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我的四十年房产路

 溜爸聊学区 2021-04-30
成都学区房已获授权。

在前面


之所以把这篇文章写出来,并投稿给溜爸。是因为:

1、与溜爸有不少近似的经历。例如:都从世界500强的通信企业裸辞;都要感谢母校的培养,才能顺便拿下科大的硕士;都喜欢学区房和学区百科;都是同一时代的人;都很帅……

2、分享我四十年的房产历史,试图还原并留下中国四十年的房产发展历史缩影,以史为鉴。

第一回:
房子是啥?少年不识愁滋味

据我父母告诉我,我出生后生活在一个8平米的房间中,那间房子是我爸妈所在工厂分配给他们的职工宿舍。

一张床上,睡着我爸、我妈、我姐和我。

各位年轻的朋友,你们能想象一张小床上睡4个人的情形吗?但那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所以必须承认,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胜过当初,是不争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买房这种事情的,所有住房都是由单位修建,然后再按资历,顺序分配给职工。

随着我父母的工龄越来越长,我家从8平米的单间,搬到了筒子楼里的1居室、2居室,中间还曾临时过渡,住过一段时间的库房。

虽然住房条件不佳,公共厕所、公共澡堂,但每天放学后就能和一个单位的小朋友们在露天水泥球台上愉快的打乒乓球,感觉好high。

傍晚,再搬个马夹,摇着蒲扇,在平坝上看星星,畅快无比。

在那个时候,房子像柴米油盐一样,就是一个生活用品,象征性的交点房租(好像是几毛钱),你就可以一直住着。

没有人会去想买房子这件事,更不会有投资房产这种想法。

什么?学区房?哦,my god,这是什么鬼?不管你有房没房(哦,对了,那个时候你不可能有房),只要你有户口(哦,对了,那个时候你不可能没户口),随便哪个学校(当然包括若干朵金花学校)你都可以读!

现代的你是不是羡慕、嫉妒、恨?

呵呵,你想多了,那个时候读好学校的确不靠学区房,但得靠关系、关系、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还是现在更加公平。

笔者家没有关系,虽然笔者天资聪颖,但也只好去读了村小(没有调侃,是真的村小。我的母校村小,现在已经随着农村的人口凋零关闭了)。成都现在大力兴建小学,而我家乡却在关闭小学,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的真实写照。

大概在我快读高中的时候,爸妈的工厂修建了现代意义上的单元房,总共4个单元、7层,没有电梯。

于是我家又乔迁套二新居,而我就开始了客厅住宿之旅,不过终于可以在家上厕所和洗澡了,个人隐私得到了保护。

这套房后来在房改的时候,被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职工个人,这套房是我的家庭拥有的第1套产权住房,值得纪念。

这套房在15年四五线城市棚改大跃进的时候,被拆迁货币化安置了。而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以为爸妈会想念当地,会回当地居住,于是将拆迁款在当地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其实,他们更愿意住在成都。如果当时将拆迁款在成都购房,买个泡小、实小的老破小,也许这项资产已经增值3倍。

然而,世界的奇妙之处就是没有如果。

第二回:
初生牛犊,青年不知房价值

感谢我的大学。

在大学毕业后,虽然没有背景,但回到成都后,还是自动进入到了不错的单位工作。并在90年代末朱总理强势启动房改时,在单位搭上末班车,被分配购买一套两江环抱内的房改房,距离479小联中的石室联中本部仅200米距离。


如果你经历过房改,就应该知道那个价格就是人生的第1桶金。


然而,戏剧性的事情出现了,初生牛犊的我,不喜体制的束缚,主动放弃了这套房,跳出了体制。

从此,挥别了青二。

对这套房的放弃,究其原因,除了年少轻狂外,还是一个眼界不够开阔的青年,仍然认为房子就是一个生活用品(90版房住不炒),少了单位的住房,不过就是多花点房租而已。完全没有意识到产权住房的资产价值,当然更不可能意识到学区房的价值了。自然也就不可能预见到之后波澜壮阔的房地产黄金20年。

