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易发生读饶宗颐《题画诗》一书有感:中国画不仅仅是画画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易发生,1941年9月11日出生于武汉市汉口西马路,1956年毕业于汉口61小(西馬路小学),1959年毕业于武汉市30中学,1963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学校,1963年9月22日分配到黄石工业局工作,曾就职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黄石农业银行,1998年退休。
中国画不仅仅是画画

——读饶宗颐《题画诗》一书有感  

创作完成一幅中国画,最后在画面上题款盖印,成为中国画作增添诗情画意的艺术手段,也是了解中国画画家全面修养的重要标志,受到画家广泛的重视。  

近一段时间,慢读细品饶宗颐先生《题画诗》一书,先生以诗题款中国画。诗赋予画,又独立于诗,画被诗注解又被提升了画的本意,不牵强,不抛开画面的意境,画中尽是诗情,诗中全是画意,读者读诗看画,完全陶醉于愉悦的心境之中。  

如题画诗“去水涟漪合入诗,波澜纸上动风姿。湖光四面宽如许,商略残阳欲坠时。”诗中描写出一幅很开阔的水面山水,四面湖水光影宽广无垠,全诗最后一句等待着摇摇欲坠的残阳,慢慢地坠入湖中。一幅画,红彤彤的太阳,“欲坠”两个字,把太阳慢慢插入青山绿水之中描写得活龙活现,让天和地紧紧相联。  

饱和的色彩对比,令读者产生丰富的想像力。可惜书  

中没有这幅画。(整本书,无画作插页)无法见证这幅大作,但“商略”两个字,却加重了诗与画浪漫的色彩成分。  

饶宗颐先生的《题画诗》是饶先生为自己和其他大师的书画所作的题画诗,书中没有插印书画作品,是读这本书的一大缺憾。但读这本书,以先生对画作理解的诗意,产生联想,一幅完整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不得不承认,诗意由画意而作的诗,虽然没有插印画作,却唤起了读者重新创作了另一幅读者自己心中的中国画作品。  

饶宗颐先生写的上世纪60年代的《梅窝写生》是自己写生的题画诗;“此去梅窝近,人归傍午天。沙黄矶似铁,浪白海为田。短树难成阵,秋风且趁船。江山方待雨,囊括入诗篇。”每一句诗,是画幅结构的一部分。如说;此地距梅窝颇近,正午时分人们纷归。海沙泛黄岩石似铁,浪花泛白大海为田。树木矮小难以列阵,趁着秋风搭乘船只。万里江山等待下雨,一切囊括进入诗篇。  

一首诗;时间、地形、冷暖色、人的感情,字字有形,句句有象。读罢此诗,仿佛诗在作画,画在写诗。一幅完整的画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尾落款记饶公上世纪60年代在梅窝(香港大屿山东南地区)写生稿中的诗,时隔40余年,从旧画中发现此画,并以旧诗句重题此画,感叹往事如梦。  

《题画诗》囊括如此类型之诗,占据较大篇幅,如“为云山题梦景庵图”等。  

“一梦从谁认古今,觉来浑不辨晴阴。薄云小院自深深,园柳惯随芳草绿,江风只送夕阳沉。几时待得变呜禽。”  

一梦跟谁去讨论古今,醒来浑然不可辨别阴晴。稀薄云下小院自然深邃。园中柳树随芳草泛绿,江风吹拂迎送夕阳沉落。何时才能守到悦耳鸟呜。一幅气韵生动的农家小品山水画,水墨淋漓跃然纸上。  

书中有不少先生画论的诗,以诗结合画面谈画的意境、画的构成、画的技法等。如2000年写的《黑湖游屐册》。诗开头直指国画的技法;“马牙皴法耸奇峰,墨泽涵波润古松。欲向山林留粉本,月明来时听楼钟。”一首题画诗,出现中国画术语三处之多,如用笔的马牙皴,用墨色来湿润古松,中国画创作时的粉本(即画稿)。以诗营造出十足的画面感觉,读此诗,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同身受其景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  

从诗词专业看诗词,例如诗的对仗平仄等等,我一窍不通。从字面意思表达诗歌借助画意,由梦起兴,由梦入画,描绘出画中云山梦境,梦中云山画境,我能从中享受诗情画意的快感。饶宗颐先生的题画诗与画,使诗与画的紧凑结合,净化了诗、书、画、印的生态环境。不得不说真是妙绝无双。  

读书读到了诗与画的巧妙结合,是诗与画相互促进,是诗与画各不能缺少的完整艺术。一幅中国画作,缺少了中国诗词书印,决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东方美学思想赋予了中国画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中国画得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他不会被其他的画种“风化”,更不会依赖其他的画种发展。  

一幅传统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诗词入画、没有书法入画、没有金石入画,再优秀的画作,也是一幅不完整的中国画。  

 2017年5月4日于雾楼画室

[黄石文坛]一个人的战争·易想天开的随想——记恩师易发生先生/许健

[黄石收藏]易发生收藏的《通讯员手册》

[黄石文坛]易发生的随笔《撞钟的和尚》

[黄石摄影]黄石市第三届樱花节摄影作品展观后《霜叶红于二月花 》/易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