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大士三伏虎 / 陈运杰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同时发表在‘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傅大士三伏虎

作者/陈运杰

     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初夏,云黄山上有猛虎出没,它频繁地跨栏入圈叼走百姓饲养的猪羊,还偶尔地跑到田间地头搏食农户的耕牛。一时间,人们谈虎色变。

     消息传到了双林佛庵,有人请求傅大士施法伏虎。傅大士听后,哈哈一笑:“伏虎焉用佛法。老虎一定是饿了,我提篮米饭喂它去。”说完,吩咐妻子留妙光去准备米饭。在旁的百姓和徒弟们尽管深知傅大士的佛法厉害,但也知道那山中的饿虎是吃人不眨眼的呀!于是,报告消息的人忙不迭地后悔,神情紧张地用手拽着傅大士说:“老虎是吃肉的猛兽,你不用肉而用米饭去喂它,它哪能认得你是弥勒菩萨化身的傅大士呀!”弟子们都纷纷跪求傅大士:“师傅,万万不可‘舍身饲虎’啊!”弟子傅昉、傅暀则当场伏地痛哭。

      弟子们知道,《佛经》上有这么个故事: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原是古印度摩诃罗檀囊国王的小王子,名叫摩诃萨青。有一天,他与家人游玩于山林,看见一只母虎已饿得皮包骨头,和它一同躺在地上的还有几只活泼可爱的小老虎,但母虎已奄奄一息,无奶水喂养它的虎崽。小王子看见后,慈悲之心顿时涌入心怀。他借故支走了两个兄长,便走到了老虎身边,脱光了衣服,然后用树枝将自己扎得浑身鲜血淋漓,以自己的鲜血与身躯挽救了饿虎一家。摩诃萨青升天后,于公元前565年转世成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三太子,名字叫做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修道成佛后,称为释迦牟尼。

     傅大士见状,知道弟子们的心事,便若无其事地劝慰道:“虎是不食人的。佛祖前世饲虎,在未用树枝扎而使自己不成人形之前,老虎不也是不吃他吗?人乃万物之主,老虎怎么敢吃它的主人呢!它所吃之人,定当是个作恶多端,且在猛虎的眼里定是个全无半点人形之人。”稍顷,傅大士的神情由轻松转为了严肃,他态度坚定而又自信地对大家说:“你们放心好了,我一定叫这只猛虎吃了米饭后远走他乡,不再危害乡邻!”

      话音未落,留妙光已提了一大篮子的米饭进来。她的眼神,既充满了对丈夫的信任,但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担忧。

众人见傅大士去意已决,便赶紧回家拿来了合手的锄头、砍刀、斧头等当作护身武器,猎户出身的则手握钢叉,大家簇拥着傅大士向云黄山老虎洞而去。

      当大家来到老虎洞附近时,傅大士正待提篮上前,突然,他所提的饭篮却被紧随身边的留妙光一把抢过,直朝虎洞飞奔而去!众皆惊呼,赶紧狂奔尾随护卫。大伙来到虎洞的前面,只见虎洞两侧草木萋萋,洞口里则阴森幽暗,个个都吓得连大气儿也不敢出,更别说出声提醒留妙光赶紧倒了米饭走人。此时,留妙光尽管气喘嘘嘘,脸色潮红,但她还是用紧张的眼神快速地瞄上了一块干净平整的岩石,然后迅速地把篮中米饭倒扣于石上。说来也是神奇,待大家撤至远处时,洞口内才走出一只大母虎和几只小老虎来。但它们并不吃倒在岩石上的米饭,而是虎崽跟着母虎一起虎视眈眈地面朝人群而立,并发出阵阵令人惊悚的虎啸……

     傅大士见状,便单身一人趋前几步,对着老虎喊道:“天地之间,人我为大;山王为尊,不可伤人;今若服驯,噬饭填饥;饱餐一顿,匿迹山林。”

     傅大士的喊话声很有洞穿力,就像天空中飘来的佛音,梵音阵阵,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着。而老虎们则警觉地朝着远处的傅大士张望着……正当大家疑惑而万分紧张之时,奇迹却出现了——老虎们听了傅大士的驯话后,纷纷转身伏地食饭……

