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盐城湿地申遗为何惨遭DISS?

 爱世界遗产 2020-07-30

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申遗项目名单(终极版)

5月20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评估结果公布,我在5月21日发的申遗简报中提到了盐城申遗遭遇挫折。随后几位世遗爱好者合作,翻译了IUCN完整的评估文本,附在本文后段。因篇幅有限,只保留了译文内容,且有删减。如果需要未删减的中英文对照版本,请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我。

IUCN对盐城湿地的评估文本

IUCN建议盐城湿地“重报(D)”,这是四档评估结果中倒数第二档。如果说盐城交出的是一份考卷,这个成绩最多也就40分,虽然不是终极考试,但盐城的评估结果无疑是很不理想的。

IUCN否定了盐城湿地的提名标准:

标准(ix):突出代表了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综合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期对于整体系统的代表性不足,已经发生的深刻的人为变化,以及进一步受到人类使用的压力,都使这个标准的适用性受到质疑。

标准(x):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黄(渤)海的潮间带具有全球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使用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移路线EAAF的许多候鸟物种的聚集而言。主要问题是,目前指定的区域是否足以代表更大的生态系统。IUCN认为,目前划定的范围并不能完整的体现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也不能体现遗产区构造是如何保证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及其生态功能的。如果将提交的所有遗产点的所有组成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加上对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恢复文件和明确承诺的实施,才有可能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

此外,IUCN吐槽了盐城湿地的完整性,以及无法证明与第二期各部分的功能联系。IUCN建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就目前拟定将在第二期申报的14个遗产地,准备更详尽的概览和报告。

2、确认提名范围内突出普遍价值的具体存在,包括任何地方性受威胁的物种和全球性重要的候鸟种群数量。

3、阐明系列遗产中每一部分对突出普遍价值有贡献的自然属性的完整性如何被保存,并绘制一张说明提名地哪些部分处于自然状态,哪些部分已经或正在被恢复为自然状态。

4、确保发展不会对提名地保护区的重要特性产生不可接受的负面影响,包括风电机组、污染(含噪音污染)、土地复垦和基建等。

5、提供为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更有效规划的证据,包括在提名地内发展适当规模和低影响的旅游。

IUCN提及已经注意到中国及地方政府已经切实承诺保护提名地完整性要求内的黄海条子泥地区。并鼓励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候鸟迁徙路线上协调提名计划,以顾及今后联合提名和/或扩展提名的可能性,以便更充分地反映整个泛黄海区域候鸟栖息地的价值。


盐城市委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展示盐城湿地申遗LOGO

来说点仅代表个人立场的看法吧。虽然被IUCN批得很不堪,而且是很有道理无法反驳的那种,但总好过没有say no直接给不推荐,这几年的世界遗产大会暗箱操作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有投票资格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国家也常常做老好人,所以盐城湿地仍有翻盘的可能。毕竟申遗名额如此“珍贵”,盐城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政和人力资源,肯定不愿意主动放弃,一定会游说各方力量争取该项目上会并通过。

只是自然遗产没有文化遗产项目上那么多的猫腻,登录的要求向来严苛,或者说自然遗产登录的硬件标准容易“度量”,所以盐城湿地想要从“重报”到“列入”,需要准备的“工作”还很多。放弃登录标准中基本没希望的(ix),专攻(x)濒危物种,也许是一种思路。

乐见盐城湿地在7月初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翻盘”,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但如果不能翻盘,没有从“补报D”变为“列入I”,而是变成“补报R”,绝对不是什么胜利,我反而觉得是坏事,还不如维持D或者主动撤回。维持D或者R都需要再申报,并且占用该年的申报名额,但区别在于,D可以加入其他14个湿地重新申报,让这个项目更加完整,如果准备充分可以一次通过全部列入,不再搞什么一二期;而如果R了,可以在三年之内走优先通道,申遗不需要IUCN专家再次来盐城考察,直接过会,地方政府一定会给林草局甚至教科文全委会施加巨大的压力,要求在2021年或2022年补报,而一旦补报,就还是只能在现有的两个提名地上做文章。无论我们工作多高效,想在3年时间内,让盐城湿地得到质的飞跃,OUV得到认可,都是痴人说梦。同D一样,R同样需要占用申遗名额,退一步说,假设2021年盐城湿地作为一期申遗成功,那么将来扩展的二期,还要再占那一年的一个(可能是唯一一个)名额。这还不如把所有16个提名地工作都做好以后一起申遗,只占用一个名额好。

