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哲宗设计 2020-07-29

巴县衙门是旧巴县署的习称,位于今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以北,人民公园以南,西至储奇门,东至文化街一带。

据史料记载,巴县衙门兴建于明代,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六年知县张楠重修,乾隆十六年知县王尔鉴重修。'巴县署,辛亥后仍旧。1939年重庆定为特别市,巴县县政府迁走,辟为市场,名巴县衙门。'解放前这里还曾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行营看守所,也充当过国民党的邮局转运站。


一、巴县衙门结构布局

(一)《重庆府治全图》与《增广重庆地舆全图》

《重庆府治全图》现由美国耶鲁大学收藏。此地图为光绪年间清河郡张云轩绘制,按照实物形状对重庆的城市结构、街巷建筑描绘十分完备,非常精美,是第一幅详细清晰地记录古重庆的地图,也是目前最完善的手绘重庆地图,堪称完美。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重庆府治全图》

在《重庆府治全图》上,对巴县署,即巴县衙门进行了相当清晰和完备的描绘,通过这幅地图,我们可以基本了解清后期巴县衙门的建筑结构和布局全貌。这是现存资料中最为清晰、最完整的巴县衙门建筑图。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重庆府治全图》巴县衙门部分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出自于晚清綦江人刘子如之手。据说是刘子如根据'云轩张君归图'扩充所绘。此图对原有城图中不详尽的城池、地名、街道、衙署、坛庙、津梁、宫观及重要民居建筑进行现状调查、考证、扩充和补遗,如他所提到的在'博考舆图'的基础上,'务求详尽明悉'。刘子如补绘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非常详尽和完整。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上对于巴县县署,即巴县衙门的建筑布局的描绘与《重庆府治全图》完全一致。由于此图为刻印,有多处墨痕模糊,故不如《重庆府治全图》清晰,但两相比较,相互印证,可以大致确定清末巴县衙门的面貌。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巴县衙门部分

(二)《巴县志》相关记载

(1)乾隆《巴县志》

王尔鉴于乾隆二十五年,历十年成书十七卷《巴县志》,详载巴县山川风貌,为重庆屈指可数的历史史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乾隆《巴县志》

乾隆《巴县志·廨署》记载:巴县署'在府治右,依山东向,明末毁于兵。康熙六年,知县张楠重修。

头门三间,仪门五间,左右角门三间,科房十八间。大堂三间,卷棚三间。二堂三间,两厢房六间,左厅四间,对厅三间。三堂五间,两厢房四间,西书房上下八间,厨房五间。

乾隆十六年知县王尔鉴于署左山上建望江书屋五间,二堂右建房三间,三堂右上下建房四间。二十三年,火共毁四十九间。知县王尔鉴重修并建旌善申明二亭。'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同治《巴县志》

(2)民国《巴县志》

据《巴县志·衙署局会·县政府》记载:'旧在重庆府治右,倚山东向,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知县张楠重修。清制,县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置典胥房书。……'

(三)清代巴县衙门现状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巴县衙门现状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巴县署衙神祠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巴县署衙神祠现状

现存资料对于巴县衙门的记载甚少,文字记载主要集中于《巴县志》中,图片记载主要依赖于《重庆府治全图》及《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中对于巴县衙门的描绘。同时,结合当地居民的口述资料,基本可以确定巴县衙门建筑布局。


二、清代衙门一般形制

(一)清代县制

县,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政权,在封建国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官称为知县,正七品(京县为正六品),补服为鹃勒鸟,用方印。

县级属官主要为典史。典史掌管缉捕和狱囚,所以典史亦习称县尉。清代典史多兼领主簿、县丞之事,其品级为未人流,与从九品俸禄相同。设专署办公,称捕厅、巡捕衙或典史署。

清代的胥吏主要指在县衙外署各房从事案牍工作的书吏。书吏办事的地方称为六房。在地方各级衙门,长官正式办公的处所是衙署的大堂,而其职能办事机构称曹、科或房。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都设于衙门的大堂前甬道两侧,东列吏、户、礼,西列兵、刑、工。

(二)县衙建筑特点

官署称'衙门',是'牙门'之讹。古营门所立的旗,两边缝制描绘如牙状,谓之'牙旗'。所以称'营门'为'牙门',后又移用于官署。明清时期的县衙门,坐北朝南,其主体布局有'外署'、'内署'和'内宅'之分。外署指'大堂'及厢房。内署指'二堂'、'花厅'、'签押房'及两边厢房。'内宅'则主要是官眷的居处。

