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夜话]史宏友:自主创业就是我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史宏友,湖北麻城人,四十年的教书匠,写了四十年的教案,退休了写它作甚;但是停不下来,惯性使然,就写了一本书《高中生成才与成人》。现在闲人一个,守着书房、卧房、厨房和一座小院落;偶尔敲敲电脑键,记下些许陈芝麻烂谷子,抑或兴之所至,想嘛敲嘛,自我把玩,唯此为乐。

自主创业就是我 

二0一八年元月二十七日,约莫凌晨始,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及至天明。八点了,我起床拉开窗帘一看,小院地上一层厚厚的积雪。急忙打开大门,信步踏去,沙沙作响,雪没过脚踝。  

嚯,这才叫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很深很深!  

我兴致勃勃,匆匆忙忙,爬到三楼楼顶,放目四顾,却不见了远山,不见了原野,不见了黑土地,不见了青树,不见了庄户人家。白皑皑铺天盖地,苍莽莽混沌乾坤。小城里唯有高楼大厦、亭台阁榭,大雪奈何不得,还傲然翘首,兀立在天地之间。  

我想到了人民诗人杜甫的亲民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老先生要是还健在,看到今天,二十一世纪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如此之幸福,会做何感想呢?于是,我激动了,心里暖融融的,便拈句而为《咏雪》:  

蒲公英花舞蹁跹,  

轻悠悄然入梦眠。  

荆楚沃野披银装,  

大别群山尽素颜;  

冰松玉柏斜峰岭,  

琼竹白梅偎宫檐;  

楼台林立穿穹宇,  

广厦岂止千万间!  

这场大雪,可谓十年难遇。节令谚语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都五九了,杨柳泛绿了,居然如此冰天雪地。  

大雪天,因为“出门防跌”,所以人们本应该战战兢兢,缩手缩脚,宅在家里,借着地暖、空调、卫生炭烤火取暖。可是,长江中下游以及广袤的江南,人们却并没有感到大雪的寒冷,更没有觉得“大寒”肆虐;而是像庆祝传统节日一样,欢天喜地,欢呼雀跃,重彩盛装,迎接这姗姗来迟的瑞雪。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特别是孩童,堆雪人,玩冰雕,还特意找缓坡滑雪,喜不自胜,不亦乐乎!  

手机微信中,玩雪的图片,一拨一拨的发来,心被撩拨得痒痒的。老夫也坐不住了,想要一睹玩雪的场景为快,找补一点童年时玩雪的乐趣。 

这时候,妻弟发来了一幅“冰挂”的照片,我都没过脑子,立马就发给了同学群。邢福林同学说:“好漂亮啊,像挂了一副水晶门帘!”阿敏同学说:“@善居室者 宏友,你这晶莹剔透的美玉门帘好美哦。可否转赠与我呀?”柏木教授说:“@善居室者 宏友兄:你发的这张图片是你们家的门帘吧?”冰挂乎?水晶帘乎?我反复问自己。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幅图片毕竟有特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于是,一支麻城东山歌谣在耳边响起:  

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是我。  

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神仙就是我。  

这两句东山歌谣,客观地反映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大别山区麻城人民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朴实的生活态度。但是,果真如此吗?“皇帝”他管得了“我”的肚皮吗?恐怕是“天高皇帝远”吧,他老人家是管不了“我”是否肚儿圆的事。所以不难想象,这分明就是一个醉汉子的自嘲,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穷愁潦倒之人。

至于“过了神仙就是我”,这话还有三分信度。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却又无可奈何,自然容易满足,安于现状。所以偶尔一顿酒足饭饱,就会乐不可支,像许多烟民爱唱的一支逍遥歌: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主义者。  

还有话要说。“老米酒,蔸子火”是没有多大变数的,无非是“老米酒”有多寡优劣之分;“蔸子火”呢,有蔸子火、炭火、电火、天然气火之别。可是,其中隐含的信息,最最重要的是火上的“吊锅”里煮的是什么样的“内容”。  