明年将要申遗的韩国西南部滩涂(Getbol, Korean Tidal Flat)同样位于黄海,有一种观点是一定要在韩国之前申遗成功,不能让别国抢占先机,对此我很不赞同。申遗不是竞赛,更不是你有我无的零和游戏。不管是中国还是韩国谁率先申遗成功,都是候鸟保护事业的胜利,是世界遗产的胜利,并没有哪一国是失败者。

至于IUCN鼓励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候鸟迁徙路线上协调提名,甚至联合申遗,我很赞同。自然遗产不同于文化遗产,不涉及到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只要没有领土纠纷,联合申遗就不是什么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因此,我墙裂支持中国和韩国(甚至朝鲜)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上合作申遗,一来联合申报可以更有效的监测候鸟活动并做到更全面的保护,二来还可以减少中国单独申报占用名额的压力。

人虽然有国籍,但候鸟无国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无论是中国先申报,还是中韩联合申报,又或韩国率先申报,都是对候鸟有益对人无害的大好事


世界遗产提名-IUCN技术评估(精简版)

中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1606号

译者:游美玲、萌萌、缺水的HUGO、老西、琉森、天都峰南


1. 文件

IUCN收到提名文件的时间:2018年3月25日

IUCN专家实地考察:Sonali Ghosh及Tilman Jaeger,2018年10月14-19日

IUCN批准此报告时间:2019年5月

Sonali Ghosh

Tilman Jaeger


2.自然价值概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16个提名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提名地由16个地点共同组成系列提名。提名文本最初提出了分三期提名,但是,缔约国在2019年2月22日提交的补充材料中修改为两期,其中第一期包括两个地点。这两个地点分别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与东沙实验区(命名为YS-1),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命名为YS-2),它们构成了本文评估的提名地。在2月提交的文本中,缔约国还指出将条子泥地区(另有35,369公顷划入YS-1)作为一期提名的一部分,并表示计划在2022年2月之前提交第二期的提名文本。因此,两个系列提名地的总提名面积为188,643公顷,缓冲区面积为80,056公顷。表1详细列出了16个系列提名地,并重点突出一期的两个提名地(YS-1,YS-2)。

表1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的组成

序号

名称

提名地面积

缓冲区面积

总面积

1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6,000

455,430

81,430

2

辽宁,长海海洋珍稀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0

0

2,000

3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512

3,560

9,072

4

辽宁,大连海滨-旅顺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2,103

16,670

28,773

5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7,913

32,087

80,000

6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石河口

127

0

127

7

河北,北戴河-鸽子窝/新河口

7,887

0

7,887

8

河北,北戴河新区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25,213

3,801

29,014

9

河北,滦南-嘴东滨海湿地

6,806

4,219

11,025

10

河北,曹妃甸湿地

5,007

5,074

10,081

11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

4,603

2,897

7,500

12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0,652

81,338

151,990

13

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与东沙实验区,条子泥地区(YS-1)

144,839

28,271

173,110

14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YS-2)

43,804

51,785

95,589

15

江苏,东台-如东

21,548

0

21,548

16

江苏启东长江口自然保护区

14,959

5,259

20,218

总面积(公顷)

448,973

280,391

729,364

第一期总面积

188,643

80,056

268,699

第二期总面积

260,330

200,335

460,665

注:第一期系列提名地(YS-1,YS-2)突出标识。YS-1包括了2019年2月提名文本新增的条子泥地区。资料来源于缔约国提交的补充材料。

YS-1及YS-2提名地地图,包含条子泥地区

当前提名的两个系列提名地(YS-1和YS-2)是这一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的典型代表。缔约国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YS-1南部地区的条子泥地区(也位于江苏省)纳入到YS-1提名地中,以更好地囊括有充分记录的、对鸟类保护至关重要的栖息地。

受水深较浅、坡度较缓、潮位变幅宽、洋流和上述提及的大河系统(黄河、长江、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等)长期输送大量沉积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黄(渤)海拥有大量的潮汐滩涂。这一潮间带滩涂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滩涂系统,YS-1的边界主要根据该地区的典型植被带以及海陆生境类型(如潮间带滩涂和放射状沙脊)来确定。该提名区域的大部分位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整个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提名区域在原始性和完整性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由于黄海沿岸大部分地区被大规模改造或受到局部性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已经丧失了许多完整性。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可能也是最脆弱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中心地之一,提名区域虽然能够延续保持其生存发展能力,然而,很显然,更大区域范围和分阶段的区域连续扩张将提升其完整性,当地海岸修复方面亦是如此。

