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组精神代代传

 凌哥英语 2020-07-30

凌哥英语(Linglish),值得置顶的公众号

----记桐乡市洲泉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

王颖瑛

  尊敬的凌老师,各位兄弟学校的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坐在这里,除了非常的紧张,还特别的心虚。毕竟我们是一个小规模的农村小学,我们英语组也只是一个只有四个人的小型教研组。我们平时在做的事情,大家也都在做,很多做的比我们还多,比我们还好,感觉有点班门弄斧了。所以接到我们领导传达的凌老师这个任务,真的犹豫了好久,一直无从下手!让我度过了好几个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日子!不过发完牢骚,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几天的冥思苦想,和组里的伙伴们商量,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平时怎么做那就怎么说,把我们最朴实的,最草根的做法和想法呈现给大家,只要您能有所认同,有那么一两句让您觉得还行的,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欣慰。

  题目是教研组精神代代传,那就先来忆往昔——

一、过去的我们

  其实借着这个任务,我也第一次认真的把我们教研组这么多年来所做的,所想的,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好好的回忆了一番。

  记得十三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沈敏伟这位暖心大姐就对我手把手的指导,从课堂的教学到作业的批改,从纪律的维持到与学生的交流,她总是柔声细语确又很坚定的告诉我该怎么去做。让我尽快适应英语教师的角色。后来钱振杰加入了我们。那个时候的我们就好像一个唐三藏带着仨徒弟:敏伟就是那个略有唠叨但一心向善,满怀爱心和耐心感化我们感化学生的大师傅。其实我现在的那份对英语教学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毫不夸张的说就是这位大师傅对我潜移默化的传递。晓梅就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大师兄,无论有什么难搞的学生,有什么难处理的教学问题,她都有办法搞定这些小鬼,帮我们出主意解决这些头疼的事情。钱振杰就是那个任劳任怨,随叫随到体力活脑力活电脑技术活样样上手的沙师弟。当然我绝不是那个好吃懒做的家伙,我有他的优点,虚心好学,尊重长辈对师傅大师兄崇拜的不行,他们每次说点什么观点提点什么建议我都睁大了眼睛不停点头。那个时候英语教学刚刚全面铺开,我们的硬件软件都还不足,手上只有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而且我们青石这一地区有着它的特殊性,外地生最多的时候达到50%几,学生不主动,家长不配合,作为组长,敏伟带着我们慢慢摸索,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自己把工作做仔细了,把书上的知识先吃透,家长靠不了就靠我们自己,多花点时间,多为学生想想,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功夫花下去了,学生是会越教越好的。最开始那几年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是和其他副科一起开展的,英语组还没有正式独立分开,但对于其他学科的老师来说英语实在太高大上了,所以每次上了公开课就是我们四个人聚在一起进行讨论。那时候的评课很是仔细,敏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说一些,引导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理下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每次上好课评好课,我们总能觉得又学了不少,这样评课的方式现在也一直保持着。敏伟对我们的指导真的是无微不至,无时无刻,食堂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她逛街喝茶的时候她都会和我们聊到学生,聊到教学,真的是操碎了心!后来大环境越来越重视小学英语,我们也独立成组,敏伟用她那一贯的细致认真打造我们英语组,给我们定目标,订计划,让我们几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在一次次讨论实践总慢慢成长。

  后来这位大师傅可能觉得我们学有所成,可以出山了,所以舍我们而去自己换个山头继续修行去了。我们的大师兄也不负众望,勇挑重担,雷厉风行地带着我们大步向前,这时候我们洲泉实验小学也进入了大规模的快节奏的改革发展,我们英语组紧跟学校的大方向,把自己的工作再做细做精同时不断吸取其他学校好的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晓梅带领着我们干劲十足,我们就调侃他,做起事情来就和打了鸡血一样的,走路都带风的,这么一个头儿带领我们,小的们怎敢怠慢,每学期的公开课,论文的撰写,教育教学问题的探讨全部列入教研活动计划并扎实地开展,所以晴雯作为新加入的成员,也快速成长,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晓梅还在三年前创立了我们的QQ讨论组,利用这一平台打破了教研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我们的教研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和大家或分享或解疑或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里有几张截图,就是刚开学我们进行的讨论…..还有一些年代久远了,比方说大家在平时教学时有了什么突发的好的想法和做法,总是会在讨论组里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记得有一次晓梅就在讨论组里吆喝:“亲们,我在尝试每个班设了三个英语课代表,一个管收作业,一个管早读,一个管默写把关。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效果刚刚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大家一看这主意不错,送了几个大拇指给他,然后都去选课代表了。还有现在大家都在用的微信群,我记得在一年前在自己做班主任这个班把群名设为403的心肝宝贝们,结果有家长就说:“王老师看到名字我很感动,说明你是真的爱孩子们啊,我们做家长的肯定要大力支持!”我一看这反响立马想到最近大家抱怨的有个别家长不够上心,于是到讨论组里去说:“大家赶紧改群名有多肉麻该多肉麻,拉近家长,拍足马屁!”结果他们在下面发了一推吐的表情,转个身就都去改名字。像这种大家随时想到的随时讨论,真的有很多,让信息传递的很及时,也把这个讨论组利用的很充分。这样的事情很多,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和沉淀,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我们收获的季节。在学生的成就方面,在自身的成长方面,荣誉和口碑接踵而来。

