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民俗:土法制作黄豆酱与自制鞋

 吴越尽说 2020-07-29

作者:俞湘雄

仲夏时分,利用周末去同里镇郊农村走亲戚。来到朱家浜小区表哥虎生家,寒暄后在居民小区里信步一走,经过各家庭院时,发现没有看到以往夏天农家院落晾晒的东西和忙碌身影,带着诧异和疑惑到虎生家,遇见老阿婆询问:以前农家院落里都晾晒了好多俗称“黄糍”的豆饼,还有“被水蒲底”、织毛衣的农妇们,现在怎么基本上看不见踪影了,是怎么回事?

晒掰碎后的“黄糍”

织毛衣

只听老阿婆娓娓道来,以前由于工业不发达,加上物资奇缺,大家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女儿的,母亲会手把手向女儿传授做黄豆酱、做布鞋、织毛衣、缝衣服的方法和技艺。在那个年代,对未出门(出嫁)的小媳妇来说,要有这些拿得出手的“女红”,才能吃得开稳得住脚,换来婆家的肯定和赞许。

黄豆酱

手工做的布鞋

家庭制作“黄豆酱”

做黄豆酱的第一步是选出优质的黄豆,清洗后用水烧煮。在烧煮的同时适量放入食用碱并注意观察锅里的黄豆,水少了要及时添加,不然烧干水后会把黄豆烧糊的。在烧煮黄豆时还要来回翻炒做到熟度均匀,而不致半生不熟的现象产生。当黄豆煮到手拿上去一捻就烂时就好了,盛起来沥干水,接着称筋道好的面粉和着煮熟的黄豆一起和面,几斤黄豆用几斤面粉这个配比很重要,或多或少都能影响“黄豆酱”的品质。揉面不需要添加水,把和了面粉的黄豆做成面饼,型似大饼样俗称“黄糍”,尔后放到竹编里,上面铺上麦柴后放到阴凉通风处搁好进行发酵。待到发酵“黄糍”上都长出细长的毛状物就说明发酵很好,等到变硬即可起出,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接着把发酵好的“黄糍”刷去斑点和毛,把“黄糍”刷干净后就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移至室外。晾晒放到瓷盆、缸里的同时把“黄糍”掰碎掰小块便于盛放,一边用凉白开或凉水浸泡再发酵,水以漫过“黄糍”刚好,同时,以一斤“黄糍”加入3两(150克)盐的比例在高温炎热天进行发酵绞链反应,由于室外蚊虫、苍蝇较多,通常采用在瓷盆、缸上部覆盖透气的纱布在上面并系紧来防护的方法,而瓷盆等放置在木凳、砖台等上面。当放入瓷盆、缸里的“黄糍”和着盐水暴晒发酵一天后要不定时观察反应情况,如“黄糍”没有浸泡在水里要搅动下让其完全浸泡在盐水里,那样就能很好发酵并尽快晒成酱,可以早日尝鲜,晒酱过程快的话5~7天就成酱的雏形,逐渐变酱红色,晒一个月品质就相当好了成酱红色并成稠糊状,此时如酱在瓷盆里就要转到甏里存放,附近路过就能闻到一股浓香的酱香味,很是醉人,想来白酒也有“酱香型”恐有其渊源吧。

挑选黄豆

蒸煮黄豆

将煮好的黄豆与面粉搅拌冷却

倒入筛子静等发酵

将发酵好的黄豆倒入酱缸

翻搅酱缸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经验老道的做酱人,在黄豆烧煮好起锅后不急着拌面和面,等冷却后和面做出的“黄糍”是最好的,遇热膨胀可以多吃到“酱”。在黄豆烧煮好后起出在尚有余温时就拌入面粉开始和面,那样做出的酱就不会膨胀,俗话“不会多吃酱”,体现出没经验了。会做酱菜的主妇还会在新做的酱里放上小黄瓜、萝卜、生瓜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晾晒浸润,取出食用时已成酱黄瓜、酱萝卜、酱生瓜了,颜色通体变酱红色。早餐吃粥配上这几样小菜立马食欲大开,很是鲜美。有时在炒螺蛳时适当加一点酱,炒出的螺蛳定味美酱香。当农忙时做饭时间紧在饭锅里炖上一碗酱里放有肉丁的菜,等到起锅拿上餐桌时那份飘散着酱香的菜有多么诱人可想而知了,顿时疲惫劳累感全消,食欲大开。

酱黄瓜

酱萝卜

酱爆螺蛳



巧手做就行路“千里”鞋

以前农村家庭,穿的鞋基本上都是家庭主妇手工制作。做鞋第一步首先要挑选一些旧布,棉织物,如旧衣服、旧裤子、旧床单等,洗净晒干后备用。尔后用面粉熬制成浆糊,就可以俗称“被水蒲底”了,一层布一层浆糊的黏贴起来,面积做多少具体由场地和条件及自己的需求来定,总的就是要掌握“被水蒲底”的厚度,一般不宜超过5层布就可以了。“水蒲底”备好就放在室外太阳底下晾晒,等到硬化干结就可做鞋底了。

熬制糨糊

精心制作“水蒲底”

有了做鞋材料就可以按人的脚大小取出鞋样裁剪,剪好鞋底就把一层一层叠起来,最多不超过5层,就开始纳鞋底,一针一针用专用的棉线纳底、收紧,期间要用到专用的顶针套在手指上辅助走线纳鞋底,很是辛苦,考究的每层“水蒲底”包边,大多用白色棉布,很是好看,纳好的鞋底俗称“千层底”。

剪鞋样

纳鞋底戴的顶针

纳鞋底

做好的鞋底

有了鞋底还要做鞋面,做什么鞋就需做什么样的鞋面,鞋面的里层也是需要用“水蒲底”的,这不过是只要被二层的“水蒲底”就行了,有别与鞋底的五层。鞋底、鞋面裁好就包衬新布沿边缝起来就可,一双崭新的布鞋就算做好了。鞋分单鞋:松紧鞋(北京鞋)、搭扣鞋、圆口鞋、绣花鞋,按脚的大小做成男式的、女式的、儿童的(老虎鞋、绣球鞋等)。棉鞋有:拷洞鞋(穿鞋带比较时尚的)、蚌壳鞋等男女式样的,布料选用有棉质卡其布、灯芯绒,款式新颖,穿着舒服、轻便,很受年长或年轻人喜爱。

做鞋面

农村老布鞋

蚌壳棉鞋

更有未出嫁心灵手巧的年轻姑娘,把自己拿手做的鞋子、绣好的鞋底,打的绒线毛衣(有花样款式,不是平针款的,因花样款最能看出技艺也是最好看的)送给心仪的定婚郎以表情感。

手打的男士绒线毛衣

有时勤劳的主妇们在利用白天空闲时会拿起针线活来忙碌,更有甚者夜晚睡觉前也要在灯下做起针线活,为了尽早做好鞋给孩子们穿(家里孩子多的娘就更辛苦),这也是为娘的义务和责任。素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主妇们利用白天空闲时间做鞋

如今,工业化代替了手工,物资丰富,在网店、超市,想买什么都能买到。已经很难看到妇女们聚在一起扎堆做鞋、打毛衣的场景了。赶上时代变迁的我们是幸福的一族,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幸运一族。这些民风民俗只能在乡愁中回忆了。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0-07-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