从全球保护的角度看,潮间带和沿海系统最引人注目和显而易见的保护价值可能是它们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移路线(EAAF)的一处不可替代的中心地的重要性(尽管这与无数的沿海海洋系统和相连的河流系统的其他功能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大量文献资料表明,黄海和渤海湾在EAAF这条连接着至少21个国家的鸟类种群的迁徙路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文献也明确指出EAAF是世界上严重受胁地域之一,拥有着数量最多的濒危甚至是极危物种。

濒临灭绝的勺嘴鹬

提名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寡妇鸥,黑嘴鸥)和一些近危物种(红腹滨鹬,半蹼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震旦鸦雀,弯嘴滨鹬,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

根据文献和专家研究,其中3种鸟类的生存尤其依赖于提名地及其邻近地区,分别是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此外还有大杓鹬。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也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虽然后一种物种的生存现状似乎并不依赖与当前的提名地,但二期系列提名地将会为其关键生境增加一层保护,以防止该物种在野外灭遭遇绝威胁。一期的两个提名地在所有的系列提名地中是面积最大的,而且在各种优先级设置中均被认定为关键地区。


3. 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提名材料重点比较了沿EAAF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其他沿海自然文化遗产或候选地。目前,黄海生态区范围内没有任何沿海自然文化遗产,因此该项提名可填补此类空缺。同时,提名材料还将其与EAAF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内陆世界文化遗产或候选地,以及特色湿地做了对比。

与世界遗产瓦登海相比,该项提名遗产也具有一些相似点。与黄海一样,瓦登海也是一个大型潮间带生态系统,同时被丹麦、德国和荷兰三国共有。在高速多元化发展的压力下,两地对于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完整性都十分重要。该项提名遗产的OUV,着重强调了主要候鸟迁徙路线该地区的重要性(重要停留地、越冬地点和繁殖地等)。该区域的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看似相同的沿海-海洋地区区别开来,也包括瓦登海。

IUCN与联合国环境保护委员会合作,对其进行了更多比较研究。该提名遗产位于全球最大的潮间带湿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满足标准(ix)。它位于黄海盐沼草甸陆地生态区和黄海海洋生态区,均无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也位于海洋优先生态区(黄海),但相对而言已有其他遗产代表了。

EAAF候鸟迁徙路线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路线之一,此地正位于该路线的中段。作为遗产的一部分,盐城湿地被一些国际保护组织认为是环渤海-黄海湾地区候鸟最重要的栖息地,很多候鸟品种会生活于此,包括一些濒危候鸟物种将此地作为越冬、繁殖和停留地。比如,从鸟类多样性角度评估1030个重点湿地,EAAF合作伙伴组织将江苏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YS-2)列入前三名。

被提名遗产并非位于被认为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缺失的生态地理单元,也不与任何被认为是不可替代的自然保护区重叠。但是,它位于盐城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

IUCN和WCMC合作的研究中明确提到,基于空间分析和文献研究,尤其是考虑到标准(x),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重要意义,整个黄海-渤海的潮间带泥滩、沼泽和浅水区域,在EAAF的科学研究上具有全球性的重要价值。因此,这些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对于地球上最重要之一的候鸟迁徙路线至关重要。


4. 完整性,保护与管理

4.1 保护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均为国有,并受法律保护。近期的政策加大了对海岸保护的支持。在政府提出的受保护的35%的自然海岸线中,绝大部分位于中国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内。

在海岸区内,资源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当地人有部分在近岸浅滩(包括泥滩)进行捕鱼和收割的权利。目前主要的旅游活动并不在实际保护区域内进行。旅游开放区仅限于游客中心和麋鹿喂养栏,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对于恢复这一物种的野外种群来说极为重要。

YS-1和YS-2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子泥区域除外)。同时,遗产区内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均为公有设施,对于自然资源的管控同样受到公众监管。遗产区受到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的保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及自然保护区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与江苏省旅游条例等。

YS-1中的条子泥区域占地面积为35,469公顷,包括数个湿地公园及保护区,均得到2013年湿地保护条例的保护。该区域即将被纳入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IUCN注意到在早期,这个区域曾允许土地再利用。将条子泥区域划入国家保护区之后,这一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重新规划之后,系列遗产第一期申报计划将包含五个保护区,包括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