曾经,隆冬季节,大雪封山,东山人,特别是许多男人,他们一头乱发,穿着一件破棉袄,两手斜刺里一抄;下身穿着一条单裤,赤着脚,拖着一双没有后跟的鞋,哆嗦着奔向火塘,然后吧嗒吧嗒地抽着丝烟,一口一小杯地喝着像扬尘水一样的茶。由于没有下地干活,怕糟践了粮食,就三餐改作两顿。吃饭了,吊锅里,一边是红苕、干萝卜,一边是臭腌菜、腌辣椒、山野菜,虽然一锅烩,却无有一星半点荤腥。每逢年节,有几片肥肉、猪头肉煮大白菜萝卜,或是煮鱼头,如同享用饕餮大餐,一家老小就欢天喜地了。  

这样说着想着,从中,我却听出了几分辛酸、苦楚和无奈!  

今天,这冰挂,不,是“水晶帘”,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你更想象不到,这副水晶帘却与麻城革命老区全国著名的将军乡——乘马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麻城市乘马岗镇,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心认证,授予“全国将军第一乡”。该镇被授衔的新中国将军,迄今为止,共有三十三人,仅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开国将军就有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等二十六人。  

沧海桑田。现在,老区人民的生活,与革命前辈们发动黄麻起义的时候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在实行土地流转的今天,麻城老区百姓的土地,许多地方实行连片承租,大面积地种植花生、菊花、糯稻、板栗,兴办了以长生缘花生制品厂、麻城市仙姑菊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麻城市东山老米酒厂、金栗园板栗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也星罗棋布,实现产销一条龙。现于今,就业门路多多,政府出台扶持创业补贴,农民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在自家门口就业,挣钱也不比外出打工少,还能照顾一家老小,何乐而不为呢?  

这幅“冰挂图”,就是从乘马岗镇肖家山村一家农户的后门外拍摄到的。  

彭登峰,是枫树湾养猪场的场主。原来,下雪了,几位打工回家过年的中青年人凑到一起,请养猪能手彭登峰介绍创业经验。彭登峰猪场养的黑猪特别走俏,未及“小年”就已经销售一空,正好闲下来了。于是,他就和哥几个边吃着吊锅边聊。  

哈哈,热气腾腾的吊锅里,内容也太丰富了吧。鸡、猪、鱼是彭登峰自己家养的,配菜也是自己家种的,都是有机、绿色、无公害食物,土特产有白果肉糕、夫子河鱼面、盐田河板栗。这也就是东山吊锅的主要特色——一锅烩。  

屋内,暖意融融,温暖如春,屋顶几寸厚的积雪迅速溶化,顺着瓦楞流至屋檐。在滴水成冰的低温下,且迎着北风,于是,雪水很快就长成了冰柱,从屋檐垂直于地面,长成了冰挂。看看,玲珑剔透,晶莹闪亮,冰清玉洁,顶天立地,竟然无视人间烟火,自成一道风景。

酒过三巡,几杯老米酒下肚,浑身热乎乎的。一群血性男儿,就脱帽解扣,边嗨酒边唱起了东山新歌谣。你听:  

老米酒,蔸子火,自主创业就是我。  

老米酒,蔸子火,脱贫致富就是我。  

这才是革命老区麻城人民的肺腑之声,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最强烈的声音!  

这两句,同前两句一脉相承,也是赞美一种生活方式,倡导一种生活态度,但是却没有了戏谑的成分,剔除了玩世不恭的轻浮,不仅积极、乐观、阳光,充满了正能量,而且凸显出了主人翁的豪迈与自信,充满着骄傲和自豪,深深地打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老米酒,蔸子火,农户家里吃吊锅”,已经成为了麻城市民以及大别山区人民生活中的香饽饽,也是歌颂新时代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新标签!  

愿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就像脚踏瑞雪,坚定沉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一天一个新气象!  

愿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

[黄石文坛]真情独白  酣畅淋漓——读柯尊解《我的大学梦》/史宏友

[磁湖夜话]史宏友写给宋埠区高中一九八二届的同学们《我幸福 我骄傲》

[黄石文坛]史宏友的散文《举水河畔断想》

[黄石文坛]史宏友的散文《散步在烈士陵园》

[重阳节特刊]史宏友随笔《老人的日子是用来孝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