分享

【零售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形势下柜面风险的防范

 卜范涛讲风险 2020-07-27
在行业下行周期和新金融业态蓬勃发展的双重影响之下,传统银行业已经走到了改革转型的“十字路口”。由经营货币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的轻资本、轻成本、轻柜面运行模式已成为网点转型的必然趋势。如何打破传统银行业的同质化发展模式,成为如今物理网点寻求新突破的关键。网点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银行网点在压柜面、增大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一、网点转型的必然性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大众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不停变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金融消费、支付领域。传统的物理网点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客户到现场办理,而线下办理业务时取号、排队、等候都是漫长的过程。柜面业务办理过程繁琐、规章制度的严苛、条条框框的规范导致效率低下一度成为广大客户诟病的地方,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传统银行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服务线上化。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快速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复杂业务可以分流到线上办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改变客户到物理网点办理业务的金融习惯,降低对物理渠道的依赖。机具设备的不断智能化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柜面、降低人力资源及其他成本,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强调效率、精准营销的新运营模式必然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

商业银行持续推进技术的进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自助机具的推广解决了客户“随时”的需求、电子银行满足了客户“随地”办理业务的需要、存折取款机的上线更是将银行的主要老年群体存折取款无法分流的难题解决。多渠道服务,使得线上、线下的业务协同成为可能,业务离柜化成为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整合和合理运用好柜台、自助设备、超级柜台和电子银行四大交易渠道,使线上分流柜面业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降低网点经营成本、活化网点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移动化服务品质意义重大。