缔约国已经在补充信息中确认,所有在遗产区内进行的土地再利用工程已经全部停止。

IUCN认为本系列遗产在系统层面的协调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具体的协调管理情况将在本报告4.3(管理)部分和5.1(对于系列遗产的理解)部分进行详细陈述。基于目前状况,IUCN对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所有提名区域(一期及二期)是否可以得到整体的妥善保护这一问题存疑。

IUCN认为目前申报的遗产不能满足《操作指南》的要求。

4.2 范围划定

相较于黄海生态系统,已提名的YS-1和YS-2两个区域的整体范围和多样性表现是非常有限的。没有清晰的证据表明,这两个区域可以涵盖所有可以体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性,特别是在候鸟物种这一方面。

基于目前划定的范围,当栖息在YS-1和YS-2两个区域时,候鸟是可以得到充分保护的。但是,一期提名地并没有证明栖息地的整体构造是否通过了完整性测试,也没有表明这一构造是如何为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及其生态功能服务的。缔约国可以进一步考虑潮滩与潮间带系统之间的联系。此外,鉴于遗产区目前面临的环境压力、威胁以及区域内土地再利用和海岸线发展所带来的压力,缔约国需要对遗产区的恢复能力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缔约国为本系列遗产各组成部分提供了补充信息。但是,IUCN了解到本系列遗产所提名的各组成部分仍待进一步划定准确的范围,因此申遗文件中并不包括此类信息。而IUCN认为在评估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评估遗产区各个特性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时,需要用到这类信息。

两个组成部分的海岸两侧已经划定了明确的缓冲区。缓冲区受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这些区域的管理需依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然而,在两个组成部分的东边(海域内)并没有划定缓冲区。缔约国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海流作用,海域内仅有船只可以进入。

IUCN认为,目前划定的范围并不能完整的体现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也不能体现遗产区构造是如何保证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及其生态功能的。此外,申遗材料也没有说明如何通过支持生态连通性来确保遗产区面对压力和威胁的能力。

IUCN认为目前划定的遗产区范围无法满足《操作指南》的要求。

4.3 管理

提交申遗的遗产有一套完整的,应用于制定省级、市级保护区及海陆保护区、单个保护区规划的手段。有关遗产区保护管理的规划文件包括市级、省级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几份省级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计划。目前已提交申请的两个区域完成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2008-2020)》、《江苏省盐城湿地保护区五年保护管理规划(2012-2017)》及《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2013-2022)》各一份。

为协调申遗程序,盐城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申遗与管理办公室。管理工作依旧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办公室承担。每个保护办公室都已经成立了专门负责申遗程序的部门。依照申遗文件,在申遗成功之后,上述专门负责申遗程序的部门将转变为遗产管理组织。

据报告,目前缔约国对于海上及陆地环境的执法监管是有效的。在提名的遗产区内有185名全职工作人员(其中85人来自江苏大丰国家自然保护区,100人来自江苏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来自条子泥湿地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15人),分管巡逻、执法、研究、监测、旅游及教育。

遗产区与各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了各类重要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估、沉降研究与预测以及江苏省海岸线变种等。许多国内与国际上的学术研究机构在遗产区监测工作中扮演着领导角色。EAAF为协调研究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保护伞。

监测站装备了船只、交通工具(SUV和摩托车)、无人机、直升机、GPS、执法记录仪、雷达站等。针对特定哺乳动物和鸟类进行的日常监测采用了最新的技术。

据申遗文件,遗产区的政府财政投入每年都在增加(表2)。

表2: 江苏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江苏大丰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财政投入(年/人民币)来源:申遗文件

YS-1和YS-2的管理工作不应被孤立开来。显然的,跨区域及地区间合作应在保护、管理及重建黄海和渤海湾的保护价值中,尤其是在保护候鸟物种的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申遗文件并没有讨论跨区域管理,也没有讨论一期与二期申遗如何进行协调。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大遗产区(一期及二期)的协调和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遗产区需要一个更为综合的,能够连接各个辖区与部门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最终目的是在中国行政区划之内建立起一个具有跨国视野的可实操的保护区网络。目前所提交的遗产区内的协调管理工作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在初始阶段且不全面的。

