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家】滕敏杰︱蒹葭芦苇荡 今昔沙家浜

 陈晓春 2020-07-30


蒹葭芦苇荡 今昔沙家浜

文/滕敏杰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是“样板戏”兴盛的时代。那时,只要一听说学校包场电影,同学们便兴奋的饭都吃不下去,眼巴巴地盼着那张电影票,乖乖地站好队“一、二、一”进入电影院。等从电影院出来,淘气的男生手舞足蹈,学着里面的俏皮话或精彩的片段;女声则小声学着哼唱,看一部样板戏,得折腾一阵子。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看场电影就是最大的享受。每逢学校汇演或搞庆祝,各班级演出的节目也都是样板戏,自导自演。脍炙人口的当属《沙家浜》“智斗”那场:蠢笨的草包司令胡传魁;聪明机警的共产党员阿庆嫂;阴险狡诈的参谋长刁德一,经同学们一扮演,既稚嫩又可笑、既有漏洞又有相像之处。又比如“坚持”那场,郭建光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那铿锵的唱词和唱腔,响彻校园,植入心胸,以至于我成年后,终于登上泰山去看那青松。还记得我下一年级有个女班长,扮演郭建光,她同班的另一个女生扮演沙奶奶,“一个个像座黑铁塔”,精妙的唱词唱出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那时还有封建思想,男女生不好意思一起演戏,女扮男装一身灰制服,扎着腿绷,唱得全校师生“呱!呱!”鼓掌。尽管时光流逝冲走了许多记忆,但这红色的记忆伴随我们成长,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后来,我才知道,那精美的唱腔也同样影响着成年人,人们茶余饭后都在不自觉地哼唱,是那时代几辈儿人的精神食粮。


        历史无声,精神永恒。我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沙家浜,有幸阅览了热血铸就的革命纪念馆和芦苇密布的阳澄湖。打开这一页闪光的历史,我读到了那些动人的故事和《沙家浜》的人物原型。指导员郭建光的原型是由三个人组成:郭曦晨、李建模、夏光,各取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他们三人都是抗日志士,后来都成为了将领。其中的夏光,就是三十六名伤员之一,一九三九年新四军西撤,留下了三十六名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坚持与日伪斗智斗勇,伤愈后成为常熟一代坚强有力的抗日武装。这和《沙家浜》里所说的十八个伤病员有出入。阿庆嫂的原型:范慧玲和陈二妹,前者是名党员,为革命辗转于常熟一带;陈二妹丈夫是名地下党员,她开的茶馆是地下联络站。沙奶奶等是千千万万抗日群众的代表。《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一九六三年进京演出,经毛主席提议改名《沙家浜》,后又改编成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纪念馆里陈列着血染的旧军衣、开线的鞋子、褪了色的军背包、子弹夹和旧军帽,裂缝的钢盔、斑驳的长枪和短枪、锈迹斑斑的长、短战刀……陈列品无言,却在声讨着侵略者的罪行;陈列品无声,却在高唱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民族凯歌;陈列品无语,却在向后人叙述这里曾经硝烟伴着战火,及战火中的动人故事。


        沙家浜不仅是块革命热土,而且这里环境优美,芦苇茂盛,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人来观光;肥美的大闸蟹令游人们不得不慷慨解囊前来品尝。没到沙家浜之前,我常弄不明白,芦苇荡能藏人?而且还是一群人?想象不出稀稀拉拉的芦苇丛、茎和叶不比草粗、不比草高多少,是怎么把伤病员藏起来的?进了阳澄湖,我震惊了!粗壮的芦苇和浩瀚的芦荡一望无际,碧绿的湖水在苇荡中穿流。阳澄湖的芦苇比我们这儿的高粱杆还粗,芦苇叶有如我们这儿的玉米叶,苇高都能过房顶,五、六米高的芦茎举着浅褐色的芦花,在阳光的反射下光鲜亮丽,硕大的芦花儿有一尺多长,像把大扫帚随着微风摇曳。株株绿苇相拥相抱、密不可分,别说十几个人,千军万马也能隐匿其中,茫茫的苇荡真乃天然屏障!


        说出来有些汗颜:我们东北的芦苇跟江南的芦苇没法比,大概不是一个品种吧! 坐着手摇橹船,听着船桨划着湖水“哗啦!哗啦”,穿行于湖道中,高高密密的芦苇丛在身边慢慢掠过,甚至伸手就能薅一把苇叶,那惬意不身临其境是体会不到的。穿着蓝底白花儿小衫的村妇,打扮成阿庆嫂的样子,边摇橹边讲解,我们边询问边琢磨令人半懂不懂的南方话。大概意思还是听明白了,生活在沙家浜的人们,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很畅销,旅游旺季像她们摇船的妇女,每天也有七百多元的收入,男人们更是闲不着,不难想象他们日子的富足。        


        沙家浜景区秩序井然,大型船、机动船、摇橹船各有各的游览区域,互不相扰;景区路牌上箭头标向——红石村,那是当年伤病员从芦苇荡转移去的地方。小街上人来人往,不算豪华的露天戏台正上演着京剧《沙家浜》片段,略微发胖的阿庆嫂表情丰富地唱着,唉!条件好了,阿庆嫂也长肉了。春来茶馆门前摆放着桌凳,供游人休息。昔日的伪军司令部刁家大院,深色的门窗把房屋显得暗淡冷清。

        人去物存,阳澄湖还在、芦荡还在、茶馆还在,是它们见证着沙家浜的流光岁月。郭建光走了、阿庆嫂走了、沙奶奶走了,是他们谱写了民族战争的壮丽史诗。


作者简介


滕敏杰,笔名敏捷,毕业于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龙江县作家协副主席。热爱文学创作,作品见于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