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绪康:《精准定位 奋力进取 争做干事创业的排头兵》

 贾一一的自留地 2020-07-28

精准定位  奋力进取

争做干事创业的排头兵

秘书科  贾绪康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同事: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接下来,我将用“定位”“感悟”“建议”三个关键词进行汇报交流。

     一、定位

     我于2016年5月到局机关工作,四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调研科从事信息宣传、材料撰写等工作。我很庆幸,也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因为兴趣爱好和本职工作合二为一,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关于定位,可以分两个层面:

     在科室,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三个子”:勤动脑子、撸起袖子、守住口子。勤动脑子。写材料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非常重要。凡事多观察、勤思考,掌握来龙去脉,摸清内在规律,为干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撸起袖子。写材料来不得半点虚功,字字句句都是实打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只有撸起袖子干,才能写出精品、写出特色。守住口子。无论是撰写综合材料,还是学校信息宣传,都要少说多做、保守秘密、严格标准,不能出现错误信息、负面宣传,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

     在局机关,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三个好”:好学生、好参谋、好形象。做个好学生。到局机关之前,我在幼儿园当了八年的男幼师,那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初到局机关,我就给自己立了两个字:学习,学规矩,学业务,学协调,只要对工作有利的,一切从头开始学,而且一定要学好、学通、学精。当个好参谋。调研科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为领导提供参谋,重点体现在每一个材料上、每一个字词上、每一个数据上,“严谨细致”是最重要的原则,坚决不能“也许”“大概”“差不多”。树个好形象。每名机关干部都代表着教体局的形象、教育人的形象,所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说假话,不干坏事,不谋私利,随时随地维护、展现教育形象,要让外界知道,教体局的机关干部说话办事就是不一样!

      二、感悟

     四年的局机关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一是要把单位当成“自己家”。这几年,网上有几篇文章很火,比如《我的单位观》《请珍惜你的单位》《离开了单位,你什么都不是》等等,虽然里面的措辞不一定全对,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单位其实是一颗大树,我们就像上面生长的果实,汲取养分,沐浴阳光,开花结果。知足是前提。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外地人,一个农村幼儿教师,能有机会到局机关学习、工作,我很知足。感恩是动力。就咱们同事而言,虽然性别、年龄、身份不同,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能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我很感恩。守护是责任。把单位当成“自己家”,才能珍惜她,才能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她,才能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是要把专业做成“金字塔”。人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想加一句,干一行更要精一行。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专业”就是最好的名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专业”就是最好的广告;对于一个人来说,“专业”就是最好的品牌。要有专业精神。网上有句话:人最大的底气叫作“靠自己”,我理解的就是要做自己的“带货主播”,锤炼自己,成就自己。要有工匠精神。个人认为,让自己专业、乐业、精业,最好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对写材料而言,多学习好文,多动笔写作,多反思提升,争做材料界的“强手”“高手”“名手”。要有创新精神。专业成长不能自我设限,要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敢和“专家”“前辈”“大咖”掰掰手腕、过过招儿,努力打破专业成长的“天花板”。

     三是要把自己变成“全能手”。局机关工作范围广、节奏快、标准高,这对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综合素质是必然要求,也是必做功课。明确目标。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顶得上去,这应该成为每名年轻干部的追求目标。全面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但学自己科室的业务,还要学全局的业务,甚至是其它地方、其它部门的业务,把自己打造成“问不倒”“干不倒”“难不倒”的“不倒翁”。深入实践。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说一句算一句,干一件成一件,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人生芳华。

     三、建议

     借此机会,我还想提两个工作建议,不成熟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是建议用好“青春年少”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活跃机关气氛,凝聚团队力量。

     二是建议建立年轻干部“科室轮岗制”,拓宽年轻干部的学习交流渠道,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020年7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