IUCN认为目前遗产区的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操作指南》的要求。

4.4 社区

申遗的结果并不会对遗产区居民的社区生活和权利产生影响。无论成功与否,自然保护区都会继续严格控制其自然资源的使用。在进行现场评估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当地居民在遗产区的管理决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项发现有中国湿地保护系统GEF/ADB管理效力评估追踪工具作为支持。其结论认为居住在遗产区附近的居民在保护区管理中,尤其是在涉及农作物受损和对渔业的影响等问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应该增加当地居们在遗产区管理决定中的参与度,并培养居民自觉管理保护遗产区的意识。

4.5 威胁 

过去的地区发展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海上及路上的发展项目已经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对申报的遗产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鉴于近期发生的政策转变、对遗产区的保护、新发现的科学证据、最近的国际合作等,遗产区的重要性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但是,缔约国应该意识到遗产区所面临的挑战,并推进遗产区的恢复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间,位于中国境内的黄海和渤海湾所产生的剧烈变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海岸变化案例中都是少见的。IUCN在2012年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该区域位于EAAF上,其潮间带湿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土地(比热带雨林消失的速度还快);因此,急需对这一区域的物种进行研究,并在恢复和管理栖息地等方面展开合作。

不断有材料指出大型的土地再利用项目造成了栖息地的消失,这些行为包括海岸地区的转化、前海和潮间带地区土地的人为使用、工业项目、耕作、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遗产区的休闲发展及风力发电项目。由IUCN支持的保护黄海/西海潮间带及其连接的滨海湿地研讨会指出在过去五十年间,估计已经有约三分之二的潮间带湿地在黄海范围内消失。这一观点受到了各项综合研究的支持。

许多地区都开展了陆上及海上的风力发电项目。遗产区处于来往世界上各个主要贸易港的重要通道之上,海上交通繁忙。有材料指出,申报区域的捕鱼量已经达到破环生态平衡的水平。过度捕捞无脊椎动物(包括自然保护区内的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一些物种的数量锐减。现在还不清楚对潮间带生物的抓捕是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岸禽类的生存。至于渤海湾,已知的二期扩展申报区域内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且区域内已开展了海上采油的项目。

遗产区内主要河流的完整变化(输沙量、水质水量、流型等)是进行遗产区自然体系及环境预警的主要参考要素。侵入性外来物种包括互花米草。这是一种原长于北美大西洋海岸的带状草地。在引入中国之后,互花米草已经遍布黄海海岸现存的沼泽区域。目前,黄海海岸沿线各地都在担心环境变化会对该生态区域甚至整个EAAF造成各种影响。

综上所述,IUCN认为申报区域无法满足完整性要求,理由如下:

在标准(ix)这一方面,上游堤坝造成的河流改道已经使申报区域遭到了损害。海岸沉积物的减少、土地再利用(以及侵蚀)、港口及基础设施建设、人造湿地及缓冲区内发现的水渠等都标志着遗产区内的自然进程发生了重大改变。鉴于一期申报区内的两个组成部分的范围和面积,遗产区未必有能力实现长期的健康生态进程和生物进程。

鉴于申报的区域仅体现了整体生态系统(黄海的潮间带区域)的一小部分、土地再利用所造成的严重人为变化以及申报区域所面临的威胁(包括环境变化和物种入侵),IUCN认为该系列遗产无法满足标准(x)的要求。在申报的两个区域中,许多有候鸟栖息的沼泽和湿地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这加大了评估该系列遗产是否能满足完整性要求的难度。同样重要的是,缔约国应该进一步斟酌潮上带和潮间带之间的联系。

此外,已申报的系列遗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并没有联系。两个区域曾经各为一个大的保护区的组成部分。申遗文本显示,大丰港经济区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两个区域的分离。

从生态系统层面来说,完整性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从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力这一单一角度来看,有必要考虑遗产区的完整性。申报的遗产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为造成的变化,辐射沙脊也面临着压力。同时,一期申报并没有体现大生态系统的规模和多样性。因此,IUCN认为,为了体现自然资源和生态区域的多样性,只有在将所有提名的区域都纳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考量范了围内的情况下,才可以评估遗产区的完整性。


5. 附加信息

5.1 对与系列提名地关系的关切
a)该遗产的“连续性”如何理解

由于自然分布的分散,以及人为造成的沼泽地与其他海岸生态系统的碎片化,中国提出了系列遗产的方案。潮间带系统不再是连续不断的体系。为了保护这些分散在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上的自然栖息地及其生态功能,系列遗产是最实用的方案。IUCN注意到,将提议的所有阶段的提名部分全部列入,才足以证实该遗产的系列性。

b)该遗产中包括的各个部分是否具在功能上有联系?能否满足《操作指南》的要求?

