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芷天历史 2020-07-29

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荡涤过多少朝代、民族,早已经是一个未知数了。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河流中,洗尽铅华并流传于后世的民族有几个呢?笔者认为,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华。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地区,有一个将龙作为图腾的少数民族。龙的形象、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在其民族中,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为了表达对龙的崇敬,其民族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日习俗“分龙节”。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这个民族就是世代说着毛南语,并且特别喜欢吃酸的毛南族。其先民发源于先秦时期的百越族群,并且在历史发展中“骆越人”与“僚人”,在某个历史转折点完美相遇,并最终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毛南族。

笔者认为历经千年形成的少数民族,一定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既与强大的生存能力有关,同时也和民族向心力息息相关。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平稳前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克服一道道难关。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崇尚“龙”的民族毛南族

毛南族是一个拥有本民族历史,以及文化积淀的少数民族。虽然毛南族并没有创造出文字,但是却因为通用汉文记录民族发展史,才使得其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口头历史和文学来说,毛南族先民创造出了很多文学作品。

《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盘古歌》、《十二月歌》、《顶卡花》等,都是毛男人世代传诵的韵文歌词。而且毛南族人还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水平的民歌以及散文作品。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笔者认为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完全可以衬托出毛南族人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个有知识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毛南族正在昂首阔步的迎接新未来。可以很可观的讲毛南族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毛南族人价值观,与艺术修养的一种外在体现。

毛南族的起源历史与发展轨迹,不仅体现于外族对其民族的描述,而且在毛南族传说、民歌、散文、歌谣中,也都可以看到毛南族先民,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真实形象。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一、民族共同体毛南族

1.古骆越人后裔毛南族

毛南族并不是由单一民族,一脉相承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它的出现与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经过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毛南族先民就已经在长江以南活动。

而当时这片辽阔的大地上,还生活着被称为“百越”的族群。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段史料中不仅记述了百越的分布,同时也指出了百越是一个族群,而且是生活在南方沿海一带的古越族人。

古越族人其实就是“越南人”,而此“越南”非彼越南。“越南人”是古骆越人的后裔,而毛南族中又有骆越人后裔中的支系。笔者认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毛南族与古骆越族有直系亲属关系。只不过后来融入了“僚人”。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2.拥有“僚人”血统

僚人”又可以写作“獠人”,“獠”是西周时期中原大国,对生活在当时南方蛮人的蔑称。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僚人”在现代社会专指壮族人。

汉唐时期的“僚人”群体,指的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而居住于广西大部分地区的毛南族,又与汉唐时期的“僚人”聚居地相同。笔者认为从这个信息可以得知,毛南族其实也是从“僚人”发展而来。宋元时期有一部分“僚人”被称为“伶人”,而“伶人”其实也是毛南族的他族称呼。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据《广西通志·诸蛮》记载:“安抚使吕愿中诱降诸蛮伶、侬、僚、侗之属三十一种,得州二十七,县一百二十五,寨四十,峒一百七十九”。这段史料所表达的含义,再一次证明了毛南族的民族构成体系,古骆越人与僚人皆是其祖先。

笔者认为毛南族作为民族共同体,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多种文化。这对毛南族的文学发展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契机。同时,也为其民族元素多样化,以及民俗文化多样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3.毛南族起源之“迁徙说”

关于毛泽东的起源,还有一种历史迁徙说,据毛南族中谭姓家谱记载,毛南族并非一开始就聚居于广西地区。而是从从湖南地区逐渐迁徙至广西,并且经过多年发展与当地人通婚,才最终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毛南族。

但由于这种说法目前并没有证据,而且也没有获得史学界的认可,所以这也为毛南族的起源画上了一个问号。笔者认为我国境内的很多少数民族,在起源问题上也都存在着模棱两可的现象。但无论其民族其起源于何时何地,现在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4.毛南族名称演化

毛南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背靠云贵高原南麓余脉,栖身于重峦叠嶂的大山之间,感受着千年风霜雨雪的风华。作为一个依靠农耕生存的民族,逐渐融入了这片大好河山的怀抱。

