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收藏]王汉文:明代橄榄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王汉文,湖北黄石人,30多年来,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摄影、美术作品,其中有40余幅摄影、美术作品在全国性展览、比赛中获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其中中篇纪实小说《战地生死缘》被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刊登、转载,并在网上广为流传。
明代橄榄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


 

2005年春节期间,笔者到位于黄石市信息巷收藏家协会拜年。祝福侃之中,一位鄂州市的古董贩子小陈进来了。小陈先拿出了几件收来的瓶罐,众人见了都觉得一般,没有人表示购买的意。这时小陈又拿出一只瘪烟盒,从烟盒中取出一只几厘米大小的栗色小玩艺来。

栗色小玩艺在众人手上传看着,大家都觉得精、好玩,但说不出它是什么东西。当栗色小玩意落到我的手上时,我惊讶地发现它是一只橄榄核雕,且雕刻的内容与文《核舟记》所描述的东坡夜游赤壁核雕相吻合。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紫檀木雕的,其中一位老藏友将其掷于水中看沉浮与否以示验,还有一位藏友欲用小刀削之观察被笔者谢绝,只有一位担任中学教师的藏友赞同笔者的说法。

小陈是乡下人,读的书不多。听了笔者的论述,原本不懂什么是橄榄核雕的他此刻也神气起来了。这只橄榄核雕的最初报价仅20元,听了笔者的论述后小陈涨价到50元。因有两个人想要,小陈又涨到60元。笔者深知这一小玩艺的份量,于是拿出80元钱塞进小陈的手里,说:“大过年的,要发不离八,80元搞定了。”小陈笑咪咪地收了钱,而那精巧的栗色小玩艺也就归我所有了。

回到家里,我即习惯性地对这只小玩艺进行了一番研究。这只橄榄核舟首尾长4厘米,高1.6厘米,共刻有4个各具神态的人物。船舱两侧,鲁直佛印醉意朦胧扒在看窗外的风景;船尾,殷勤的船夫还在弓腰从大酒坛中取酒;而在用葵花搭成篷的船头上,大诗人、大文豪苏东坡正半躺在甲板上,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指着远方,仿佛正在吟颂他的不朽之作《赤壁》,而从他的举止动作中,我们也仿佛听到释怀的吟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颗原本被人食后弃的果核,又怎么通过那些富有想象力的艺人们施展刀技,精雕细刻,化废物为神奇的呢?

据了解,核雕艺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盛行于唐朝,繁荣发展于明清时期。核雕工艺中,最常见的材料是橄榄核和桃核。尤其是腰长型状的橄榄核,将其雕刻成核舟十分有趣也显得非常精巧玲珑。明清之际,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小件雕塑品和工艺装饰品却生机勃勃,富于创造性。橄榄核雕便是其中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

橄榄核雕与杏核、核桃雕一样,不仅可作为佩饰,还可作为扇坠、佛珠。明代,橄榄核雕曾经风靡朝野,不仅皇帝喜欢,连民间也极风行,成为文人雅士显示身份地位的宠物,甚至被视作当时的时尚,成西洋人猎奇的对象。特别是到了清代,几乎达到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的地步。

那时起,核雕艺术便在我国的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兴盛起来,且雕刻题材越来越丰富。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关公童子与寿星观音菩萨等等都是艺人们喜欢雕刻的传统品种。核雕工艺的兴盛,也使一批民间艺人的名声鹊起。单就江苏省苏州地区来说,历史上就有不少核雕高手,如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赤壁之舟;清代康熙年间,苏州金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称有刻棘镂尘之巧;乾隆年间核雕艺人杜士元,技高艺绝,人称鬼工;民国年间,吴县香山人殷根福擅长以橄榄雕刻罗汉头。

 尽管明清时期核雕工艺比较兴盛,明清两朝的核雕精品传世不多其重要原因就是其体积小,不易保存。而用橄榄核雕制人物更是凤毛麟角。在当今的中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明末魏学伊的名篇《核舟记》《核舟记》记述明代核雕奇人王叔远首创雕刻核舟《苏东坡泛舟赤壁》之事在“曾不盈寸”的橄榄核上刻出一只木船,小小船上刻有苏东坡、鲁直、佛印、船夫和童儿5个人物,神态各异,船上装饰、摆件均具,人物衣褶飘然有致,四扇米粒大小的船窗还能开启自如,让人叹为观止。

 因而《古玩指南》一类书籍将核舟列为宫廷秘藏,达官显贵奉为宝中之奇,贵于金银。长期以来,海内外文物考古工作者一直未曾发现过明代美仑美奂的实物或图片,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国宝大观》一书枚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代陈祖章雕刻的橄榄舟(长3.4厘米)奉为国宝。

 1995年10月,宁波发现了一枚代的桃核舟此枚桃核舟首尾长2.9厘米,高2厘米,共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研究员等专家对该桃核舟作了鉴定,确认它是明代精湛的手工艺品,与《核舟记》中描述吻合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王叔远所作果核雕刻品。是世上现存果核舟中雕刻年代最早、形体最小的核舟。这一国宝的失而复得,填补了我国现存明核舟的空白。

 另据有关资料记载,常熟市博物馆藏有一枚清代杜士元制《渔乐图》橄榄核舟,是迄今仅见的杜士元作品。核舟呈深枣红色,雕刻者就着橄榄核天然外廓弧线随形而雕刻出船底与船篷。广东增城市博物馆藏有一枚清咸丰四年鼓声所创作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

 明清两朝500多年遗留下来的橄榄如此之少,那么笔者所收藏这枚橄榄又是什么时期的呢?带着疑问和学习的态度,笔者于2011年4月走进了河南电视台的《华豫之门》。在海选现场,笔者的这枚橄榄从上万件海选藏品中脱颖而出在节目录制现场,专家王育成十分肯定地说:这枚橄榄是《华豫之门》开播以来最小的一件藏品,但却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件藏品,它的包浆与雕工来看,年代应该是明代中晚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它的雕工古拙、包浆厚重,呈红颜色,是明代文人雅士扇子上的一个吊雕的就是《苏东坡夜游赤壁》但由于保存不善,核底部有道裂纹,加上船尾处也有一块崩,所以今天就不上珍宝台了。

 尽管没有上珍宝台,但有了专家的肯定,笔者也就释怀了。因为笔者知道,目前已知的明清时期橄榄核舟在全国只有四件,笔者不敢说自己的就是第但起码还没有其它明清时期橄榄核舟见诸于报端、媒体,其珍稀程度也可想而知;再收藏的目的除了经济价值外,更加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而且有很多藏品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

台北故宫清代陈祖章雕刻的橄榄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

 2016年上半年,在广西卫视的大型文化节目《收藏马未都》中也出现了一枚与笔者所藏相同的橄榄核雕《苏东坡泛舟赤壁》马未都看后十分惊讶地说:“这是一枚明代的橄榄核雕《苏东坡泛舟赤壁》,据目前已知文献资料来看,这种明代的橄榄核雕在全国乃至世界不会超过十五枚。”

 笔者庆幸自己能得到这样一枚稀有的明代橄榄核舟,并相信自己能够保护好它、传承好它——因为笔者认识它,与它有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