第一期的两个提名部分在许多方面直接联系。它们过去属于同一个范围更大的保护区,然而由于两者之间新建了大丰港和海洋经济开发区,它们被隔离成两个部分。提名文件局限于第一期,未能提供对第二期提名部分足够多的细节,无法证明第二期各部分的功能联系,亦不能支持对其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

c)该系列遗产是否有一个涵盖了所有组成部分的有效管理架构?

从跨境生态系统角度看,建立对所有提名部分共同的保护价值的一致性保护措施的努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阶段一的两个提名部分由同一个省份管辖。但是,最终将要纳入的部分数量很多,将使情况变得很复杂,需要协同很多部门和机构的管理。由于目前的提名只包含第一期的部分,对所有部分的管辖结构和管理计划并未描述。IUCN考虑到,由于该项目有发展成更大、更复杂的系列遗产的明确目标,下一步亟需明确实现有效管理、协调和保持该项目完整性的机制。


6. 标准的应用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基于自然遗产标准(ix)和(x)提名。

标准(ix):生态系统/社区和生态/生物过程

潮间带泥滩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令人印象深刻。数千年来,大量的河流泥沙与洋流相互作用,形成潮间带泥滩和独特的径向沙脊。许多用作鸟类觅食和休息区的泥滩地区是由数千公里外青藏高原的沉积物形成的。这一大规模现象无疑是全球海岸线和潮间带泥滩生态系统的一个突出例子,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早在更新世的长期水文和地质构造过程造成的。

被提名为第一期遗产地的两个组成部分位于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区域。这两个组成部分代表了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突出了沿海景观异常动态变化背景下植物群落的演变。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国整个体系中只有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被提名,因此不太清楚它本身是否能够被视为过程级的充分代表。

综合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期提名地对于整体系统的代表性不足,已经发生的深刻的人为变化,以及进一步受到人类使用的压力,都使这个标准的适用性受到质疑。然而,对所有组成部分的完整提名,以及对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恢复文件和明确承诺的实施,将有可能达到标准(ix)。

IUCN认为目前该遗产并不符合标准(ix)。但是,如果将提交的两个系列遗产的所有组成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是有能力达到这个标准的。

标准(x):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 

提名文件记录了680种脊椎动物共享提名地的情况,包括415种鸟类、26种哺乳动物、9种两栖动物、14种爬行动物、216种鱼类以及165种底栖动物。全系列提名的全球重要价值与潮间带栖息地有关,潮间带栖息地是世界上一些最受威胁鸟类的关键中途停留地、越冬地或繁殖地的一部分。

提名中的YS-1部分对濒临灭绝的勺嘴鹬很重要,世界上仅剩数百只。专家们认为应该将物种的生存与指定地区的命运联系起来,在那里,几乎所有的物种都在春天和秋天栖息、抚育和换羽。根据缔约国提供的补充资料,80%的具有魅力和文化上受人尊敬的丹顶鹤在指定提名地内越冬,其中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已发现近20%。此外,EAAF伙伴关系还将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YS-2)列为1030个鸟类物种多样性重点湿地的前三名,其指定区域对其他值得注意的鸟类也至关重要,包括诺小青脚鹬、大滨鹬、大杓鹬和震旦鸦雀。然而,虽然提名文件记录了物种在某些组成地点的出现情况,但在最终提名的完整系列遗产地组成部分中很少提供比较种群数据。

毫无疑问,黄(渤)海的潮间带具有全球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使用EAAF的许多候鸟物种的聚集而言。然而,与第二期相比,第一期的部分人口所占比例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极度濒危的中华凤头燕鸥依靠海岸线的另一部分生存,这一部分距离目前一期提名的地区很远,很可能在未来第二期提名。主要问题是,目前指定的区域是否足以代表更大的生态系统。因此,IUCN得出结论,对所有组成部分的完整提名,加上对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恢复文件和明确承诺的实施,将有可能达到标准(x)。

IUCN认为目前该遗产并不符合标准(x)。但是,如果将提交的两个系列遗产的所有组成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是有能力达到这个标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