第三回:
年轻懵懂,本能反应想买房

记忆的长河在脑子中翻腾,将我拉回了2002年,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萌生要买房的意念。在成都漂泊无根,本能的想到了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当时成都房价大概2k左右,我工作了几年,荷包中总共2、3万存款,于是找父母提出了买房的想法,想请他们与我共同承担首付。

可能是由于父母也是囊中羞涩,抑或是他们天生厌恶风险,没有表态。由于我也不是认定了一定要买,所以也就没有再提此事。买房之事刚刚萌芽就胎死腹中。

现在回首,这是我第2次错过了可能的财务自由的机会。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再与我的父母深入交流买房的想法,尽力促成买房,而且最好是学区房。

第四回:
漂泊归根,义无反顾终买房

之后若干年,辛苦学习、打拼,然终无所建树,仅维持温饱,期间也就无心买房之事。

然,年纪渐长,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气盛,越觉亲情珍贵;

终,于10年毅然放弃帝都,返回成都。

返蓉后,买房的念头愈加强烈,加之多年工作也有些积蓄可以支撑购买商品房,于是投入到了看房、分析、看房、分析的的纠结之中。

由于是第1次买房,对整个楼市完全不了解,加之自己属于谨小慎微之人,所以觉得买房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非常担心买房后房价会下跌,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

同时,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我符合当年成都市购买限价房的资格,限价房的价格相当于正常商品房价格打8折,这给了我足够的风险缓冲,非常符合我要求低风险的诉求,所以我决然地选择了购买限价房。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淘性价比高的学区新房,保值增值更佳。

当时是成都市第2次进行限价房销售的初期,资格审核相当严格。我记得,首先要在单位开具收入证明,以证明收入足够低(对比这次要证明收入足够高,不经意哑然失笑),满足限价房的要求;然后要证明自己没有产权住房;然后通过社区初审后,报房管局终审,才能获得资格认定书。

期间的经历,远比我这次买房要曲折艰难的多,记忆最深刻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觉得我是个骗子。

记得获得资格认定书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当时出的限价房有西三环外光华片区的清溪雅筑,东三环成渝立交旁的胜天人居,东南三环三圣乡片区的东洪广厦,三者价格差别不大。

我为了选房,几乎每个周末,都乘坐公交车到这3个盘,围着工地不停的转圈,肉测到地铁的距离和时间。甚至在月黑风高的晚上,趁守门人不注意,冒着生命危险,遛进工地,听噪音是不是很大。

最后我选择了其中一个楼盘,并在选房时选择了楼王中的房子,签订了购房意向书。

也许冥冥中有天意,就在我交房款的前几天,新的位置更好的限价房开盘了,虽然价格更贵,但我果断放弃了原来的楼盘,选择了后者。

这套房,也有遗憾,就是对应的学校太差。不过这也是注定了的,保障房是不可能配置好学校的,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

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成都政府为收入低的人民谋福利,减轻贫富差距很好,但保障房还是不要修在变电站旁,不要修在立交桥旁,还是要离地铁近一点,配个溜爸40强学区的小学中的低端小学是很有必要的。

低收入人群真的不容易!

在当时,我已经有了使用杠杆的初步意识,所以决定使用公积金顶贷,无奈账面收入太低,公积金中心拒绝顶贷,不得已补充首付,最终以6层首付拥有了我人生中第1套产权住房。

第五回:
心甘情愿,倾尽全力再改善

自从回成都后,工作没有以前那么繁忙了,所以也有空闲时间关注成都的房市了。不过,毕竟不是业内人士,所以没有意识到16年成都房市的风起,再次错过牛市,好在成都市政府实施了五限,尤其是限价,使得出现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一二手房价格超级倒挂的情形。使得我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根据当时的情形,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意识到买入新房将是大概率获利的机会,同时也是出于自身需要住房改善的原因,我决定时隔6年后再度出手买房。