毛南族自古以来族名就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历史变化。其族人曾自称“阿难”或“哀南”、“窘南”,可以译为“这个地方的人”。笔者认为从毛南族的族名来看,他们已经将自己当做了这里的主人。

“毛南”的说法或写法有很多,“茅滩”、“茆滩”、 “茅滩蛮”;“冒南”、“毛难”、“毛南”等。虽然叫法或写法可能不一样,但是最终想表达的意思却都是“毛南”。实际上“毛南”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而毛南族也因聚聚于此,所以将地名作为族名。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二、毛南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民族历史的少数民族,在不断与大自然抗争和妥协的过程中;以及在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毛囊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笔者认为习俗文化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同时也是体现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毛南族从古骆越族、“僚人”中来,所以毛南族人的风俗习惯,也带有这两个古老族群的影子。无论是服饰、建筑、饮食,还是婚、丧、嫁、娶和传统节日,其实都在不断向世人诉说着,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神韵。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1.“分龙节”中的龙图腾

(1)“分龙节”传说

“分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个节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年天下大旱滴雨未见。老百姓不仅无法种植庄稼,而且就连日常生活中饮用的水也没有了,很多人都因为过于饥饿、口渴而死亡。

由于当时封建思想特别浓郁,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是上天发怒了。为了能够平息上天的怒火,人们就会举行比较隆重的祈雨仪式。这个仪式的主要祭祀对象就是龙王,老百姓的诚心感动了老龙王,于是一场及时雨如甘露一般倾斜而下。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2)“分龙节”乃祭祀祈雨仪式

实际上,“分龙节”并仅仅是毛南族人的节日习俗。可以说除了汉族之外,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分龙节”习俗、广西地区主要是毛南族、畲族的传统节日。毛南族的“分龙节”又被称为“五月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节日。

据《周礼·舞师》记载:“教皇舞,帅而舞旱眝之事”;以及《周礼·司巫》记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其实都是在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分龙节”是一个,比较隆重的祭祀祈雨仪式。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2.毛南族饮食习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对于哪个民族来讲,吃、喝、拉、撒、睡都是大事。因为不仅关乎于每个族人的性命,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本民族的习俗特色与生活情趣。

由于毛南族属于农耕民族,所以自古以来就掌握了种植农作物的技术。所以毛南族的主食其实非常丰富,大米、小米、玉米、高粱等,都是毛南族餐桌上司空见惯的主食。红薯与南瓜会被煮成米粥,作为一日三餐中的辅食。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毛南族在饮食方面,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与苗族一样特别喜欢吃“酸食”。被称为“毛南三酸”的风味菜品,“腩醒”、“索发”、“瓮煨”,直到现在依然在毛南族中广泛流传,并且也成为毛南族招待客人的拿手好戏。

毛南族人还特别喜欢吃腌制菜品,酸肉、酸螺蛳、酸菜等,也都是毛南族人最喜欢吃的食物。实际上只要是食物在毛南族人的手中,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酸味食品。酸萝卜、黄瓜、辣椒等味道十分。

多彩传统民俗:“骆越人”后裔毛南族,其“分龙节”是怎么来的?

毛南族人之所以会喜欢腌制酸味食物,主要是因为在古代社会物质特别匮乏,要想吃到新鲜的食物特别困难。而且就算是在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较热很多时候也很容易腐败。可以通过腌制酸味食物的方法,可以让蔬菜或肉类保存更长时间。

笔者认为“百味用酸”,既是毛南族的一种风味美食,而且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毛南族独特的饮食习俗和文化特色。虽然现代社会中的毛泽东生活十分富足,但是腌制酸味食品的习俗却没有废弃。


结 语

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毛南族,仿佛是从历史中走出的活字典。因为从毛南族的民族发展史中,不仅可以看到古骆越族群的生活气息,而且还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僚人”的风采。

虽然现代社会中毛南族年轻人,早已经融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生活。但是他们骨子里依然没有改变,传承了几千年的毛南族民族韵味。笔者认为通过毛南族民俗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看到生活在西北边陲,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神韵,而且也可以感知到来自历史的呼唤。


【参考文献】

邹洪涛《贵州毛南族》

蒙国荣《毛南族傩文化概述》

央吉《中国京族毛南族人口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