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乡村中学教师的心灵独白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同时发表在‘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一位乡村中学教师的心灵独白

    教师,常被政府和主流媒体称颂讴歌为“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的蜡烛”“甘于奉献的铺路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客观地说,这显示了官方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关注、重视、激励、褒奖、期望与希冀。但现实地说,教师只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职业,跟其它工人、农民、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等相比没什么本质不同,普通到每日工作都按步就班,平凡到具体事务皆平淡无奇。备课、下班、早读、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检测、家访……学校是什么?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与塑造人的地方。教师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职业。如果说这个职业特殊,那就是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多数是未成年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注定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塑造灵魂、建构思想、培养精神、形成三观的造就人的浩大工程。

     而社会上一些人对教师的评价,则戏剧性地加上了一系列诸如“迂腐”“书呆子”“抠门”“吝啬”“软弱”等负面修饰性词语。“迂腐”“书呆子”其实质是教师出于职业习惯,说话做事时常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重证据,过于信赖书本知识理论与法规条文,不知圆滑变通、不会八面玲珑、不懂随时应变。至于“抠门”“吝啬”,则直接说明其薪资待遇的窘迫、经济收入的微薄与持家过日子的艰难不易。虽说政府近年来在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但与其他行业国家公职人员相比,总体来看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软弱”则是由于教师隶属于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公务员相比,无论是法定权力,还是话语权无形中弱小了不少。同时,因为囿于学校这个封闭的教育圈子,整日与懵懂天真的学生打交道,社会交往面狭窄,人际关系单一,且因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存在各种弊端与不足,不少人因教育问题而迁怒于教师。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社会上为教师奔走呼号、站台发声的人不多。

教师,是一个社会中最为温顺隐忍、最安分守己、最具人文情怀的文明传承者。教师一般少与外界发生矛盾、冲突与争端,就是万一发生了,恪守规矩本分、性格温柔和顺、待人宽容大度、遇事以理服人的他们也多以忍让吃亏、息事宁人收场。因为他们深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道理。当然,如果遇到原则性大问题,那么辨善恶、明是非、求真理,他们较起真来也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逻辑严密、文辞流畅。教师一辈子靠文化、才学与知识生活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其“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职业特点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追求,决定了其作为知识分子应具有“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之坚定信念,应坚持执著追求真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应具有起码的人本意识。而这一切,又决定了教师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精神觉悟者”“思想启蒙者”“先知先觉者”对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与义不容辞之社会责任。古时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文化渗透并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进程,近现代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不屈斗争与英勇献身,有以蔡元培、陶行知为翘楚的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大力发展乡村平民教育、为民主革命奋战的杰出教育家,当代更有魏书生、李镇西等一大批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具有鲜明教学风格与独特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先行者。

对于教师,社会应客观理性、全面辩证、实事求是地审视与看待,不应过于苛刻、求全责备。人无完人,再优秀卓越的教师也有缺点与不足,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也会遇到棘手的教育难题,再完美的教育家也有折戟沉沙、彷徨困惑的时候。他们课堂上神采飞扬、激情满怀,可能家中的婴孩还嗷嗷待哺,年迈的父母还患病在床、急需照顾;他们对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可能自己孩子的功课与作业还无人辅导、无法完成;他们每日风尘仆仆、早出晚归,埋头教学、毫无怨言,可能身体上的病痛还无暇医治、精神的抑郁也无从排解;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对自己微薄的收入与待遇毫无怨言,可能财力紧张经济困顿时会硬着头皮向亲朋尽力筹措……教师文静、柔弱、稚嫩的外表下,都有一颗异常强大的心灵。

作为教师,最大的欣慰、快乐与幸福是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激励与褒奖,是自己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五洲,是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理解与配合,是社会与家长的信任、肯定与赞誉,是自己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彰显,是他人因自己而享受到愉悦、幸福与有尊严的人生。作为教师,最大的痛苦、悲哀与无奈是部分学生对学习与读书的冷漠、应付与敷衍,是书本与知识被一些学生无视、抛弃与践踏,是自己终日的辛苦劳累、孜孜不倦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是社会与部分家长将对教育问题的不满与指责一味强加于教师,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城乡教育发展的失衡与乡村教育的弱化,是相关部门名目繁多的检查验收、评估督导与考核评比,是《教育法》《教师法》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规定在许多地区名存实亡、难以实施,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学生时的瞻前顾后、矛盾犹豫与无奈茫然……

教师的生活既具酸甜苦辣,又不乏喜怒哀乐,可谓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只有你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深入认知、熟悉并理解这一群被称为“真正上帝代言者”的人,才能最终懂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实含义!

作者姓名:孟永奇    简介:孟永奇,中学语文教师,供职于陕西省周至县四群中学。爱好读书、写作与摄影,对家乡历史名胜、风情民俗、山水人文情有独钟。亦在教书之余,心血来潮之时,捉笔涂鸦。有时评、杂文、散文等近百篇见于报刊与网络文学平台。

投稿作者请进(公告)

第一期《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

第二期《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

第三期《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

第四期《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


注:此文为作者投稿作品,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主编处理,微信:li923887813

投稿作品奖励规则:(1)投稿作品有20位读者留言或阅读量500以上的,将再发表于搜狐新闻(或者今日头条)。阅读量800以上,将再发表于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含微信平台一共6大媒体平台推广您的作品。多个不同类别的平台发表作品会让作品在网上可以容易搜到,慢慢积累知名度。(2)作品有二十五位读者留言或者阅读量八百以上还将获得作家美文·年度人气作者称号,再次在平台发表时将注明该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