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与艺术》【孔子文学奖入围作品】徐芳的诗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0-07-29


★漫漫长路

黄海湾,香水海

你的不同是因为那一片松树林

穿过松林与树撞个满怀后

回顾着不时撺过的小松鼠

抬眼已入你的怀抱

惊喜,海之精灵

——海鸥掠过头顶

仰视,须仰视才见

一条旧木船激发的灵感

让飘动秀发与纱裙的写意

永远留在了粗犷古朴的木船旁

天色渐暗

视线缩小

放大的波涛声

呼啸着空旷悠远

汹涌澎湃的交响乐

触摸着心灵最底层的柔软

默默站立

感觉一束光芒穿过云层

穿过大海

穿过肢体

托我冉冉升腾

跨越天地

整个海底透明着久远的神秘

香水海凝结了大海的情愫

松树林缩短了心海的距离

香水海,松树林

你的不同是因为一群人

一群在白天也追梦的人

把文学视为生命

靠写作修身养性

为大众营造精神食量的一群人

风是翅膀心是墨房

山是脊梁海是胸膛

思想筑起灵魂的支架

意境融入血液的流淌

从秦朝始皇齐聚文人雅士

到今日卓达诚邀文友学者

一群人跋涉了两千多年的漫漫长路

★钟声

——观画家朋友赵群作品《钟声》有感

村东头老槐树底下

那口古钟

究竟响了多少年

已无人知晓

农耕收割集会祈福

在流光的日子里

它悠闲地敲打着生活的节奏

在那个阴沉的寒冬

乌云压境

风雪肆虐

钟声错乱、挣扎、嘶哑

强盗闯进了家门

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模样

当钟声再一次

急促、有力、雄浑地响起

它是号角、是旗帜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

抓钩、铁锨、镢头

壮年、老人、妇孺

血流干了

还有骨头

骨头是永远不会倒下的

血,染红了土地

低沉的钟声在血色黄昏中

悲凉地呜咽着、怒吼着

响彻了天际

赤子忠魂

用生命和鲜血

捍卫着人民的尊严

屹立起正义的不朽丰碑

跨越时空

在那个特殊的纪念日里

当天安门广场和平的钟声

庄严响起

村东头老槐树底下那口古钟

再一次

热血沸腾了

人们似乎听到

呼啸的厮杀的悲怆的壮歌

彼此起伏

钟声

钟声的力量

不绝于耳

曾经麻木的心

再也无法平静了

穿越时空握紧你手

★穿越时空握紧你手

蒲翁

今日游人们几乎踏平了你的门槛

是否也踏碎你昨日的寂寞与孤苦

你把灵魂撰成文字

鲜活在生命的生命里

你的形骸被雕刻成石像端坐那里

留影时我不敢靠近你的冰冷

一瞬间

似乎在一个空间里触摸到你的痛

飞泪成尘

想为你披一件围巾

可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乞丐

靠近点他又不会吃了你

照相的师兄叫道

我羞涩地笑

内心涌起另一种温暖

你也在笑

感觉你热血奔涌

★公鸡情缘

——听柳琴戏《沂蒙情》有感

杏当新娘子了

小推车推得她晕忽忽

她一路畅想着新郎的模样

谁料

挑起红盖头的是嫂子

假扮新郎的也是嫂子

嫂子急着做军鞋

临走时抱给她一只公鸡

这就是杏新婚之夜的伴郎

新郎去了前线

公鸡成了杏的伴

成了杏的知音

日日相伴

夜夜相思

一起盼着

为支前

杏到娘家借粮

新郎路过家

得信的杏只看到一群远去背影

跑回家抱着公鸡倾诉衷肠

婆媳仨救了被日本鬼追杀的连长

藏在后山

可是缺米断粮

重伤的连长命悬一线

杏忽然想到了那只公鸡

婆婆和嫂子也想到了公鸡

可是无法开口

那是杏的所有的寄托和念想啊

当她们迈进家门

杏已杀死公鸡

早已泪流满面

肝肠寸断了

连长的命保住了

日本鬼子搜山

妯娌俩争着掩护

嫂子与鬼子同归于尽

听说丈夫凯旋而归

杏重新盖上红盖头

等待她的新郎

可是等来的却是一件血衣

一件从未见过面的

丈夫的

血衣

更痛的是婆婆

婆婆哽咽着说

把你的男人接回家吧

所有人双膝跪地

您----就是我们的亲娘啊

丈夫牺牲了

大儿子牺牲了

大儿媳牺牲了

如今二儿子也牺牲了

沂蒙山的母亲啊

一个普通的小脚女人

奉献出了所有一切一切

用淳朴写着大爱与无私无畏

杏与婆婆依偎着

怀里揽住大嫂留下的栓子

悲痛中露出坚定的眼神

杏忽然想到了那只

被她杀死的

救活连长的

灵性的

公鸡

★鞭子

一路奔跑停不下来

鞭子穷追猛打

不敢停也不能停

鞭子抽打着

理性和惰性

贪婪与狭隘

无形的鞭子

时而如利剑高悬

时而如明镜照身

时而如佛前菩提

时而如智慧之门

光阴之手

天之眼

这一路的鞭打

早已

喊不出痛说不出苦

殊不知

打出一个原形毕露

还是脱胎换骨

一路奔跑停不下来

无数的鞭子

伏蛰在朝朝暮暮里

如影随形

抽打出生命的动力


 

作者简介:

徐芳,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山东省莒南县文化馆工作。诗歌是歌唱的另一种形式,舞台的动与诗歌的静形成了生活的双重性。感动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新沂蒙.新红嫂”优秀女文化工作者。2009年,诗歌《芦花为谁开》获全国精短文学作品比赛二等奖。荣获中国当代精短文学作品 “十佳诗人”称号; 2011年,获山东省“新锐”杯青年文学诗歌类一等奖。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齐鲁诗刊》等刊物。出版诗集《琴韵诗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