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塞山诗话2]张志和与西塞山/黄开才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黄开才,文化学者。黄石市散文学会副主席,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黄石老年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曾担任黄石市委宣传部调研科科长、新闻科科长,广电局副局长,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在中央省市媒体发稿数百篇。对黄石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造诣。撰写了不少“解读历史、感悟人生、穿越时空、意境深远”的历史文化散文,出版了《磁湖秋月》《历史的雕塑》《诗韵墨香》等多部专著。


张志和与西塞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篇,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之手。张志和留下的诗篇并不多。在《全唐诗》中仅存9首,而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当数《渔歌子·西塞山》。

张志和真有才。

《渔歌子·西塞山》总共只有27个字。别看字少,但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情悠兴远,妙造自然”。

 这二十七字,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白鹭,写了桃花;写了肥鱼,写了渔舟;写了斜风,写了细雨;写了静,写了动;写了时,写了空。勾画了一个具有闲情雅趣,从容自若,一蓑风雨,悠然超脱的渔父形象;表达了一种高远的情景和清空的意境。真可谓色彩丰富,色泽鲜明,线条柔和,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清丽秀润,自然纯美,诗意盎然,把一个归隐渔翁式的文人,所追求的那种恬淡闲适的逸趣写得活灵活现,跃然“诗”上。

   这二十七个字,足以让张志和名传万代,风流千古了。

   张志和,字子同,号“玄真子”,浙江金华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于公元730年,卒于公元810年。张志和的一生,极具传奇和神秘色彩。大约在他16岁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皇帝——安史之乱之后登基的唐肃宗,痛感国家动荡,人才匮乏,便在全国招贤纳士,经过“笔试”、“面试”,张志和以优异成绩被录用,以明经科及第(唐朝设有秀才、进士、明经、明算、明法、明书等六科)。唐肃宗非常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陪伴在皇上左右。皇帝还特别给他赐名“志和”,从此,他的真名张龟龄并没有多少人记得,而张志和之名声名远播了。

   在皇帝身边工作了四年,20岁时,“因事”贬官为南浦尉(即现在四川万县的一个副县长)。但他并没有上任,而是以奔丧为名,回到了老家。从此,就浪迹江湖,成为一代“烟波钓徒”。这位中国顶尖级的垂钓高手,来到了西塞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渔歌子》。

他不但留下了一个千古绝唱,也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词中写的西塞山,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冶西塞山,一种说法是吴兴(浙江湖州)西塞山。

因为在以往的中小学教科书上,讲到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这首词时,注释西塞山在浙江吴兴,所以,也就以讹传讹,以错传错了。

实际上,张志和所写《渔歌子·西塞山》在黄石是有历史根据的。

第一,史书上多处记载西塞山在黄石大冶。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专著,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就有西塞山的记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即黄石矶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

南宋时期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也有这样的记载:“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年十六,擢明经,以策于唐肃宗,后坐事贬南海浦尉,遂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元真子,曾往来垂钓于大冶县西塞之下。”

《大明一统志》载:“西塞山在大冶县东九十里,孙策击黄祖于此。唐·张志和作《渔父词》于此”。

《大清一统志》载:“张志和钓台在大冶县东道士,旧传唐张志和隐处”。

《太平寰宇记》载:“西塞山按江夏风俗记云高一百里,在州西水路二百九十二里,峻愕横江,袁宏东征赋云沿西塞山之峻愕,又江表传刘勋于彭泽走入楚江闻皖已没遂投西塞”。

以上史书记载,清楚不过地表明,西塞山在大冶县东九十里,是张志和隐居处。张志和所写西塞山正是这里。

第二,许多古代名人诗作,也记载了西塞山就是黄石西塞山。

一代文豪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经常来到西塞山,他被张志和的诗作所吸引,也被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所陶醉,写下了一首《浣溪沙·西塞山》。他在词中小序说:“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芘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从这首《浣溪沙·西塞山》词中,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诗,全部采用张志和《渔歌子》之韵,张志和写的美丽景色,他都全写进去了,有“白鹭飞”、有“鳜鱼肥”,有“青箬笠”、有“绿蓑衣”,更有“斜风细雨不须归”。苏东坡是身临其境,心同其感。请注意,苏东坡在这里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散花洲。散花洲正是在西塞山的对面,与西塞山隔江相望。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大破曹军,孙权就在散花洲摆酒设宴,犒劳三军。由此可见,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正是黄石的西塞山,是与散花洲隔江相望的西塞山。这个西塞山怎么可能变成吴兴的西塞山了呢?

宋代大文豪陆游在《入蜀记》中说:“大冶县道士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词所云者。”

这些也都足以证明,张志和所写的西塞山就是黄石的西塞山。

第三,从张志和的好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张志和所写的碑文《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中也可以看出,西塞山并不在浙江吴兴。

颜真卿当年在湖州当刺史,张志和是颜真卿家里的常客。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照说,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张志和一定会把《渔歌子·西塞山》这首优美的词告诉颜真卿,而颜真卿也一定会把这首词写进碑文中。但是,颜真卿为张志和写的碑文中,并没有记载唱和《渔父》词之事,这么重要,这么有意义的事情,颜真卿不可能忘记,也不可能不写进碑文中的。

黄石电视台记者曾到浙江,实地探访,以大量的史实证明,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就是黄石的西塞山。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流传千古,历代传唱,在黄石已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已经成为黄石城市之名片。黄石市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要奏响由这首词改编的交响乐,使之唱响黄石,唱响全省,唱响全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