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回忆|我在公社宣传队的日子

 新会明明 2023-10-15 发布于广东
1996年底,我不得不退教(代课教师)务农,到罗坑公社交山林场当知青。
一年后,公社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队员都是从各大队选拔出来的十八二十的俊男靓女。宣传队集中到交山林场,既可以利用知青队伍的人才资源,又可以解决队员们的生活问题。队员们平时参加生产劳动,有演出任务时便集中起来排练。宣传队业务上主要由公社文化站(站长阮良弼)负责,队长由林伟雄担任。作为知青的头头,兼任宣传队的副队长,主要负责编导工作,这也算是我自小参与文艺演出和训练所取得的经验的一次发挥吧!
宣传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把一台节目弄出来了。我们根据公社领导的指示,很快便安排到各个大队进行巡回演出。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不仅没有电视可看,就是连电影,也是一个月才能安排播放那么一两次。所以,各大队听说我们要来演出,都十分高兴,并提前在晒谷场上搭好了戏棚。演出当天,太阳还未落山,戏场上早已放满了长短大小高低不一的凳子。傍晚时分,那里早已坐了不少人。等到锣鼓一响,台下观众便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演员们兴奋极了。这一晚,我们的演出自然是卖足劲了。
在露天场地演出,观众容纳多,也好管理。但碰上坏天气,雷声与鼓声相和,雨点与汗水相融,演出的效果便大打折扣。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多会坚持演出,那是别有一番景象。有一次,要到某个大队演出,半路上遇上下雨。我们艰难地冒雨前行,雨水把我们的衣服都淋湿了。但一到大队之后,我们便被队干部拉到一间祠堂里。那晚没有电,他们点起了火水(煤油)风灯。我们就着昏暗的光线,戏照演、曲照唱。村民们把祠堂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那种热情劲,着实令我们感动。等到雨停了,所有节目也就演完了。我们推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踏着泥泞,抄近路赶回林场。大家冷得浑身打颤,回到林场,喝过姜汤,身子才渐渐地暖和下来。但大家余兴未尽,还在回味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我们的演出水平,当然比不上那些专业团体,但我们的演出效果,并不比他们逊色,因为我们的演出既接地气又有特色。
我们每场演出的头一个节目,都是由我自编自演的民歌演唱。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并不是因为我的嗓音好,而是演唱的内容使人感到亲切。这个节目,是我专门根据演出所在地的情况或好人好事编演的,有时还带有即兴性质。每到一个演出地,当其他同事去化妆或装台时,我便一头扎进了大队干部或村民的家里,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发现他们当中那些值得歌颂的人和事。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之后,我便立即动手整理,写成快板、数白榄或禾楼歌之类的演唱作品。演出时,我手里很自然地夹住台本,碰上忘记的人名,便拿来看看,或直接询问观众。社员们根据我的唱词,自然猜到我唱的是谁,他们会大声地回答我,把名字呼叫出来,用现在流行的讲法,叫做与观众互动。这个节目一完,台下的掌声往往经久不息。有一回,我刚刚表演完后走下舞台,还接到阿婆递过来的几只煮熟的头窝鸡蛋呢。
只可惜,我后来因抽调到公社,而不得不离开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宣传队,但那段与宣传队员们一起排练、演出日子,便成了我难以忘怀的一段美好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