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哲宗设计 2020-07-29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1 什么是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风格建筑20世纪80年代登上建筑舞台,至今依然活跃,是当代建筑的重要角色。

解构主义建筑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秉持解构主义建筑理念的个人主义建筑师的作品集合。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名称取自解构主义哲学。1988年在纽约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展出了7位前卫建筑师的作品,是解构主义登场的标志性事件。

解构主义既反感现代主义乏味的理性,又对后现代主义装饰手法不屑一顾。解构主义是不受规则约束的建筑风格。虽然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寻求改变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乏味,强调形式对建筑的必要性。但与装饰性的后现代主义不一样,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秩序和美学秩序的破坏与重组。后现代主义并不破坏结构秩序,美学实践也没有突破建筑美学框架。

解构主义建筑往往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种效果的形成不仅仅由于业主的偏好、建筑师的创新,也是结构技术、计算机三维设计、施工实现能力的进步所支持的,更离不开钱的支持。

2 解构主义建筑与解构主义哲学

1966年,在解构主义建筑登场前20年,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发表了基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哲学。

解构主义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否认任何意义上的中心存在,认为“中心并不存在”[1],只承认“活动”存在,而活动是不断被否定的,中心也是不断转移的。就语言学而言,解构主义将原有结构解构,将解构后的因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结构。

虽然解构主义哲学出现在先,解构主义建筑风格又以解构主义哲学命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解构主义哲学孕育了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主义建筑的关系不是“母子”关系,也不是指导关系,更没有覆盖解构主义建筑风格体系。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是理念契合的关系。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并没有涉及建筑艺术,他本人也没有关注建筑和艺术领域,甚至不理解建筑师为什么会青睐解构主义哲学。德里达说,“解构是反形式、反等级、反结构的,它反对任何建筑所支持的东西。”[2]而这正是当时的前卫建筑师所需要的支持。前卫建筑师在寻求建筑表达语言的突破时,发现了解构主义哲学与他们的理念的契合性,或者说受到了启发,为自己的离经叛道找到了哲学支持和辩解理由。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分解和破坏,是突破规则,是反对中心、反对权威和习惯,是一种反叛。德里达的哲学“反对必然性与基本原理”[3]反对以既有的规则约束自己,主张抛弃思维定式和思维理性。

一般的建筑学理论很容易变成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建筑师总是表现出对基本原理、对必然性无法抵制的依赖。而解构主义建筑是激进的,也是即兴和随意的,没有规律可言。解构主义建筑是强烈的与众不同与传统不同与规则不同的愿望的表达,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观。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动者埃森曼说:“我的建筑不会是它本该有的那样,而只会是它可以有的那样。”[4]批评者则评价解构主义建筑是“紊乱成为主导”[5]。解构主义建筑是高度个性化的奇观式建筑,就像破烂漏洞却有时尚感的牛仔裤一样。

实际上,解构主义建筑对德里达的哲学概念“不无扭曲”,“是德里达的解构与俄国构成主义的奇特结合”[6]

3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德里达的哲学理论在哲学界争议很大。解构主义建筑在建筑界争议也很大。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没有统一规则,有多种类型。

装置艺术型

装置艺术型是将建筑与装置造型艺术结合,或者干脆做出装置艺术的感觉。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里有最早的解构主义作品,1987年建成。由解构主义早期发动者美国建筑师彼得·埃森曼领衔设计。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解构主义装置

在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埃森曼邀请瑞士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参加设计团队并承担主要设计工作,聘请哲学家德里达为顾问。屈米把公园里的小品建筑设计成鲜艳的莫名其妙的金属装置。

形体扭曲型

扭曲形体是最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拿手好戏,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1997年建成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有着解构的奇特感和快感,但没有寓意和逻辑。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大悬挑板型

一些解构主义建筑采用薄屋盖大悬挑板。最典型的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德国维特拉消防队,没有多少实用功能的倾斜的三角形混凝土悬挑薄板刺向青天。这座1993年建成的建筑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因不适合消防使用功能也被许多人批评。事实上,这座建筑的原始功能异化了,成了展览馆和建筑师的“打卡”地。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维特拉消防队

非线性曲线型

非线性曲线建筑的形体与空间不是有规则地组织,而是随意伸展,靠三维设计软件形成,也依靠三维软件施工。

长沙梅溪湖文化中心是扎哈·哈迪德生前设计的作品, 2017年建成,是三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包括大小剧场和音乐厅。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长沙梅溪湖文化中心

结构倾倒型

蓝天组设计的德累斯顿UF电影院1998年建成,看上去像要倒下来似得。为了实现这种倾斜,结构上很麻烦,建筑师自找的麻烦。

这座建筑不仅在形体上是倾斜的,玻璃幕墙入口大厅与石墙建筑也形成鲜明的对照。斜与直,虚与实,反差强烈,规则混乱。据蓝天组的波兰建筑师说,他们是闭着眼睛设计的。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德累斯顿UF电影院

不规则形体

“蓝天组”设计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2012年建成,是变形的抽象的几何体,看不出意味着什么,象征着什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什么?”。倒是金属皱纹的表皮有些像微波荡漾的海面,与海滨城市有点关联。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大悬挑块体型

有的解构主义建筑悬挑出很大“块体”,如2012年建成的波士顿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座水边建筑面积有6千多平方米,设计师是伊丽莎白·迪勒和里卡多·斯考菲迪欧夫妻。这座反对理性和艺术规则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作品打破常规一鸣惊人。最惊人的地方是上层建筑悬挑出24米,看上去像体操运动员在做高难动作,结构上不符合常规,非常抢眼。这个项目是老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区的标志性工程,惊人之笔或许是必要的。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波士顿当代艺术博物馆

几何体碰撞型

几何体碰撞型是几个几何体或不规则形体组合或碰撞在一起的效果。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拉斯维加斯水晶宫购物中心

拉斯维加斯4.6万平方米的水晶宫购物中心,好像几个大水晶体堆在一起。这个购物中心2009年建成,由波兰裔犹太建筑师丹尼尔·里布斯金设计。

旋钮的大厦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巴拿马螺旋大厦

SOM设计的巴拿马城的螺旋大厦是旋钮的高层建筑,看上去像螺旋钻头。

螺旋建筑外观效果因奇特而诱人。究竟美不美,不同人美学偏好不同,评价不一。但其使用效率和因结构难度导致的造价高肯定是个问题。看上去也显得不自然。建筑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是得体的。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文内容摘自郭学明著《世界建筑艺术简史》第36章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解构主义——哲学和建筑的碰撞

参考资料

[1]

中心并不存在: 《德里达》14页(美)斯蒂芬·哈恩著(中华书局)

[2]

德里达: 《建筑师解读德里达》50页(英)理查德·科因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德里达: 《建筑师解读德里达》序言(英)理查德·科因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埃森曼: 《迷失的建筑帝国》66页(英)迈尔斯·格伦迪宁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紊乱成为主导: 《迷失的建筑帝国》68页(英)迈尔斯·格伦迪宁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伯努瓦·皮特斯: 《德里达传》340页(法)伯努瓦·皮特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