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年陈道明霸气演技背后,就是职场小白要学的匠人匠心

 芸淡风倾 2020-07-28

小冒坚持原创的405天 机智的追剧生活——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

(一)

时下国产剧大规模崛起,没想到年底收官之际,也能出现一部制作精良,老戏骨扎堆神仙打架的口碑剧——《庆余年》。

在一众演技精湛的演员里,陈道明饰演的角色分量并不算太重的庆帝,不管是不是主演,出场多久,和谁同台,都能闪闪发光,气场大开,碾压众人。

作为一个架空朝代里的枭雄,即使没有时时刻刻不威自怒,哪怕衣衫随意凌乱,作态放松随和,上一秒轻描淡写唠家常,云淡风轻,下一秒立马切中要害,令对方胆战心寒,该心狠手辣,绝不手软;

展示帝王之威,根本不在于狂吼发怒或者施加命令,一个抬眉侧目,一个声量提高,就足以让臣子们战战兢兢。

毕竟是全剧的最运筹帷幄,掌控全剧,深藏不露的人呀。

每个人都被他看得明白透彻,所有人也在他的棋局里,需要谁搅局就助他一臂之力;面对那些迷糊不清,利欲熏心,不明圣意的人,该敲打点拨,该手段凌厉,干脆利落毫不犹豫。

他不是第一次饰演帝王,但这一次的庆帝,非常有辨识度,绝对不是雷同角色。相似的扮相,不需要眼线黑化和服化加持,就是另外一种霸气帝王。

这也符合他心目中对一个合格演员的定位:

这不雷同的帝王角色,足以看出陈道明的用心,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其实也就是一份演员的专业态度和信念感——在名利浮躁之外,仍愿意花时间精力,打磨角色,高标准严要求,即使不是主演,即使简单应付也可以交差——

换种说法,这就是种匠人匠心。

(二)

何为匠人?

就是对自己的技艺专业要求严苛,并能为此不厌其烦,不计成本代价地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和作品怀有一种绝对的自尊和自信。

这份匠心,具体又是如何践行在琐碎普通的日常之事,以及日复一日的职业手艺上的?

这一本《有温度的手艺》,就是答案。它就像是芸芸众生中,不理世间浮躁,静心守己做好自己分内事的手工匠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不煽情,不做作地告诉我们,代代相传坚守下来的“匠人匠心”故事里,究竟有哪些人生道理。

1.不管身处什么位置,做什么营生,都先坦然接受现实,坚持做让自己满意的手艺。

自古以来,匠人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终日辛苦劳作,也不过能将就糊口。时至今日,在追求效率和完善的标准化工业社会,匠人的队伍,人丁稀少,即使手工昂贵,他们更多人依然过着非常平凡普通的生活。

传统房屋建造中的总设计师——掌墨师,27岁的王东其,继承这门家传手艺,实属无奈。十几岁的时候,家境困难,他不得已辍学,跟着父亲辛苦地学这门并不吃香赚大钱的手艺。也许他本来在接受教育后,会有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但凭借他的刻苦,务实,不抱怨,肯钻研;和父亲一起,也慢慢度过家庭难关,撑起了平安顺利的生活。

大多数手艺人以及匠人世家,却都能在朴实的生活中,培养出一种踏实自得的心态——努力用手艺赚钱不丢人,生活过得去就能知足常乐,能养家糊口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幸福。

2.即使天赋过人,天时地利,努力都是必须的,绝不能眼高手低。

这些陌生的手艺,并不会因为从小身在工匠世家,耳濡目染,就能降低难度,轻而易举。

掌墨师从学徒做起,至少需要磨砺十余年,从最基础的木匠活开始,事无巨细地了解,才能掌控全局的设计;在追求速成的当下,对这类匠人来说,“大器”反而必须得“晚成”,时间积累出的经验,半点来不得加速或投机。

木匠也有“三年零一节”的说法,头两年都是给师父出力打杂,第三年开始学习技术,三年后学成,也要再给师父干“一节”三个月的活——这是木匠无数规矩中最基本的一条。

3.“治木如做人”,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是基础。

掌墨师就是为木匠画准线,三分划线七分做,从一开始下笔前,就需要在脑海中反复推敲和排练安装的方法,难得就是在对分寸之间的精准把握和判断。

铁匠,木匠,瓦匠,铜匠。每一个手艺,都有自己一套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4.精益求精,极尽自己所能,物尽其用,应用所有材料工具到极致。

兴建于唐朝,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千年古刹佛光寺,作为一个全木制结构的古寺,屹立千年。相较于同时期他国文明的石料建筑,中华人类智慧结晶闪闪发光。

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如是说道:“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匠师既重视传统经验,又忠于材料之应用,故中国木构因历代之演变,乃形成遵古之艺术。唐宋少数遗物在结构上造诣之精,实积千余年之工程经验,所产生之最高美术风格也。

可以说,这是掌墨师,木匠们,在技术落后和材料匮乏的时代,曲线救国用共同的智慧带来的奇迹。

5.所有大事,均着眼于细节;解决问题之道,往往大智若简。

掌握师里有一个现代工程学都不曾有的内容,源自鲁班——“样高”。

其实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木棍,做了很多标记。一座建筑中不同的结构,四眼柱,挑方,大梁,就是透过这些标记去观察,测量,再按比例计算,得出各个部分的木头的长宽高以及位置。