     传说,云黄山上虎洞前,傅大士曾多次提篮饲虎,老虎吃剩的米饭,就变成了“厌饭石”,而留妙光提篮倒饭的岩石,人们则称之为“虎饭石”。自傅大士“虎洞饲饭”后,云黄山上便再无虎踪出现过。

      傅大士第二次伏虎,是在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时间也是初夏。

      一天,有一个贾家的佃农向傅大士来报,说在义乌江边小江滩的低坡山岭上,常有两只老虎出没,它们“争食交斗,咆哮震岩”。

      自从傅大士虎洞饲饭后,云黄山一带便再无老虎食畜伤人的事件发生过;人们也逐渐开始相信傅大士的“人乃兽王之主”的话了。但是,这次是二虎争食而咆哮震山,这般情形便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非同一般了。

  为了消除大家的恐虎心理,傅大士闻报后,便要提锡杖前往解劝虎斗。来报消息之人见了,心中颇为疑惑,于是神情紧张而又担心地说:“三年前,你在云黄山驯虎时,尚携米饭饲虎,今有两只饿虎争食交斗,你不带食物而去,它们会听你的吗?”傅大士笑而不答,却用双眼看着弟子傅昉。傅昉便对来人说:“二虎争食交斗,并非饥饿无食,而是一山不容二虎之故。”傅昉说罢,傅大士又转而笑望弟子傅暀。傅暀便上前补充解释道:“师傅所持锡杖,是师傅取自扁担山上的硬木根据《锡杖经》所载制成的。它是只有智者、德者方可持用的佛门法器,又名智杖、德杖。师傅已对它念诵千遍经文,大可驱除一切豺狼虎豹。”佃农听了解释,尽管心中仍存疑恐,但见他们师徒三人神态自若、自信满满,便也打消了心内的一切疑虑。

     在佃农的带引下,傅大士师徒三人很快地来到了义乌江边的小江滩上。当日,并未见老虎在场。一连几日,也未见有两虎踪迹。于是,傅大士便把锡杖悬挂于一颗大树之上,一边帮着佃农在田里干着农活,一边则等着二虎出现。

      有一天申酉之时,突然,小江滩方向传来了虎啸之声。傅大士即叫弟子傅昉取下挂在树上的锡杖,欲前往小江滩上解劝虎斗。佃农见此,颤声对傅大士说:“您可要像上次那样远远地站着喊喊话就行了,千万千万离虎远些呀。”傅大士对他淡然一笑,算是答应了。他又叫弟子傅暀取来道冠儒履释袈裟,穿戴整齐后,接过傅昉递过来的锡杖抬脚就往小江滩而去。佃农见傅大士如此从容和自信,好奇心便也驱使他大着胆子跟随师徒三人而去。

     一行四人来到小江滩附近时,那两只老虎斗得正酣。只见它们:或低头长啸、伏身待击,或纵身拼搏、抓挠啃咬。看情形,二虎相争,势均力敌,多回合的相斗,并未分出高低输赢。大家看得呆时,只见傅大士待两虎酣战暂歇之际,已持锡杖飘然其间。此时,别说弟子、佃农三人已被傅大士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就是两只猛虎,也被突然出现的傅大士惊呆了!

     稍倾,本已斗红了眼的老虎已从惊诧之中清醒了过来,忽然,它们引项长啸,做出随时纵搏之势,那咆哮之声震颤着山岳,在义乌江两岸久久地回荡着……就在大家不敢睁眼再看之时,却只见傅大士气定神闲地、从容地将手中的锡杖伸于两虎之间,并朗声说道:“同居林荫,计无大乘,有何争斗?幸各分路。他日有用,当召福民。”言毕,只见两虎即低头受命,忍气各奔东西而散。

从此,傅大士的锡杖也便称为“虎杖”,义乌江小江滩上的小高岭,也被百姓们称为了“伏虎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座长160米,宽8米,5孔混凝土双曲拱石梁大桥在此建成,人们据此典故将这座大桥命名为“伏虎桥”。其桥东端,传说就是当时傅大士持锡杖劝解虎斗的伏虎岭旧址。

