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吴作望小小说:一口酒(外二篇)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一口酒  

在一座废弃的古老庄园,有个叫布朗的淘宝人,挖掘到一坛酒,从酒坛上的封泥来看,至少有两三百年了。  
这可是法国早期最名贵的白酒呀!  
布朗心里高兴极了,马上把这坛酒抱回家。消息也很快传开了,不少有钱的人不惜重金上门求购,这些钱可以使布郎拥有轿车、小别墅等等。布朗却迟迟不肯出手,认为他在古老庄园挖掘到的这坛酒,其价值不亚于拿破伦皇冠上的那颗钻石,否则,他宁可把这坛酒当“古董”收藏,将来价格还会飙升。  
一天,又来了个慕名上门的求购者。是个中年乞丐,他告诉布朗说,他的父亲曾给他留下百万遗产,只因他嗜酒如命,家业都被他败光了!这个名叫卡瓦劳的乞丐还声称:这些年他跑遍了世界,所有国家的名酒美酒他都品尝了,唯独没有品尝到法国几百年前的白酒……  
“布朗先生,我想我今天来的目的,你应该明白了。”乞丐卡瓦伦瞥了一眼布朗,掏出一块绸布包裹的东西,并小心翼翼打开,原来是一枚耀眼夺目的钻石金戒。布朗不屑一顾,冷冷地问:“卡瓦伦先生,你是想拿这枚钻石金戒与我交换吗?”  
“是的,卡瓦伦露出渴望的表情,又摇了摇头:不过我没有太多的奢望,哪怕能品尝一口,我也满足了,一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什么,你就换一口酒?”  
“不错,我想布朗先生一定不会拒绝,像这种生意一生中是很难碰到的,谁叫我是一个超级酒鬼呢?”  
是呀,一枚钻石金戒仅只换一口酒,天下还真找不到这种便宜的事儿。布朗想到这里动心了,高兴地说:“行行,这笔生意成交了!”  
布朗接过这枚钻石金戒,戴在手上后,接过卡瓦伦准备好的一只很小的瓶子,走进储藏室去了。少顷出来,把装有一口酒的小瓶递给了卡瓦伦,将这个脸上露出笑容的乞丐送了出来。  
布朗并不知道,卡瓦伦得到瓶中这一口酒后,马上送进了化验室。原来他是一家酿酒小厂的老板。由于酒行业竟争激烈,卡瓦伦的厂子生意惨淡,债台高筑,正当他准备申请破产时,听到庄园掘出法国早期名酒的消息,他感到机会来了,为不引起布朗的注意,便化装成乞丐上门,并以超级酒鬼品尝的名义,用一枚钻石金戒换回了一口酒。对于精明的卡瓦伦来说,这一口酒,意味着他将获得一个古老的酿酒秘方,也将会救活他的厂子。  
两年以后,一种叫拿破仑的白酒脱颖而出,该酒口感醇美,继承了法国古老的酿酒业传统,价格也不贵,很快打开了市场销路,风靡一时。布朗却追悔莫及,由于他一心想卖出个天价,但酒毕竟不是瓷器之类的古董,加上打开了泥封,日子一长,坛中的酒己变了味,一文不值了。  
就这一口“酒”,改变了两者的命运,原本可以跻身富翁的布朗,又回到他以前的生活光景,卡瓦劳的厂子则起死回生,事业蒸蒸日上,也赚了个瓢满钵满。  

