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超额收益,来自对市场的洞察,而非预测

 新用户41015886 2020-07-28

2018年底,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2019年的A股行情。

2019年底,绝大多数投资人都认为2020年会是一个慢牛行情。

站在当前时点,国际局势动荡,那么,接下去股票市场又会演绎怎样的行情呢?我们是否在忙于搜集国外局势的最新动态,试图对未来的演进路径做出预测。

但简单地根据预测来进行投资,是非常不靠谱的投资方法。

I/B/E/S是监测美国7000多家公司季度预测的最大盈利预测服务公司,上表揭示了分析师们在对未来进行预测时表现出的极大偏差:在上述19年内年平均收益比实际水平高出81%。简单的根据预测来进行投资的荒谬之至,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不能简单的根据预测来进行投资呢?原因在于投资行为陷阱——过度自信。

我们在进行预测时总是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拥有比大多数人更准确的判断力。这些更准确的判断力可能来自于我们特有的信息优势,可能来自于我们在某方面拥有更长期的实践经验,甚至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种直觉“我比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所掌握的这些优势(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以为“掌握优势”)在对未来进行预测时所能贡献的帮助其实很有限,因为未来不可知的重要因素太多。

即使我们是流行病学专家,我们也难以预测今年会发生这么严重的疫情。

假设你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投资:全面搜集相关信息,然后预测经济形势,再预测相应的宏观环境下哪个行业表现较好,最后预测该行业内不同股票的表现。假设你很擅长预测,并且每个阶段的预测都有70%的准确率,这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一般准确率。如果要求3个阶段都正确,对应的概率只有34%(假设每个预测都是独立事件)。

而实际要完成对个股的预测,所涉及的预测阶段和预测变量远比3个多得多。即使奇迹出现,你的预测如有神助完全正确,那也只有当它还没成为市场共识时,你才能从中获益。这就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了。

也许,有人会说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美国会发生骚动,这在这次骚动实际发生前就知道到会发生。在这里,我想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一段话:

我曾听太多人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就知道这场危机不可避免。”

这个句子中含有一个极有可能引发异议的词,在讨论重大事件时,这个词本不该出现在我们词汇当中。这个词就是“知道”。有些人事前意识到可能会发生危机,但他们却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危机。而他们现在却说他们当初就知道这场危机,那是因为危机确实发生了。

宾西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罗克在一项长达20年的里程碑式的研究中解释了专家预测现象,这项研究发表在他2005年出版的《专家的判断:有多好?我们如何得知?》。泰特罗克采访了284位以“评论政治和经济走向或提出建议”为职业的人,他让这些对某些大事在不久的将来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结果令人震惊,这些花时间以研究某一特定课题为生的人作出的预测还不如扔飞盘的猴子预测的准确。

事实上,因为我们接受了专业的教育,包括财务报表、宏观经济、金融理论,而且我们在进行预测时需要极大的工作量,所以我们总自以为自己能比其他人对股票的预测更准确,但这其实是建立在专业文化上的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

那么,如果投资时不靠预测,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投资决策?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所指出的

“分析应该是洞察而非预测”。

也就是说,分析师之所以被称为分析师而不是预测家,是有原因的:应该致力于了解企业本质及其内在价值,而不是浪费时间试图猜测不可知的未来。

我们通过研究大多数人的认知误区而不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能力高于大多数人来获取超额收益。

而之所以我们还要进行预测,是因为如霍华德·马克思所说“你不能预测,但可以准备”,但切忌简单地根据预测来进行投资。



作者:少数派投资
链接:https://xueqiu.com/7887458466/150607800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