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阳新汪卫红的散文《洗井》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汪卫红,女,网名红丽清歌,1977年生于湖北阳新。曾在广东某台资企业做过一线工人,从事过人力资源和内刊编辑等工作。暗恋文学多年,偶有文字见报。

洗井 

村口有一口长方形的老井,青石板围成的井沿,四周倒了水泥地面。石头砌成的井壁,井底和井口的台阶也铺着青石板。干旱的季节,顺着台阶一直走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井底的那些青石板。  

老井默默地奉献着甘露般的井水,养育着村里一代又一代的乡亲。除了九八年发洪水,井水被严重污染,老井从来没有停止过履行她的责任和义务。  

儿时的暑假,每年村长都会带领乡亲们清洗老井。某个晴朗的夏日,村里就会有一位年轻的后生带着一群爱凑热闹的孩子们,在房间屋后敲着铜锣大声通知乡亲们:“各家各户注意啦,明天洗井,各家各户今晚把吃的、用的水都准备好啦!壮劳力都要去洗井啊!”于是,收工回来的乡亲们,顾不上一天的劳累,纷纷挑着水桶到老井边挑水去了。  

天刚朦朦亮,乡亲们吃过早饭,女人们收拾好家务,除了年轻的媳妇和年老的婆婆在家带孩子,其他人都提着水桶直奔老井。只见老井台阶的两侧站着两支队伍,一边是年轻力壮的男人,负责递水;另一边则站着女人,负责递空桶。队伍汇成椭圆形,一个男后生站在靠近水边的地方,接过右边的女人递过来的水桶,“哗”一下打起一桶水,再递给左边的男人,又接过右边的女人手中递过来的空桶。就这样一桶接一桶,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着,最后到靠近井口的排水渠处,一个年轻后生接过装满水的水桶,将水“哗”一下倒入水渠中,像打水的那个后生一样,倒掉了桶里的水,将空桶递给前面的人,又从后面接过满满一桶水,再“哗”的一下倒入水渠里。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井里的水越来越浅,排渠里的水越来越满,流到旁边的池塘和水田里。长满绿苔藓的井壁慢慢露了出来,湿漉漉地泛着青绿色的光。  

这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洗井的队伍中,不用谁来安排,也没有人埋怨后面赶来的人。累了,有人自觉地换下打水和倒水的人;渴了,舀一瓢井边早已经准备好的凉开水。又不知过了多久,井底两根支撑井壁的横梁也露了出来。这时,男人们就会提着桶,打满水后向井壁泼去,洗井正式开始。只听得一声接着一声的“哗哗”声,井壁上泛起银白色的水花,伴随着人们的轻松愉快的笑声变成一股股浅绿色的水柱顺着井壁流到井底,井底的水慢慢变得浑浊起来。洗井的队伍又变成两队,站在台阶两侧,重复着打水、倒水的过程。  

洗井的大人们在井边忙碌着,孩子们也不会闲着。他们守在水渠边,发现有红鲤鱼就会把抓起来,放在旁边的水桶里。若是发现小鱼儿,孩子们会一涌而上,跳入水渠里争抢,不一会儿,水桶里便收获满满。  

不知过了多久,有些人家的烟囱上已经升起炊烟,洗井的队伍依然忙碌着,倒出来的水越来越浑浊、越来越黑。洗净井底的青石板,撒上一层石灰粉,洗井工作才算结束。不一会儿,井底就“汩汩”地冒着一股股清澈的细流,这时,村中有威信的长辈就会向井里放几尾鲜活的红鲤鱼苗,不仅可以清洁水质,待下次洗井时,还能成为男人们的下酒菜。  

这些年,农村实施饮水改造工程,村里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拧开家中的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便流入家中的水缸里。不知养育了多少代乡亲的老井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暑假回家,看到老井的水位就要与井沿平齐,台阶上长满了灰绿色的苔藓,井水依然清澈,只是,再也看不到洗井的热闹场面了。  


[清明特刊]重温向天笑的组诗《陪父亲回家》附著名朗诵艺术家薛飞的朗诵

[孙亮读诗]向天笑的组诗《一场虚构或者虚无的雪》/朗诵:孙亮

[新东西周年庆]雨寒朗诵向天笑的散文诗《菩提花》

[黄石诗坛]向天笑的散文诗《盆景》(配价值过亿的盆景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