随着网点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柜面压内增外成为传统物理网点转型的前提。超级柜台、电子渠道和非现金柜台的布设,无高柜、无现金柜台的网点将越来越多,网点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主营现金业务的高柜向无现金柜台转变,资产业务、非现金业务占比增加。这也必然会导致网点的人员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压降柜面操作人员,使更多柜员充实到营销队伍成了网点劳动组合优化的必然选择。但在网点转型的同时,也给柜面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临柜业务风险点分析
(一)票据甄别风险
当前各类假票据呈高发态势,假存单、假票据、特别是通过以小托大的变造票据时有截获。网点现都已配备票据鉴别仪,对银承汇票的甄别主要依靠鉴别仪,同时辅助查询查复,但是对现有的高科技变造票据仍存在较大甄别风险,现有的甄别措施也无法全面防控。同时对支票及存单类票据甄别不到位,特别是存单类基本上未验票,仅凭柜员肉眼及手感进行甄别,支票类主要依托支付密码及电子验印,可见票据甄别是柜面操作高风险环节。
(二)印章管理风险
一是在临柜业务印章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印章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现象。业务印章“专管专用、人离章收”等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二是业务印章使用不规范,印章管理员未审核原始凭证就在存单或其他凭证上加盖业务印章,,或存在印章违规交与他人使用的现象。三是非交易用印审批不严、登记不全面等,存在未经有权人审批,日终对业务印章的核对流于形式等。上述环节未控制到位,极易产生外部风险转嫁到银行,导致道德风险产生。
(三)凭证管理风险
业务凭证是银行办理业务的重要载体,重点是保管环节、交接环节与出售环节。柜员日终前需对保管的重要空白凭证进行账实相符检查,运营主管或运营主管授权人日终需认真监督柜员“碰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份柜员对所保管的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检查流于形式,运营主管或主管授权人未认真监督柜员碰箱,当日账实不符未能及时发现。在重要空白凭出售环节,个别柜员对外出售重要空白凭证未验印,企业购买人为非财务指定人员办理,该环节属高风险环节。
(四)对账管理风险
对账是银企互相制约的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企业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财务人员把对账工作单纯看作是银行的工作,视为与己无关。个别网点为应付上级行对账收回率的考核,默许企业的违规行为,而不考虑由此引发的潜在风险。在更改对账地址、对账信息的时候手续不齐,银企对账的真实性是内外部资金风险防范的高风险环节。
(五)客户身份识别风险
经办柜员在受理高风险业务时,都要认真审核身份证件,通过联网核查验证客户出示的公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的真实性,没有磁性原则上不得办理高风险业务。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客户身份信息识别不到位现象,不法分子使用假身份证办理开户,在集成键盘多次读取二代身份证信息失败后,业务经办柜员没有引起足够警惕,而是采用手工输入身份证号码的方式完成联网核查,同时对身份证是否本人使用没有核实面貌特征。
(六)代客保管和代客办理风险
随着营销压力的加大,过度服务的现象也凸显。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代客户保管结算介质和证件、代客办理业务现象,或将客户资金直接存入员工本人或其控制其他账户,明知非客户本人仍办理业务。员工保管客户结算介质、将客户转入员工控制账户,一旦客户信息被盗、卡被复制、资金盗取(刷),或资金被挪用,可能会发生客户投诉,给我行带来声誉风险。
(七)档案管理方面
传票缺失时有发生,档案保管不合规。传票作为原始凭证,是银行反映和记录业务发生的书面证明,也是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若是经客户签字确认的传票缺失,几个月后监控影像覆盖更新,一旦产生经济纠纷,银行就失去了最有力的证据。
(八)案件防控风险
近年来,抢夺客户、抢劫银行案件的发案数量呈下架趋势,但冒名开户、冒名挂失现象正呈高发态势,柜面要居安思危,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网点保安的安全防范意识。临柜人员要认真比对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客户面貌、年龄是否相符,如发现疑问详细咨询客户住址、生肖等进行对比,要进行双人核实,必要时以冒充他人身份证来银行办理业务要报警为由警告客户,杜绝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临柜业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网点合规意识不强,培训机制缺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银行业务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知识层出不穷,部分违规行为产生资金损失、案件的概率较低,影响了部分柜员对合规的理解,风险防范意识逐渐淡化。特别是在与同事、客户接触过程中,出现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规章、以感情代替法则的现象。同时,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的合规性培训,对规章制度的整合、梳理、培训缺位。
(二)沟通协调机制不够通畅
制度变更过于频繁、制定不够严谨,一方面,由于形势在不断变化、业务在不断更新,有的规章制度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修订,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或过于严格、机械,无法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另一方面,面对过于繁杂、交叉的制度,在具体执行上,往往也会造成无所适从的状况。由于地区差导、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文件的传导会出现偏差,在执行上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部分平台的解决方案差异很大,给基层行的操作带来难点。
(三)现场监管的难点
现场监管时间紧,内容多,能全面但不能深入的矛盾突出。随着运营精细化的不断深入推广,监管内容越来越细化,工作也开始量化。众所周知,监管检查同时需要监管记录、需要对发现的问题出具底稿与辅导清单及整改通知等相关同期工作。现场监管总是十分匆忙,有限的时间内监管项目条数不能少,自然而然导致部分项目的现场监管停留在面上,难以深究,产生点到为止的监管现象,顾此失彼,不利于风险的防控与隐患的揭示。
(四)新老员工交替,柜员责任心不强
近几年,网点新老员工交替频繁,新进行员工对法律法规、我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认识不够透彻,合规操作意识淡簿,风险防控理念不够成熟。同时,部分员工对业务操作不够熟练,造成准确率不高,逆程序等失误操作,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侥幸心理,操作随意,责任心簿弱,增强了运营风险管理的难度。
(五)内控合规与业务经营的矛盾
在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更多的内控管理要为营销让步,都强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营销提供方便。营销关系到员工的直接经济收入,同时,由于规范的业务操作有时会造成个别客户的不理解,甚至抵触心理,处理不好会造成部分客户的流失,继而影响整个单位的经营效益。因而如何妥善处理好业务经营与基础管理的关系,做到既严守案防底线,又坚持发展要务,对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对策
(一)以教育培训为根本,坚持不懈地抓好合规意识的培育
1、突出理念支撑

要把加强合规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措施,摆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战略高度,贯穿于全行运营的全过程。必须从意识层面上,使员工形成合规的思维、合规的习惯,自觉地把合规操作作为岗位工作的第一要义,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不愿违规”。加强对运营管理条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理念引导,加浓创建氛围。各级负责人特别是与员工近距离接触的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要带头学规、带头执规、带头护规,坚守规则底线,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指使、默许员工违规操作。

2、加强规章制度学习

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把内控合规培训纳入全行员工培训的整体计划。加强运营案防工作,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风险点,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深深根植于每一笔业务之中,促使全行员工逐步养成“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良好习惯。持续开展员工“双四十”严禁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规定》学习教育,让每位员工熟记条款,牢记于心;要以案说规,逐条分析,让员工加深理解,内化于行动,确保准确遵循。