地窖的那一扇门  

摩西家族曾经在英国显赫一时,等到马歇尔成为继承人时,只剩下一座破败的老庄园了。  
不仅如此,父亲还给马歇尔留下了不少债务。他从法国回来料理父亲丧事的那天,老管家悲哀告诉他,除了这座暮气沉沉的庄园、两只牧羊狗和十多只鸡,还属于摩西家族外,昔日一个鼎盛的家族巳经衰落了。”  
马歇尔也很痛苦、沮丧。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让老管家帮他一起清理庄园,看看父亲究竟给他留下什么财物?老管家摇着头,不停地唠叼道:“孩子,摩西家族不可能有别的财富了,你父亲是一个败家子,总想到赌场上碰运气,值钱的东西早都被他变卖了!”  
果然,马歇尔查找了几天,连一块旧时的银币都找不出来。  
马歇尔仍不甘心,这天他走入一处爬满野藤的矮房,看了一下,只见暗处中有两扇通往地下的门,门上铜环都长出了绿绣。这是摩西家族以前贮酒的地窖,从马歇尔的爷爷开始,就被废弃和遗忘了,也从来没有人打开和进去过。  
马歇尔便打开了一扇门,举着马灯走了进去。  
地窖内十分干燥,到处布满了尘埃和蛛网,堆放的皆是上世纪遗留下的各种杂什物。马歇尔发现,左墙角除了一排酒箱外,还有六条包裹严实的破旧布袋,他打开一看,原来布袋内包裹的是琴盒。此外,还压着一张发黄的纸条,显然是摩西家族某一位前人留下的,上面写着:这六把小提琴,是我花3000英磅从一个意大利的年轻人手中买来的。我相信,这个年轻人制作的每一把小提琴,将来都极其珍贵和价值连城。  
马歇尔呆了一下,轻轻拂去每只琴盒的灰尘,心也怦怦地狂跳起来,六只琴盒上都刻着一行小字:1710年一一1725年,斯特拉底瓦里制。  
斯氏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制琴家呀,如今一把1710年间斯氏制作的小提琴,可以卖到几百万美元啊!  
马歇尔兴奋极了,在这个岁月尘封的地窖内,前人似乎专为他这个年轻的继承者一一积累了另一种“财富”,六把斯氏制的名琴。尤其让马歇尔惊叹的是,还在斯氏末成名之前,摩西家族的人就以独到的眼光,并用最低的价钱买下他精心制作的琴,让岁月来证实其珍贵和价值。  
正是打开了地窖的那一扇门,巳经衰落的摩西家族,在马歇尔手中很快又兴旺了起来。  

玛尔干山的洞穴  

在浩瀚的大沙漠,千百年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大蒙古帝国运送无数金银财宝的车队,在穿越大沙漠时神秘地失踪了。  
一股淘金热从此经久不衰。  
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大沙漠变得无比荒凉,天空看不到一只呜叫的飞鸟,地下不见一眼清泉,只有来自各国的探险者们,或两三人结伴、或孤独地骑着骆驼,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为寻找大蒙古帝国遗失的金银财宝,在炎炎烈日下艰难地跋涉。  
而玛尔干山是探险者们的必经之地,终年光秃秃的,只有一处被乱石遮掩的洞穴,可供人们休息和躲避风沙。  
寻宝的道路太艰苦,到达沙漠孤岛玛尔干山后,许多人才发现,前方黄沙漫漫,要去的地方其实还很远,况且上百年来,只见沙漠掩盖的白骨,并没有人发现大蒙古帝国的那批宝藏……极度的沮丧中,大多数人动摇了,成了失望者,并选择了回家之路。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玛尔干山的这处洞穴变成了储存室,各种各样的杂什物,琳琅满目,像野外拆迭帐蓬、必备的食品和水、指南针胶卷刮须刀、甚至还有火机风油精等等。显然,这些东西原属于失望者们的。洞穴壁上还凿有一行醒目的字:“请把多余的物品留下,为后来者提供方便。”  
是的,失望者们退却了,但是明天、或者后天一定还会有后来者,在他们前行的征途中,需要这些东西作“补养”。因为一旦被风沙所困、或遇到什么意外一一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下,哪怕是一滴水,一星儿火光,都可能支撑一个生命顽强地站起来,朝着目标走下去。  
玛尔干山这处洞穴壁上,还深深凿着另一行字,更让人肃然起敬:“既然自己没有成功,为什么不把希望留给别人呢?”  

吴作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长、中篇小说11部,三部作品选集。做过《世界新闻报》专栏作家、编剧,作品被国内文摘报刊广泛转载,及被选入众多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书籍,有的被全国10多省市和地区选入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和试题,有的被中央广播电台等制作节目,还有的被制作连环画等出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