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来是朱元璋“发明”的圣旨标准格式!

 韩林图书馆396 2020-07-28

一提到地位尊贵的皇帝陛下,谁也绕不过凝聚皇权的“圣旨”。对于熟悉宫廷戏曲表演的演员来说,根本就用不着准备,绝对清楚每一道圣旨的宣读办法,开头儿往往重复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殊不知,这种极为标准的“圣旨格式”,并不是秦始皇或者汉高祖预留下来了;而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 ,一手发明的。换句话说,朱元璋之前,任何人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儿的圣旨,个个儿都是“假冒伪劣产品”。此前的圣旨,还没有形成那么死板的格式。 

谁预料不到吧,当过小和尚的朱元璋竟然摇身一变,出落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虽说朱元璋的模样与众不同,甚至跟丑陋、古怪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殊不知、他居然能第一个发明中国升值的标准格式。换种说法吧,朱元璋的确称得起了不起的“官体导师”与“文化名家”了。 

“奉天承运”的意思是:“奉”,遵照,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这是中国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虽说源于秦朝,想不到,捱到了明朝开国,才开始使用。明太祖 朱元璋与文武大臣们传达自己的想法,往往是通过官样文章——圣旨,每一道圣旨都要首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想必,皇帝的一切特权都是“老天爷”恩赐的。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命名为“奉天殿”。后来,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燕王” 朱棣 ,篡夺了侄子朱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首都改迁至北京,又模仿南京城,建了规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其中,最敏感的“奉天殿”,也被原封不动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据说, 清朝 学者俞樾先生,曾在《茶香宝续钞》中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刻着这几个字。这种说法,由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因此,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的标准称呼。 

其实,“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应该的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 

到了清朝,朱元璋发明的“圣旨”也有细微的变化,比如,每道圣旨开头儿,演化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结尾处并非“钦此”二字。有的圣旨,并没有这样专门的“结束词”,无非把意图说清就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