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消学区房,这样更公平?

 韩青辰 2020-07-28

没有择校费了,是喜还是忧?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行,以及就近入学规定的落实,中小学已经严格按照就近入学原则, 学生进入所在学区学校就读。之前的择校费一一被废止。我们在为政策鼓掌的同时,也发现学区房,尤其是重点学校学区的住房价格却在逐年飙升。

不交费了,但钱还得花,甚至更多。

以南京为例,南师附中、金陵中学附近的房屋价格都以高达百万,这让入职不久、年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父母很难承受。而且南京的多数重点、优秀学校集中在市区,新建房屋少、二手房价格高数量少。加上南京的政策要求小学和初中都要实行就近入学,这就让本来高昂的学区房价格在可预测的时间里会不断增长。

从根本上说,教育资源分配是公共品在区域间配置的具体表现之一。中国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例如北京重点小学数量占所有小学的比例不足10%,好学校和一般的教质量存在很大差距。

学区房价格一方面反映了家长对稀缺教育资源的合理定价。以北京为例,“重点小学”比重低于10%,且超60%在内城。像北京市海淀区中位置紧邻的、建筑形式和年代基本类似的住宅楼,差异仅是否为中关村一小学区房,但是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在2007年相差了约6000/平方米,年增速高达1.5倍,溢价金额正好与北京市重点小学2011年的平均择校费相差不多。

但另一方面,学区房价格反应了政府在公共品配置方面缺少合理规划与分配,从而出现了扭曲效应。购买优质学校的区房成为家长们将独生子女送进好学校的必然选择。这会带来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扭曲,带来优势区位过高的住房价格,扭曲房地产市场价格。但是扭曲的后果可能存在效率损失。

由此看来,教育公平似乎仅仅是一个憧憬。

经济学(季刊)上的胡婉旸,郑思齐,王锐写的《学区房的溢价究竟有多大:利用“租买不同权”和配对回归的实证估计》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学区房确实扭曲了价格,存在溢价,从而补齐了择校费。

通过对北京六区40所“重点小学”周边的学区房和非学区房配对,剔除可能存在的区位因素以及潜在因素的影响。他们发现,学区房的溢价大概在8.1%。另一方面,借助“租买不同权”的制度差异,他们进一步说明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才是推高学区内住房购买价格的显著原因,而对租房没有显著影响。

根本上讲,这是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政策的不合理造成的市场扭曲,仅通过规范学校收费的方式,治标而不治本,甚至导致更大的社会福利损失。应该改善优质资源的分配,彻底取消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严重差别,让各阶层都有公平的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