大堂之外为仪门与大门(或称头门)。大门前多有照壁为屏蔽物,大门两侧照例要分列两道砖墙,沿门侧呈斜线往左右前方扩散开去,转折成一个30度的角,称为八字墙,为张贴宣讲圣谕及判词、告示之处。

鼓楼通常都建筑在县衙大门正前方的街口,其作用是向人们报告时辰。中国古代的传统,是以一方官署掌握本地区标准时间,这也是体现衙门尊严的一个方面。报时的方式一般是每天分早、午、晚三个时辰各擂鼓三通。

衙署大门至门前照壁之间,通常建有一东一西相互对称的两座亭式建筑,一座叫申明亭,一座叫旌善亭,都是地方政府对民众进行教化的专门设施。

大门内沿甬道到仪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义,表示县令的行为能为民表率。仪门是县衙的第一道礼仪之门,通常关闭。大堂如有重大庆典、礼仪活动、审理重大案件,方大开仪门。仪门两侧设便门,东侧称'生门',是人们经常出入之门,故常开;西侧称'死门',有处决死犯时方打开此门拉出去行刑。

仪门内至大堂前甬道上,设戒右铭,石质或木质,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16字。

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大堂前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自北向南,东列吏、户、礼,西列兵、刑、工。六房是县衙的职能办事机构,

穿过大堂则为'二堂'。'二堂'是地方县官处理普通事件的地方。'二堂'两侧为'花厅'与'签押房'。花厅是县官接待宾客和商议政事的场所,地点一般在二堂之侧,但也有在内宅者;签押房是县官日常办公的处所,地点在二堂之侧。

二堂之后为三堂,本为知县的办公地点,但多改作官眷的居处,为知县的内邸。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清代一般县衙形制图

(三)川渝其他清代县衙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重修成都县志》成都县衙图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乐山县志》乐山县衙图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奉节县志》奉节县衙图

(四)国内现存其他县衙

(1)河南内乡清代县衙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宣化坊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仪门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大堂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六房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二堂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三堂

(2)江西浮梁县衙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大门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仪门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大堂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二堂


三、巴县衙门结构布局复原

综上所述,巴县属于一等大县,属正七品,为皇帝任命,掌一县政令,凡县内诉讼审办,田赋税务,缉盗除奸,文教农桑无不综理。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重庆府治全图》巴县衙门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巴县衙门复原图

清代巴县衙门建筑恢宏,临衙门口街为头门,头门外为照壁,左侧为丰瑞楼,也称老鼓楼,上书'寰海境清'四字。

头门两侧,乾隆时知县王尔鉴修旌善、申明二庭,清末地图上未见,应在其间遭毁。

入头门为甬道,甬道右侧为监狱。监狱大门上为狴犴。杨慎《升庵外集》:'龙生九子,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门为单扇,前后包以铁皮,内外都可上锁。监狱中为'狱神祠'。

甬道左侧为衙神祠和马王庙。衙神祠祀西汉萧何、曹参,就是'萧规曹随'的萧曹。二人都是县吏出身,被视为县吏之祖。(现巴县衙门所存建筑即为衙神祠)马王庙祀马祖。马王庙紧挨的'马号'里养着马,俗称'文书马'。马号外,衙门大门旁为'朝天驿',为重庆重要邮驿。

由甬道入仪门。仪门之后为木质'戒右坊',北向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右铭》16字。

穿过戒右坊为大堂。大堂前建卷棚三间,大堂两庑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值得一提的是,大堂前的卷棚,并非所有衙门建筑都有,县衙大堂前的卷棚建筑是该县衙品级较高、地位重要的表现。巴县在清代属七品大县,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巴县县署大堂前才会出现卷棚建筑。

重庆第一衙门|清代巴县衙门

叶县五品县衙大堂前的卷棚

大堂右侧,衙神祠后为典史署。典史署又称捕厅衙门,同样由头门、大堂、二堂、三堂组成。典史执掌监察狱囚,还兼领县丞主簿之职,辅佐知县管理粮马、征税、户籍、巡捕等。

大堂左侧,监狱后直抵文化街文昌宫一片区域,被习称为大厨房。包括了巴县衙门的厨房、戏台以及后花园等。

大堂后为二堂。二堂左侧为花厅,为知县会客议事之处。右侧为签押房,是县衙中掌理刑名钱谷等事务和案件的机构。花厅及签押房之侧则为知县幕友长随等的办公处所。

二堂之后为三堂,是知县的内宅,官眷的居处。两侧厢房为书房等,俱为外署衙役胥吏不能轻易进入之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