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笔下旧书香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28

读到一篇萧乾先生的《北京城杂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厂——特别是年下的厂甸”。这就是文人学士无数次提到北京城的琉璃厂了。“我卖过书,买过书,也站着看了不少书”。正是因为此,萧乾先生非常留恋怀念琉璃厂的旧书摊,并盼望有一天北京还能有这样的旧书摊,来让那些“知识分子互通有无”。

其实,那时候喜欢逛琉璃厂旧书摊的不仅仅是萧乾一样的“儒生”,一些“士大夫”对此也情有独钟。只要我们翻看那个时期这些人的日记或者笔记,都能在琉璃厂旧书摊上看到他们的身影。

从翁同龢的日记中,我们知道他是从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开始“游厂”的,并且连续四次前往,这与李慈铭第一次逛厂甸时间相同,而且他们还都在1860年的正月十三和1861年的正月初十分别去了厂甸,只是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不相识呢还是没有遇见,日记中都没有提及对方。所不同的是,翁同龢大都“无所得”,李慈铭多是收获颇丰,“捆载而归”。

晚清文人学士中,没有逛过厂甸的,还真不多。《藤阴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程晋芳送给袁枚的诗中有这样两句:“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钱问故书。”袁枚看后立即笑道:“此必琉璃厂也。” 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林则徐在1816年正月初七和正月十三的日记中分别写道,“上午剃头,赴琉璃厂,晚回”;“上午观厂,晚回”。早出晚归,一逛一整天,琉璃厂旧书摊的闻名程度,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富察敦崇在1900年完稿的《燕京岁时记》中这样写道,厂甸“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有意思的是,周作人在1935年冬在厂甸觅得此书时,也没忘记给厂甸续上一笔:“前得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心爱好之,昨游厂甸见此集,亟购归,虽只寥寥十三叶,而文颇质朴,亦可取也。”郑振铎在《燕京岁时记》题跋中,也曾提到厂甸,“废历元旦至灯夕之厂甸,尤为百货所集;书市亦喧闹异常,摊头零本,每有久觅不得之书,以奇廉之值得之。余尝获一旧抄本《南北词广韵选》,即在厂甸中某摊头议价成交者”。这就是人们喜欢逛厂甸的真正原因了。

当然,在我的印象中,最喜欢逛厂甸的还数鲁迅先生。著名国画家王羽仪在他的《旧京风俗百图》中这样题道:“鲁迅寓京期间,很爱逛厂甸,每年春节必去,而一九一三年集市的半个月间,竟去了七次。他去厂甸,旧书摊大概总是要去浏览一番的。”这话一点不假,两天一次,鲁迅先生在日记中不但把去的次数记得清清楚楚,还把购书册数和名称以及所花银两等,写得一清二楚。

无论是晚清还是现代文人学士,只要到过北京的,几乎没有没逛过琉璃厂旧书摊的,我们从他们的日记或笔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底蕴,更是一座精神家园,这座精神家园里的浓浓书香,永远在我们的心头萦绕,不灭不绝,辉映千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