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卸甲河! / 李良平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同时发表在‘网易新闻、一点资讯、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致敬,卸甲河!

李良平

   “卸甲河”,是湖北监利县境内的一条古老而又充满传奇的河。它上接荆州,下连武汉,贯通江汉平原,曾经是荆楚大地交通命脉。卸甲河“沧浪之水清兮……”历史上曾因监利一代帝王陈友谅兵败逃遁时在此卸甲而得名。

   监利县城北的周老嘴镇在“卸甲河”的上游。史载,周老嘴夏商时期属于古南蛮国;西周时期称为州国……镇域有四条河流,从东到北,从南到西在这里交汇。水的灵性,滋养着小镇,孕育着革命志士……

   荆楚山光水色中的“卸甲河”,有独压江南的大风大雅。它与我有割不断的情愫,我的先人在周老嘴相邻的分盐镇创业兴家,每年清明节我与“卸甲河”有约。在我心中,在我梦里,“卸甲河”是不朽的,河水终年荡漾着红色气息,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也许正是这种历史渊源的缠绵,触发我这位湘楚游子,岂有游而不记之理!

   湘鄂西红军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卸甲河”畔的周老嘴,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街它宽不过三、四米,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是在穿越时空……我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去感悟“红军精神”。周老嘴镇至今仍保存48处革命旧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那刀砍弹击的印记,那风吹雨打的斑痕,向人们陈述着那段难忘的血与火的岁月。

   八十多年前,“周老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是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卸甲河”畔和“洪湖”岸边饮马,为中国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用血肉之躯铸造了红军魂。柳直荀烈士的忠骨,就长眠在这风景如画的“卸甲河”畔----“心慈庵。”

   说起柳直荀烈士,不得不提及毛泽东主席,他一生叱咤风云,日理万机,仍惦念着他。毛泽东主席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他以神游的笔触,浪漫的色彩寄托着一代伟人对“君失柳”的无限深情和关爱。

   在国内,柳直荀因毛泽东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而家喻户晓。

   1898年11月3日,柳直荀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白石乡方塘冲,一个书香门第的没落地主家庭。他投身时代洪流,反对邪恶,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冬以中央军委巡视员的身份前往洪湖地区,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及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政委以及鄂西临时特委书记等职,对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月江南,草长莺飞,万柳摇风。我与几位族人披着丽日,踏着片片沉思,走进周老嘴镇,略略浏览了镇上革命旧址,便直奔“心慈庵”---柳直荀烈士陵园。陵园苍松挺拔,翠柏滴绿,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驻步凝望着柳直荀烈士安祥的雕像,碑屏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那首精美绝伦、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手迹,屏风背面是毛泽东写给李淑一的信,再向北走十来米是柳直荀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李淑一《题柳直荀烈士纪念碑》碑文,碑文虽经几十年风雨侵蚀,仍然清晰可见。

   我凝视着毛泽东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手迹石碑,心潮在默涌;柳直荀与李淑一的爱情之所以被毛泽东点赞,而是她俩为革命的付岀。柳直荀在读书期间思想进步,经常带宣传材料给李淑一,在其影响下,李淑一也积极参加一些进步的学生运动。

   柳直荀和李淑一两人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李淑一心目中,柳直荀是一个不浮夸,对人诚恳,遇事沉着勇敢的好青年;而在柳直荀的眼中,李淑一则是一位好读书,既有新知又有旧学问的贤淑女子。

   突然,我听到缅怀的人群中有轻微的啜泣,当我举目流盼她们表情时,有一位女青年对她男友说;“柳直荀与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相识,并在共同从事革命活动中结为亲密战友。李淑一与杨开慧也是同窗挚友。后来,在毛泽东的关心和帮助下,由杨开慧当“红娘”,柳直荀与李淑一结为伉俪。”

   我静下心仔细听讲解员对烈士的介绍;“1932年9月,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在中共湘鄂西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执行王明“左”倾冒俭主义的错误路线,搞“肃反”扩大化。会后,时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柳直荀诬陷为“改组派”,在红军撤退洪湖根据地前夕, 9月14日在监利县周老嘴心慈庵被杀,时年34岁。”

   在回程的车上,工作在监利县文化单位的梅(族人)说;“193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淑一在梦中见到丈夫衣带褴褛,血渍斑斑,不禁大哭而醒,连夜和泪奋笔填写《菩萨蛮·惊梦》一词:“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尔后赠与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因此而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

   前几年在长沙探亲时去福临区参观杨开慧故居,讲解员在说到杨开慧与李淑一关系时,我才知道;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柳直荀牺牲后她终身未嫁。解放后,她没有因毛泽东《蝶恋花》一词被称为“君”的她,因“词”自傲,醉入“花”丛。而是在极其平凡的人民教师岗位上;如蜡炬般献出光和热,似春蚕吐丝无悔终生。1997年6月13日凌晨在北京仙逝,走完了她无愧一生。

   于是,有人说,李淑一的忠魂也来到了“卸甲河” 畔的“心慈庵”,陪伴夫君。

   致敬,卸甲河!

授权作者简介:李良平,编著有《广兴洲记事》,与人合编著有《荷韵》、《广兴洲诗联》、《神奇的团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