      傅大士第三次伏虎的故事,发生在南梁大同七、八年间,时间大约是公元541至542年的秋冬之季,因为这个故事与筑堤防洪有关,而秋冬之季正是江河的枯水期。

     公元540年12月,傅大士第三次奉诏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梁武帝萧衍为傅大士下诏敕建双林佛殿。从双林佛庵转而要建帝敕的双林佛殿,就要用到大量的土地。当时的贾家大户——傅大士的姐夫贾昙颖及其堂弟贾孝遂与傅大士约定:请达摩祖师墈基,由傅大士在石牛山顶掷御赐铜钟滚落之地为界的十里方圆土地相赠,以建佛殿和作为寺产。傅大士也为贾家墈定了新居地址,于是,贾家全族便迁往今天的梅林、江南街和燕里村一带。在当时,贾家新居处于南北两江双江口三角区,由于南北两江时常发洪水,故而双江口三角区也为一方“泽国”,方圆十里处,古称“洪荒湿地,十里洋滩”,世居在此的贾姓一族也因此被称为“义乌洋川贾氏”。

     在洋川的东南角,有一座狮子山。在发大水时,山不转水转,那狮子山一忽儿成为江的东岸,一忽儿又成为江的西岸;贾氏大户也深受洪水之害。于是,他们便倾全族之力筑堤固洪以定家园。由于防洪工程太过庞大,这便不是贾家大户一时半会儿能够筑就的事情。于是,傅大士为了感谢贾家捐赠“家宅田园十里方圆”的恩德,便派弟子到各村传话,一应乡邻皆可提簸箕、挑担、荷锄前来南江某地观看傅大士“驯虎”。

     傅大士要在十里洋川驯虎的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远近各个村落。因为是免费观看,也更因为众乡邻为了能够亲眼目睹傅大士施用佛法的风采及猛虎服驯之新奇,所以,前来观看之人也便像两江之水络绎不绝。

     那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在洋川滩头的空旷之地上,人山人海。人们尽管人声鼎沸,但也井然有序——前几排的人席地而坐,中间几排的人有蹲着的、有坐于竹筐上的,最后几排的则站着,还有众多的小孩就干脆坐在大人的脖子上“骑马郎”。在他们的面前,有一块高高的岩石,岩石下面有一口清澈的小水潭。傅大士就站在那块岩石顶端,他手持锡杖,衣冠履簇新,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精神。

      驯虎开始了,只见傅大士用锡杖一震,对着天空朗声说道:“怨去八年,分山为王;他日有约,当召福民;今幸有缘,服驯娱民。”

      傅大士的话音刚落,人们便听到了浑厚破空、令人胆颤的虎啸声从傅大士的身后传来。当人们还在惊恐之时,说时迟那时快,从傅大士的身后,左右各窜出一只斑斓猛虎,它们迅捷地从岩坡两侧纵跳而下,几十丈的陡坡便如平地一般!到了水潭边,两只老虎就开始了精彩的表演,它们或滚翻,或直立,或蹲卧水潭中嬉戏打闹……当大家赞赏的呐喊声和掌声达到最热烈时,它们就似乎更来了兴致,两只老虎展现起“跳涧虎”的绝技——三丈宽的水潭竟被它们一跃而过!

     驯虎结束,两只老虎并排面向众人雄视而立。此时,众人方觉这两只猛虎:立则傲视群人如无物,卧则威震乾坤似钟鼎;腾则尤胜蛟龙出深海,跃则堪比疾风扫秋叶。众人再细看迦趺于岩石上的傅大士:道冠儒履释袈裟,道骨儒风活菩萨;青鞋黑帽色分明,红白僧袍空天下!于是,人们便再一次地掌声雷动,呐喊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他们既为老虎的精彩表演而热烈鼓掌,也更为傅大士的仙风气度而呐喊喝彩!

      于是,傅大士就借机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来帮助贾氏家族修筑防洪堤坎。就这样,在傅大士的感召和众多乡邻的帮助下,一条长达五里路的洋川江堤很快地便筑成了。

     这块由傅大士迦趺驯虎的岩石,从此就被人们称为“伏虎岩”,老虎蹲卧过的水潭,则称为“伏虎潭”。这“伏虎岩”与“伏虎潭”在佛堂镇燕里村之北,距村仅百米,历经千年,迄今犹存。        

写于2017.2.25      3.29修改

授权作者简介:陈运杰,男,67年生。笔名:陆石。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倍磊村人。参军18年,现就职佛堂镇人民政府,公务员;爱好文学,偶有作品发表,目前兼任佛堂作协理事、副秘书长,义乌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