没有任何先进技术可以依靠,却依然能够完成精密仪器和计算机图表完成的设计图纸,来解决建房问题,这就是真正属于老祖宗的智慧。

即使是瓦匠这种我们误以为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专长,实则也是需要认真动脑的。

瓦匠主要需要胆大心细。上房前,仔细观察哪里破败,哪里漏水;上房时,脚步要知轻重,运用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早已熟记于心的物理知识,将瓦片按一定规则和角度摆放排列。也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工作。

6.枯燥的日复一日中,努力寻找热情,热爱和快乐。

大家都说:“从前的锁好看”。就是因为锁匠把铜锁当做手工艺品在认真打造。

为了迎合多元审美,也为了提升铜锁的功能和安全性,锁匠既要追求外在美观,雕刻铸造的形象栩栩如生,作为古代最早的机械师,也在不停摸索各种设计。甚至在清代出现的刻字锁,就已有现代密码锁的雏形。

因着这份来自创造创新的成就感,我相信锁匠的一生,应该不会轻易单调乏味。



(三)

机械代替手作,人工智能取代人力,都是必然趋势,然而这传承了千年,最纯粹的匠人匠心,一生一事的精神,并不过时,反而在重新唤起工业化便利的消费时代,“以物喜,以己悲”的“乱世”里,各行各业的我们,都最应该保留的心境。

迷茫的职场小白,心酸的初级“社畜”,想要快速提高,早日独当一面,却无从下手,上述匠人匠心的精神,就是最好的答案——大道至简。

1.各种琐碎的日常教会我,做事要认真,做人要靠谱。

匠人最讲究“规矩”。作为新人,一开始都是从无到有学习,处理一地鸡毛;或者某些行业,可能注定机械式流水作业,枯燥反复。但恰恰是在学着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熟能生巧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步。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即使再不起眼的岗位,事事有回应,能比流程贴心地多想一步,多提示一句,每次处理的再好一点,就更容易被信任,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复杂更高层的工作内容;克服畏难情绪,在力所能及之外多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自己都是提高的机会,形成良性的进步循环。

2.即使做不到"零差错”,也要有这份态度和信念感。

匠人一旦犯错,就有可能招致报废或失败的严重后果。

各个行业也是如此。新人最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努力避免犯错的责任心。对于自己造成的失误,没有反思,没有警醒,没有对策,都是不可取的。

任何事,都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机智取舍。

因为更高阶的“靠谱”,不仅不应该犯错,还要学会“填别人的坑”,更要学会防范于未然的“不挖坑”。

接触越多工作,会发现大型项目都是细碎的流程和人力联合起来的。几乎不存在独立个体能完成的之外,如果有纰漏,也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要面对各种超纲不合理要求以及突发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习把impossible变成possible的过程。

“填坑”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也是对综合能力的极大提升,这些经验和教训又促使自己遇事多想一步,多做一些。事前这看似多余的一小步,虽然不是百发百中,但是真的会避免事后再去补救的很多人的很多步。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所谓的经验丰富吧。

3.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反而更容易“晚成”。

没有人一天学成传统手艺。要上进,要快速提升的基础,就是完成力所能及,责任范围内的全部事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经验和阅历都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必要的磨练不能省。

4.深度学习和快速超强理解的能力。

职场不是学校,学习不是本职工作内容。所以新人更要学会在耳濡目染中,见缝插针地学习。作为初级“社畜”,肯定会因为大量费时间的工作或者加班焦头烂额,但不能把没有时间精力作为没法提升自己,停止学习进步的借口。

  • 不做伸手党:自己动手解决最基础的常识,只问别人核心关键的东西。
  • 学会提问:自己做好大量功课,有的放矢,再去请教别人。
  • 珍惜重视愿意帮助他的人:很多细节没人带没人管,可能就是本分;感恩别人的热心,没有助力,也只能咬牙自己摸索。
时刻牢记,离开平台以后,剩下的才是你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5.端正心态,平常心看待职场关系和自己的境地。
《有温度的手艺》里所有的人身上,都有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那一份知足常乐的踏实。
他们的生活不苦不累吗,他们的命运没有无常无奈吗?不是,只是他们把所有生活的磨难考验,也当成了人生中要面对的手艺,一点一点去打磨,总能度过。
新人或者资深底层社畜,哪有不心酸不被压榨不受委屈的时刻?
职场是结果导向的。工作不看眼泪,我们的价值,是取决于我们日常工作创造的劳动价值。
苦劳不等于功劳,结果不等于成果。

6.保证专业度和职业道德底线
每个匠人都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手艺,做事之前先学做人。
新人总要面对职场很多人际问题,比如与自己立场对立甚至暗算自己的对手,聪明人会学习如何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内保全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面对你无法撼动的势力。
这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虚伪,但圆滑世故起来的同时,人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底限和初心,哪怕妥协也要有所坚持,有限度地曲线救国。


(四)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好,这本《有温度的手艺》也罢,看匠人们专注做事,可以带来无与伦比的内心宁静感和秩序感,我面对着这些稍显落寞的身影和日渐稀少的群体,这些为数不多但却终生执着于一门手工艺的“现代鲁班们”,内心真的满怀敬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他们要首先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流的技艺。

我们这个时代,该保留该重视的不仅仅是这些手艺,更难得的是如何理解并传承那份有生命力的匠人精神。
世间万事,解决之道本就该“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每一个普通人,少点浮躁,多观物及己,也许就能发现自己隐藏的匠人之心。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