3、加强临柜反假知识培训

进行防假技能的强化培训,尽快了解最新防伪技能,提高柜面反假能力。加强临柜票据反假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通过票据防伪要素、反假案例等内容的学习,达到提高临柜反假意识,提升应对层出不穷造假手段的识别能力,堵截假票据流入。明确对支票类、存折、存单类等票据的鉴别方法和要求,将票据甄别要点纳入日常检查监督范围,以切实化解风险隐患,杜绝票据风险漏洞。


(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
1、加强临柜基础管理环节

在日常的业务办理中,着眼于业务操作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两个角度。对于储蓄类柜员,要注重现金的收付质量,开销户流程的合规性,挂失业务的审核,对于高风险的业务,多请示,多请教,多交流。对公结算柜员要严格把好对公账户的开户关,经办人员的身份核查关,以及对外支付的凭证及印鉴审核关,严格落实双人验印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行。关注票据的风险管理,业务交接和与安邦交接的规范性,提高银企对账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2、加强网点现场管理

营业网点人员要做好营业场所现场管理,做到“多留一心”、“多看一眼”和“多问一句”。大堂经理和网点保安要对在营业厅内不办理业务、长期逗留、神色举止异常的客户给予密切关注,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临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尽量了解客户资金流向和用途,特别是转账汇款环节,严格落实防范电信诈骗“四必问”,做好案防尽责提醒。

3、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管理

严禁柜员、运营主管等内部人员保管客户存折、卡等支付工具;检查清理网点人员代客保管现象,严禁柜员自办业务、变相自办业务、代客户办理业务;加强岗位制约与业务审核,合理确定柜员劳动组合与岗位分工,对换人复核的业务,经办、复核人员要严格审核,有效发挥岗位制约作用,防患于未然。加强对过渡账户的管理,加强对资金关联凭证的审核,掌握资金来源和去向。

(三)要从完善监督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防线建设
1、加强员工行为监督管理

要严密员工行为排查,发现苗头要及时指示和处理,消除风险隐患。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违反“双四十”严禁行为的要严肃处理;在违规业务处理过程中不履行岗位职责的员工也要连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运营主管要加强柜面的日常管理,做好与上级行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绷紧合规操作这根弦,规范操作,不得随意变通或违规操作。

2、推进检查辅导精细化管理,提升辅导能力

网点自身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具有典型性的正反案例,利用周会、晨会等形式组织学习、讨论,发表自已的看法,加深教育意义。有效开展履职检查和辅导。制定年度监管规划和季度检查方案,让检查辅导更深入,覆盖面更广。要加大重点业务、关键人员和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对于重要风险环节结合非现场监测检查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监督辅导力度,对于运营主管平时兼顾不到位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关注。

3、借助系统、新产品

要大力推广支付密码器的应用,支付密码器作为临柜风险防范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新型产品,有效规避了印鉴识别的难点。借助票据鉴别仪,开展对票据真伪的鉴别,防范假票据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加强临柜操作手续完整性、严密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不规范操作引发风险。


(四)要以案件防控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合规风险管控能力
1、提升基层案件的敏感度

对异常客户保持高度警觉,掌握应对处置技巧,避免引起负面舆情,导致事态扩大化。

同时落实双线报告制度,做好风险防控;提前研判案件风险,动态监测外部环境,研究新形势下各类案件风险点的防范,深入分析案件诱因,把握案防重点,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用安全来保卫业务经营。

2、提升反欺诈工作的宣传和指导

深化欺诈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警示、劝阻防范意识薄弱客户,通过业务培训、发放风险提示等形式强化一线员工的账户应急控制能力。深化警银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通过新媒体渠道共享安全保卫动态信息,快速掌握涉银案件的作案手段和规律,为及时制订案防针对性措施提供强有力支撑。

3、做好冒名办理业务应急预案

建立冒名办理业务应急预案,保持与当地公安机构的密切协作,争取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构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对于确定为冒名办理的,必须及时启动预案,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提升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到要点清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涉媒事件要全力与媒体沟通,按照上级行的指示和部署,及时跟进信息披露,主动引导报道方向,为化解风险争取最有利的条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