不过,也许是天生谨慎的原因,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红线


1、只买五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没资格)的新盘;

2、只买东、西、南边的盘;

3、五城区的盘不能超出3.5环;

4、必须是真正的地铁盘;

5、价格倒挂越多越好。

正是这样,同时也是由于自己太懒,一直未能出手,结果5.15一声令下,失去房票,前功尽弃。

不过,根据学习和分析,我早有将旧房卖出的想法,所以5.15也没能难住我。

只是由于限售的原因,我无法及时将旧房卖出,只能静候解禁的8月份的到来。在这之前,我提前几个月将旧房通过绿皮中介挂出,并积极配合中介的各种工作,无奈5.15威力太大,二手房成交量和价格都急剧下降,而我家那套旧房对口学校又很差,价格下跌更加迅猛。

虽然心在滴血(要是学区房该多好),但我很清楚这是大势所趋,当断不断必有后患。所以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将卖价连续下调几十万(痛彻心扉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旧房刚解禁不久,就成功将旧房卖出,获得了宝贵的房票。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在与买家谈判价格的时候,买家要求在我的底价上再降2万,也许是之前连续下调价格几十万,我已痛彻心扉,所以断然拒绝,谈判陷入僵局。关键时刻,老婆一锤定音,降价2万成交。紧接着,马不停蹄的实施新房购买计划。于1年来做了很多的功课,所以对成都的新盘市场可谓了如指掌,除了摇号中签率外,没有任何事情令我担心。

我像一个猎豹一样,静静地躲在草丛中一动不动,等待心仪的猎物出现。

第一个目标盘出现了——华润金悦湾,这个盘不比目前为止公认的第一神盘盛和林语性价比差,但我清楚的知道,以普通号去竞争金悦湾乃九死一生。

我克制住内心的贪婪,同时也是由于功课做得充足,我知道次优的选择即将到来。果不其然,高新区的第3神盘现身了,对口锦晖小学,以高新区政府的眼界和行政效率(不是浮夸,这是事实,五城区的政府的确应该向高新区学习),假以时日这里必将与青二、锦二比肩。

我也清楚,稍后对口小学会改变,但那又怎么样,那也是位于金融城的公园小学(这里要反驳一下溜爸,虽然钱不是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但也是来源于政府专项债;虽然业主不是政府,但也是政府的重点平台公司;虽然不是蒙小的K12战舰,但也是正牌的公立国际),大概率会是好学校。

虽然我也清楚,中签率也不会太高,但该搏的时候就要博,于是果断出手,锁定神盘,在被锁定的1个半月中,同时持续关注后续的优质盘。

其实,我是做好了摇号1年的准备的。

也许,是上天对我的眷顾,真正意义上的第1次摇号,我就摇中了前40号。

之后,就根据自己长期以来做的功课,并向朋友征询意见,最终与老婆商定了几套选房方案,并在选房的时候,顺利选到了第1方案的理想大房子。

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好穷,竟然欠了银行一大笔钱。

不过,我有信心,只要祖国的经济不出现崩盘的最糟情况,我就能度过难关。

其实,买房就是买国运,相信我大中华勤劳勇敢的人民(虽然渺小,我也是其中一份)一定能与祖国一道共克时艰,几年后必将迎来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次操作,我认为自己基本是成功的,但也存在小小的遗憾。

一是,也许是太累了,我放弃了争取组合贷;

二是,由于总价太高,资金上必须求助银行,因此即使作为首套房贷款,也没有底气与银行讨价还价,最终利率上浮结果不理想。

最终回:
我的结论

以我四十年的房产经历来看,对普罗大众而言,买对房(别想炒房,普罗大众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绝对是让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佳手段,也是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最有效方法。

还是那句话,买房就是买国运!

最后我想说,比买房更重要的事有很多。

努力工作,认真学习,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健康体魄,珍享亲情,让自己活得逍遥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