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止于做了、到了、拍了——形式主义学校管理的痛

 四地闲夫 2020-07-29
不能止于做了、到了、拍了——形式主义学校管理的痛

去年秋天的一次课间操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我在学校管理群里发了提醒:

今天课间操,学生集合11分钟,做操9分钟,退场5分钟。入场和退场的等待时间,规定先入场学生的律动,中高年级学生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站着不动。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管理现状?作为管理者,你是否有所发现并采取了一些行动?作为教师,是否考虑到这种问题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希望每一位校委会成员要有敏锐的问题发现意识,要有即抓即改的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张军主任负责双语分校的管理,他发信息给我:成都有所学校,学生也比较多,他们把入场和退场的时间用的较好,学校循环放的一个音乐,学生到达上操位置后,就开始随音乐做韵律操,先到先做,不用等。

双语学校多年来课间操质量都十分高,他谈到了近段时间的做法:双语这次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采取了过程和大比赛都打分的方式,效果还不错,如果只是拉出来比赛,有的班级会占用学生时间强化训练,我们每天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对每天的入场退场都打分,作为过程分,占70%,最后的大比赛30%,相当于成果展示了。

不能止于做了、到了、拍了——形式主义学校管理的痛

是因为最近大家工作头绪多吗?还是工作强度太大吗?显然不是!这些都是常规的工作与要求,是我们天天抓的事情,但是为何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说明了平时的工作就没有在学生身上养成良好的规则与习惯,还没有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可,没有成为提升自我的积极手段。

管理不能止于上传下达。面对上级的政策要求,做好上传下达及时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把工作仅仅停留在传达上,那就成了电话线,就成了广播。如果不能够深刻领会上级的精神,不能用基层听得明白的话语去宣传,具体的措施如果不与学校实际结合,甚至上级文件是什么就原文发给师生,那么这种传达就成了一纸空文,也失去了岗位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上级政策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会有价值;只有显现在师生身上,才是真正的教育。从美好的政策变成现实,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需要过程性的把控与信息的反馈,更需要不断调整与改进。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不断提升与上升的过程。

不能止于做了、到了、拍了——形式主义学校管理的痛

管理不能止于做了、到了、拍了。形式主义拿着鸡毛当令箭,招摇撞骗,面目可憎,让我们对工作机械操作,劳而无效,失去创造与灵性,是对生命的浪费。但目前来看,教育的形式主义也十分严重。很多工作的要求与检查,往往以是否准备了材料代替开展工作,以材料多少证明工作多少,以材料准备的全面与精致验证质量,坐在办公室里收材料成了一些形式主义者的工作方式。不管工作安排是否科学,时间是否充裕,闭着眼睛安排工作。还有一些所谓的电子化要求,材料不仅要有打印稿还要有电子稿,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并且对于图片的格式,角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于是开展活动要拍照留念成了为必备项目,本来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形式化的材料收集上,图片拍了,事情却做十分草率,活动的质量却鲜有人关注。而最为可笑的是,形式的分值或差距,绝对会超过质量的要求,这岂非咄咄怪事。为何我们现在保留不下来有价值的档案,不仅是数量太多的缘故,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材料准备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材料只有检查人员看而已(检查人员也未必看)。

从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体罚与变相体罚屡禁不止,教学质量不高,只教书不育人,学生体质普遍偏差,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都与管理的形式主义有关,都与精神之钙不足有关。我们要加强思想武装,强化学习,要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要用从我做起的决心与勇气,警惕形式主义,敢于说不,不做无用功,少搞花样,紧紧抓住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要以问题为导向,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与促进,务求实效。抓工作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要养成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制定政策、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落实工作的好作风和好习惯。诚然,才能将形式主义拒之门外,才会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