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七《学珠算》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李全修,出生于1940年,武汉市汉南区人。1960年于黄石师专毕业后分配至刚创办的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黄石教育学院前身)担任中文教师。1962年进修学院下马,进入大冶师范学校,先后任教员、教研组长、副校长,直至退休。被评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获曾宪梓奖;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若干论文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1991-1993年度著作二等奖;曾被《师范教育研究》作为首位封面人物。

学珠算 

我家有好几把算盘,其中一把乌木算盘,框子和算珠都油光闪亮,十分养眼。做杂货铺生意的父亲珠算技能非常高,抓着算盘在空中往前一推,只听哗啦一声,原来散乱的算珠立刻各就各位。他打算盘的速度非常快,只见算珠快速地在右手的几个手指间上上下下,发出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响声,令人眼花缭乱。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我们学打算盘。  

学打算盘,首先是弄清楚算盘的结构和算珠的意义。算盘的外框是一个长方形,中间离上框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根与上下框平行的横梁,横梁两头用榫卯固定在左右边框上,把算盘分成上下两栏。横梁上等距离并排穿着十多根细细的棍子,棍子两头固定在上下边框上。每根棍子上串着七个活动的算珠,两个在上栏,五个在下栏上。每个串着算珠的棍子叫做档,每档下栏五个算珠各表示一,上栏各表示五。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左)一档“进1”。  

弄清算盘的表示法之后,开始练习指法。指法只涉及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拇指食指负责拨弄下珠,中指负责拨弄上珠。接着是练习计算,从加法开始,然后是减法,再然后是乘法、除法。加减乘除各有口诀,如加法加六的口诀: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练加法是练递加,从一递加到二十四,得到三百;再继续递加到三十六,就得到六百六十六。练习的时候,必须手眼口脑并用,双眼盯着算盘,一边口里念着加法口诀,一边拨动算珠。练减法则是倒过来,从六百六十六递减,最后归为零,也是一边念减法口诀,一边拨动算珠。  

练加法时有一种游戏,就是在算盘上由左档向右档在九个档上依次从一到九拨好九位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123456789,然后在每档数目上见几加几,如见一加一,见二加二……见九加九。如此加了两个来回,就可得到987654321。这很有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很有效果。  

学完加减法,然后学乘除法。乘法口诀好记,跟小学算术中的九九口诀一样;除法口诀就复杂多了,“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算是好记的,其他就很难记了。我一直没有学会珠算除法。  

珠算是真正的国粹,据说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小学都开有珠算课。电子计算器普及之前,商店仍然用算盘进行计算。曾经进行过一次计算器与珠算的四则运算比赛,结果是珠算获胜。当然,更复杂的运算,珠算就甘拜下风了。但是和计算机比较,算盘的优点是不会受到病毒与黑客的入侵,据说我国在进行最初的核试验运算时时,就使用了算盘。  

随着技术的发展,算盘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终于光荣退休,进了博物馆。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一《猪朋友,猫朋友》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杀鸡歌》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一首宝塔诗》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四《摸鱼和钓鱼》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五《积攒香烟画片》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六《吃酒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