  去年晓梅有要职在身,所以我就只能赶鸭子上架,面对前人的积累和成就,我也是很有压力,毕竟能力有限,我只能说我尽量不拖咱们英语组的后腿。

二、现在的我们

  1、标配顶级,人尽其用

  我们英语组一直就是四人帮的标配。这学期晴雯调走之后,学校也是经过慎重考虑,请来了有经验的,口碑好的沈锡红老师来接班。我们虽然只有四个人,人单势薄,但干起活来那是一个顶仨,各尽所长,都成了全能的了,比方说我们的小伙子钱振杰,人帅养眼就不用说了,电脑技术超好,我们开课的课件,音频视频,上课录像他全都一手包办了,有任何电脑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一个留言他都能第一时间来给解决。今天我们用的报告厅和这个会议室就都是小伙子一手搞定的。晓梅老师就是一个智多星,总是有许多金点子,是不是传授点妙招给我们。而平时在开展活动时,展示学生作品时,组织各种英语活动时大家真的是各显神通,什么工作都能胜任,高效率的完成。记得有一年元旦前,我们组织了一次英语小报展示。 四个年级四个不同的板块。我们四个人选作品,找来大的移动黑板,做标题剪贴装饰,为了防止走廊上的大风,又想办法固定小报,真的是考验我们的脑力和体力,还有审美。两节课时间神速地搞定,学生下课过来看都不停称赞。我们几个靠在走廊墙上,敲着老腰,累并快乐着。

  2、领导的重视,后勤保障

  学校对我们英语组的重视那是毋庸置疑的,凌老师也会被我们领导请来时不时地为我们镀镀金。一直以来我们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学校都会认真考虑并尽量满足我们。有一年开学我们提出需要一些英语课外阅读资料,没多久就发现学校图书室里多了很多英语刊物供学生借阅。每学期的英语活动周,口语检测等活动学校领导都会出面为我们争取时间场地以及班主任们的配合。上学期我去洲泉上了节课,去天女学校参加了培训之后回来和领导们感叹录播教室的功效。我们沈校长立马重视起来,到教育局去申请,期间肯定花费了不少精力,说了不少好话,上个礼拜听说学校在对录播教室进行招标了,看来不久我们也能在那么先进的教室里上课了。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凌老师做过一个课程表的统计,我们这学期的课程安排也是很不错,像我英语有12节课,有七节在上午,甚至是上午的第一、二节课,让语文数学老师很是嫉妒。估计晓梅去年升迁入住行政楼,和教导主任赵老师待在一起,排课时她肯定没少吹耳边风。老实说,有了学校这样的重视和支持,我们也是充满了归属感,做起事情来也是干劲十足。

  3、资源的共享,互惠互利

  每到开学初期,我们英语组的人就会拿着自己的优盘和上家接头,把自己要上年级的教学资料复制拷贝过来。这些资料包括一些修改过的课件,书本录音,作业本练习卷的听力材料,最主要的是还有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归纳,各种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有些是从资源网上下载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做适当的修改,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出来的。新教材几年使用下来,我们的资源也在不断丰富。虽然不能说这些资料有多完美,但真的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便利,这样的拿来主义让我们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学习资料。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是毫无保留的,有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送上门,还自我总结把自己觉得好的内容大力推荐,告诉对方怎么能更好的利用这些个资料。所以开学初晴雯还拿着她的优盘回娘家揩油。

  4、心态良好,氛围和谐

  虽然我们的年纪一年年的在做加法,但我们组的一大特点就是心态都特别好。记得上学期学校组织各个教研组拍集体照。其他教研组都是找个背景好的地方或坐或站端端正正地拍得美美的。我们四个人一合计就跑到操场上跑啊跳啊的,告诉拍照的老师我们要追求动感的,结果这位五十几岁的老师被我们好一通折腾。后来一看照片我们都笑翻了,表情狰狞的,头发凌乱的,漏肚子撅屁股的,动作不一致的反正没几张能看的。最无语的是他们一致说:“组长你就随便选一张好了,张张都是经典啊!”但是这是要挂在墙上的面子工程啊,我真是费了好多脑细胞挑了一张稍微正常点的,就是这张,大家看看,他们一个个都是美美的帅帅的,只有我像一只被开水烫了的青蛙,没办法,组长就是要这么的牺牲自我!

