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夏已至,快来领取你的书法养生“帖”吧!

 陈玮642 2020-07-28

7月22日,我们迎来了今年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期。

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孵化而出,点亮夏日夜空,便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意。二候土润溽暑——土壤湿热,农作物生长迅速,便有“一川禾黍正苍苍”的喜悦。三候大雨时行——雨热同期,时而暴雨如注,便有“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窘迫。

大暑湿热,人易烦躁,文人在摇扇消暑之余,最喜修身养性,而书法养生自古有之。

古人养生注重气息,而作书最能养气静气。古人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淋漓之候,有觉灵心焕发。”

书法创作不仅能调节气息放松心情,也是脑力和体力双重锻炼的过程。正所谓是“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洗笔调墨让人的心情放松下来;头正身直,肩膀放松,端坐于书案前;而后“收视反听,绝虑凝神”,预想字形;之后“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全神贯注于笔端;写就后欣赏把玩,赏心悦目。故有陆游“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的效果。

书法创作有益身体健康,所以书法家多长寿。此外他们多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寻求养生之法,这在他们的书法作品有所体现。下面奉上十幅名家养生帖,让我们在静气凝神之余,从中一窥古人的养生观,看看他们是怎么治病和养生的。

陆机《平复帖》

西晋,陆机书 纸本,手卷,纵23.7厘米,横20.6厘米 草隶书,9行86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平复帖》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书画家詹景凤评:“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

王献之《地黄汤帖》

东晋,王献之书,唐代摹本 纵25.3厘米,横24.0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此帖笔法由内敛渐外展,体势由圆美丰腴,渐入纵放自如,收放颇耐人寻味。开头“新妇”两字落笔速度较慢,写得凝重端稳,“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用笔已经很洒脱,长画多顿笔,蓄势后再放笔而行。笔画连绵宛曲,提按自然,轻重变化,充满韵律感,墨色浓淡、枯润相间,使得全帖具有散朗舒展的特点。

王献之《鸭头丸帖》

东晋,王献之书,唐代摹本 行草书,2行15字 上海博物馆藏

此贴既有刚劲之美,又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行笔流畅舒展, 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

张旭《肚痛帖》

唐,张旭书,宋代刻本 高41厘米,宽34厘米

此帖传为张旭书,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颠、素俱善草书,颠以《肚痛帖》为最,素以《圣母帖》为最。”

怀素《食鱼肉帖》

唐,怀素书,摹本 纵29厘米,横51.5厘米, 草书,8行56字

此帖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正如文征明赞:“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认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杨凝式《夏热帖》

五代,杨凝式书 纸本,手卷,纵23.8cm,横33cm 草书8行,32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作品有破损,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酥”是牛、羊乳做的,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奶皮子”,“酥蜜水”就是用酥和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种消夏饮料。

此帖是杨凝式传世草书代表作品,其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遒劲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之一。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五代,杨凝式书 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21.2厘米 草书8行,85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为古代医学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苏轼《覆盆子帖》

北宋,苏轼书 纸本,纵27.7厘米,横44.8厘米 行书,6行4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书法上追二王、颜柳、李北海等,对传统钻研颇深,用笔多取侧势,行笔厚重、精到,结体扁平,体势左低右高,形成丰腴跌宕,深厚朴茂的风格。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蔡襄《脚气帖》

北宋,蔡襄书 纸本,纵26.9厘米,横21.7厘米,行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此帖通篇别开生面,圆浑静穆,落笔自然,中锋运笔,提按鲜明,笔法精妙,行笔流畅,清秀圆劲之中有遒美之态,笔笔严谨而富有意趣。既合于魏晋之韵,又呈现出恬淡的个性,有一种难得的散漫,这既源于蔡襄独特的审美经验,也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大胆突破。这是他在对晋唐书法融会贯通基础上的升华,是中庸思想影响下书法审美的表现,既注重法度,而又不失意趣。苏轼赞其:“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赵构《嵇康养生论》

南宋,赵构书(局部) 纵25.1厘米,横63.6厘米,真草二体书

《养生论》,为嵇康所作,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文章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从形式上看,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