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李平湘的散文《上罗轶事》(之二)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李平湘  网名白鹤亮翅一X  1953年生,当过知青,爱好文学,曾在企业从事过文字工作。
《上罗轶事》(之二)

宣传队  

灼热的“双抢”终于过去了。  

不太劳累的日子过得飞快,不觉就进入了仲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虽然暑气已经逝去,中午时分还是有些燥热。持久的蝉噪声,偶然伴随一声声啾啾鸟鸣,隐隐给人一种幽远空旷的感觉,愈发觉得烦躁不安,焦虑的心情油然而生。  

午休时间一直要延续到下午四点左右才会出下午工,昏昏欲睡的状态临到要出工了才姗姗来迟。队长陈世炎略带沙哑的嗓音喊道:李平湘、吴强你们俩个明天到公社学校报到,参加宣传队。虽然此前有所耳闻,但真的来了却还是些激动。宣传队多好,不用干活,工分照拿,真爽。  

在上罗公社学校开过会后,才知道公社组建宣传队,是要参加十月份的“矿山区样板戏文艺汇演”。我们这些曾在舞台上有过演出经历的文艺积极分子,自然被宣传队挑选进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样板戏风靡的时代。舞台上,银幕上除了少量的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的故事片外,全是样板戏。那个时候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不管生产好坏只要有“两个队”就行,一个宣传队,一个篮球队。有文体特长的人倍受领导关注,走到哪都吃香。  

上罗公社宣传队排练的节目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选段。来自上罗公社四大队的知青孟坚志确定为剧中人物“李奶奶”的扮演者,体形和气质都接近剧中人“李奶奶”,她嗓音高亮,且富有激情。可她老大不高兴,噘着小嘴,嘟囔着:我要演铁梅。追着导演不放,使着小性子嚷嚷。可铁梅的扮演者选了孟坚志同一个队的知青刘北莲,她身材姣小,体态轻盈,如小鸟依人一般,适合李铁梅这个角色。李玉和的演员颇费周折,选了个知青,扮相不错,可嗓子不太好,也没有过舞台经历。但有一个由市里下放劳动改造的姓荣的干部嗓子很好,字正腔圆,极有穿透力的唱腔一出口就镇住了导演,举手投足之间,步重若轻,工架大方,稳健凝重,唱、念、做都显示了不凡的功力。但形象太差,个头比孟坚志高不了多少,五十岁的大叔级人物。取舍之间,导演最后还是选择了荣干部。  

排练场热闹非凡,荣干部一声坚毅的:“谢!谢!妈!临行喝妈一碗酒......”。把个二八芳龄的孟坚志喊得满脸通红,旋即捂嘴盈盈嘻笑。导演也忍俊不禁,全场哄然大笑,排练因此几度中断,而荣干部的敬业精神确实可嘉,丝毫不为现场气氛所动,神态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该说的该做的样样不落。半个月紧张有序的排练终于“杀青”,上罗公社宣传队的节目《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赶矿山区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几乎以原班人马为主代表矿山区参加了大冶县的调演。随后,宣传队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奔走在武黄铁路复线工地和矿山区南山水库工地,作了多场慰问演出。  


吃油象喝水一样  

四月中旬,陈祖三(上罗公社一大队一小队)的油菜进入了收割季节。一九七O年,农村生活很是清贫,一年的食用油全指望队上的这点油菜,收成好一点的年份或许每户能分得四五斤油,收成不好的肯怕只能分得三四斤了。劳作中聊天,有老农问及:小李,你们城里吃油是怎么供应的?我说:每月每人半斤。顿时把老农吓得口呆目瞪,怎么会有这么多?你们城里人吃油简直就象喝水一样。这人和人真是不一样。  

2016年11月,我们几个同组的知青相约重返时隔四十多年的的陈祖三。当年与我聊“油”的老农己作古归西了,他的晚辈也不在村里,据说去了深圳和江苏了,早在外面安家落户了。真是白驹过隙,物是人非。变化太大了,这回轮到我惊讶了。四十多年前的队长陈世炎仍然健在,他向我谈到,现在政府对农村的政策真正好。不但取消了所有压在农民头上的所有税费,并且种田还有补贴。围着村走了一圈,令我感慨不已,村前房后的过道、小路全是水泥路面,每户门前都有路灯,家里厨房、厕所都有自来水。这和城里有区别吗?如果说有区別的话,那就是地里的蔬菜无污染,田畈里空气清爽没雾霾。不由得想起了四十多年前,陈世炎队长曾安排我去油房榨油的故事。  

榨油房距离陈祖三有七八里路,春插前都抢着把油籽榨了。为了排个前队,我们一行四人趁天未亮,凌晨四点就出发了。幸好,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地上,给大地披上银灰色的纱裙,崎岖的田埂小路染得如同白昼,给夜行带来极大的方便,田畈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夜色中的宁静。伴我们匆匆赶路。赶到油房时天己微微放亮,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我们排在第三位,同行的老农告诉我,我们这个位置正好,似乎看我正纳闷?老农十分老道的说“到中午你就知道了。”  

在榨房师傅的指点下完成了几项开榨前的准备工作,炒菜籽、磨菜籽、蒸菜籽等等。转眼间就到中午了,榨油人都是自己带着米和菜来。饭早己蒸好了,榨房用于炒菜的灶台只有一个,所以得排队。炒菜的活由老农亲自操刀,轮到我们时,老农熟练的将炒勺伸到灶旁一油桶里,舀了一满勺油倒入锅内,我不解地问道:“这油可以随便舀么?”老农笑着回答:“如果现在我们的油榨好了,别人也可以舀我们的油呀!不过我们的榨机还末出油,别人也就占不到我们的便宜了。”这老农真是精到顶了,怪不得他说排队第三正好。此刻,我顿感百味陈杂,想起了他曾给我说过的话来。我戏谑地回敬:“您这用油不也是象喝水一样吗?!”老农嘿嘿嘿的答道:“一年就这一回。”说话间炒了三个菜,腌菜、咸鱼、小白菜,简直就是从油里捞出来的菜,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好不惬意。下午开工后不久,我们榨油一行回到队上,向保管交差完事。  

                                                                    2017年3月11月于武汉

[黄石文坛]李平湘的散文《上罗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