  其实我们英语组的每个人心态都超好,大家在一起研讨学习都特别轻松和谐。就算遇到教学上的难题,很多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忙的不可开交,下达任务完成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聚在一起大家吐个槽,调侃一通,愉快地把事情消化了。

  5、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条件,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起来就特别的顺利,一呼三应。首先,我们会每周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以前我们教导处的赵老师特意在周四上午不给我们排课,固定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时间。不过这两个学期因为有走课、有社团有拓展还有我们要兼的其他课,所以很难再安排出这样的时间,那我们每学期拿到课表以后,都会把自己的课表传到讨论组,四张课表一天天对过去,找出一个合适的时间。像这学期我们课都分的很散,经过调课协调就定在了每周三上午8点到9点20分。这个时间一旦固定下来,没有特殊情况大家就必须遵守,绝对不是走形式。每周都有讨论内容,有记录,有报道。实实在在地把这一个多钟头充分利用起来。

  说到活动的内容每学期我们会根据学校的大方针制定一个主题,我们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也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制定相应的计划。首先结合这一主题,我会在开学初尽快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历年试卷打印出来,人手一份。 在没有课程研讨的时候就会学习一些理论的东西。其次我们组内每人一节公开课也会集中安排在一周内,进行录像,再集中微格教研。上学期我们就开展了通过微格教研,把脉全纳课堂的活动,对我们上的四节课开展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研讨。表扬,找优点。我们发现通过表扬别人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暗落落地去反省自己,而且被人夸的感觉真的很爽,钱振杰被我们夸完了满脸自信地说:“上好课感觉很多地方没处理好,一直郁闷着,被你们一夸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的地方啊,明天我要去另一个班再好好上一遍!”除了自己上课研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所以一学期里我们也会在网上找几节好课一起看一起讨论,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过我们一向属于实战型的,理论的学习研究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把活动的地点挪到我们行政楼大厅里的读书吧,那里有很多英语教学论文杂志,尤其是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就会去那里找灵感。去年我们四个人交了八篇论文。我们的目标是数量搞上去,质量跟上来,争取明年多出几篇高质量的文章。课题上也努力争取。毕竟要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结合理论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走的更远。

三、今后的我们

  自夸一下,我们英语组的几个人真的是有着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的执着,把学生把英语教学装在了心里。这周一晓梅去上海参观学习,周二回来又上课又试教,晚上我们忙里偷闲通了将近一个小时电话,讨论她的课,讨论我的讲座,讨论她在上海看到的学到的,结果我俩就在电话里把我们教研组的未来给定了:我们觉得一直以来我们做了很多,做的很认真,但是感觉并没有系统化,以至于凌老师让我写这个稿子,我觉得我想说的很多,想把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告诉大家,可是真的又很难说清楚。那我们就要把做的事情更加系统化更加明确有依据,我们就设想今后的教研活动可以有这样一个安排,每个月利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一个组员大会。内容包括:

  1.微情报观察,把我们近期在各个途径比方说其他学校在做的,类似凌老师公众号这样的网站上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好的英语方面的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汇报交流,选取适合我们的可以利用的进行尝试。

  2.微技能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掌握的一些小技能,比如一些好的教具的制作,制作课件的小技能,都可以拿出来交流学习。

  3.微论坛交流,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都会进行金点子论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受此启发,大家平时在英语教学和辅导学生上的一些好的做法,一些实用的金点子,可以拿出来讨论学习。

  4.微话题讨论,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可以借机分析讨论答疑解惑。因为我俩聊完之后特激动,就写在了这稿子里,这是我们初步的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不过这也是我们今后尝试努力的方向。

  我们教研组一路走下来,感觉也是我这几天写这篇稿子的心历路程的一个缩影:由最开始的心虚,彷徨,犹豫,无从下手,软件硬件各方面条件不足,学生的不配合,家长的不理解,到后来渐渐地释然,只要我们尽力就好,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孩子们,用我们的行动为青石的孩子们在学习英语上提供最大的帮助,心安理得地送走一批批孩子,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感谢大家听我唠叨了这么久,其实在座的每一位组长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在教育教学上,在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期待你们这些高手多多指点。

  最后来句洋气的来结束我人生中第一次这么高大上的讲座:“Learning English , teaching English , we are always on the wa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