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李连义︱大高庄俗人故事之狗剩子

 陈晓春 2020-07-30

大高庄俗人故事之狗剩子

文/李连义

        我最近一次见到狗剩子的时候,他正在一家丧局上摆撰,我问他你还认识我吗?他直摇头。一会,县法院的副院长,也是我们发小的何疯子问狗剩子认识他不?狗剩子说,认得认得,不认识自己家门朝那,也不可能不认识德高望重,秉公执法的法院副院长啊。从这件事上,我有个深刻的体会,现在的男女,不管是缺根筋的,还是少根弦的,眼睛都往上看。

        认识狗剩子还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上体育课排队,狗剩子和管区书记的儿子撑了老婆架子,狗剩子吃了亏,回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守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狗剩子的母亲鼻涕一把泪一把:他们一家上推五代都是贫雇农,老四更是吃村里一个在煤矿当工人家的狗剩才活下来的,谁要欺负他们家就是和贫下中农过不去,我就会和谁拼个你死我活。校长见遇到的不是善茬,好说歹说,直到把自己的米缸里已经见底的大米给她挖了两碗,狗剩子的母亲才气呼呼的离开。这个吃狗剩才活下来的老四就是狗剩子。

        狗剩子初中读了一年就不读了,跟着他的大哥做买卖。他的大哥曾经干过公社的石料厂,砖瓦厂和煤矿,改革开放初期就辞职下海,专门往东北等地贩卖生姜花椒山楂等土特产。狗剩子主要从事看货的营生,有时这些土特产需要陆运,狗剩子就和司机作伴,名曰押车,实际是监督司机途中捣鬼。司机都不是吃素的,晚上住宿的时候趁着狗剩子睡得死猪一般也没少黑拉的货物,到了目的地只能算正当的损耗而已。

        跟着大哥干了两年,狗剩子只是混了肚儿圆。见大哥抠,狗剩子就不干了,跟着二哥干建筑。他的二哥和村里的两个有建筑工作经验的人成立了一家建筑队,专门在村庄周围干些砌墙头垒水沟的活,狗剩子就在建筑队里找了个干小工的活,无非就是搬砖搬瓦挑水和泥。刚去的时候,狗剩子很勤快,时间久了,就和大多数工人一样开始磨洋,因为狗剩子亲眼所见,他的二哥经常和他的二嫂交杯换盏,吃剩的猪头肉即便倒在村东的臭水沟里,也不会端给他和母亲。于是他经常在二哥的背后暗骂“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因为对剥削阶级有刻骨的仇恨,二年之后,狗剩子就和二哥“拜拜”了。

        他的三哥在村南的山岭路边开了一家炒鸡店,狗剩子就来到这里打杂,劈柴买菜打扫卫生什么的,有时候也帮着在这里吃饭的司机卸炭什么的。那个时候,饭店已经变样了,进店的客人不仅仅为了填饱肚子,更多的则是和饭店的服务员打情骂俏,时间久了也会干一些过分的事情。狗剩子的三哥也从附近的沂源新泰找了几个模样还可以的服务员,新泰的一个叫陈红,一进店就和狗剩子对上眼了,只要狗剩子的三哥不在店里,陈红就和狗剩子卿卿我我的,有时店里来了客人,如果点陈红进了单间,狗剩子不到五分钟就进去一次热情服务,经常弄得顾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花冤枉钱。直到他的三哥和这个叫陈红的姑娘滚了床单,有了“夺妻之恨”的狗剩子趁三哥和陈红进城的时候,把店里值钱的东西搜刮干净就走了。

        或许三哥的“夺妻之恨”受到的打击太大,一个时期狗剩子就像掉了魂一样,经常在村后的河边徘徊,有时愣不正的会朗诵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次在集上,他看见一个姑娘面熟,就尾随人家,一直跟踪到姑娘的村里,通过咨询姑娘的邻居,咨询村里的妇女主任,确认她不是陈红,才特别懊丧的回到家中。

        他在乡镇企业当厂长的大姐夫就把她安排到钢管厂,问他想干什么?他说想干食堂。大姐夫就安排他进食堂当了厨师。自从干了厨师,他经常干些韭菜不洗炒鸡蛋,苦胆不摘就炒鸡的厨艺,不但当厂长的姐夫拉肚子,时常在这里换换口味的镇工办主任,分管工业的副镇长也没少拉肚子。大姐夫见是狗剩子捣的鬼,就把他调到加热车间,还没报到,狗剩子就辞职了。

        去了二姐夫的养猪场,狗剩子什么也不干,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猪圈观察猪吃食时的表情,然后根据猪的表情到养猪场的伙房安排给猪配饲料,他这一招还真灵,猪吃了他配的饲料疯一般的上肉。他二姐夫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在钢管厂的时候经常见领导吃饭,领导的表情代表对吃什么饭菜的满意度,领导吃高兴了就会在钢管厂的招待所里睡上半天。猪吃饱了不是目的,吃高兴了才会坦然而睡。睡好了,睡久了,才会上肉,养猪才挣钱。他的二姐夫忙说,有道理,有道理。

        遇上那年禽流感,他二姐夫的养猪场也没有躲过这场厄运。养猪场垮台后,狗剩子在家里闲了一段时间,想想这些年跟着五位亲人都干过了,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狗剩子就总结出来,越是亲人越坑亲戚,他觉得理所当然。在家闲了半年,通过认真的市场考察,就约着村里几个吃闲饭的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狗剩子负责白事分会,专门在丧局摆撰。人们问狗剩子为什么喜欢这个工作,狗剩子回答,一个家庭和睦不和睦,儿女孝敬不孝敬,从丧局上一看便知。我愿意在丧局摆撰就是喜欢了解一个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孝子贤孙的基本素养。而且,文化的传承最能从丧局上体现出来,喜事则不可能,很多喜事是不得已而为之,虚假的太多。所以我喜欢从白事上了解文化的传承。

        但是,我认为,目前不管干什么,虚假的成分太多。狗剩子,你说是不?


作者简介

李连义,笔名若愚先生、颖之、杨柳,1967年7月生,山东莱芜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第十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莱芜市首届十佳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无官员后台,无富豪父母,无本科学历,无豪华别墅,无不劳而获,靠自己打拼,靠辛勤劳动,靠刻苦学习,靠朋友关怀,为实现价值,为自我梦想,为徒有虚名,不阴奉阳违,不优柔寡断,厌烦阿谀奉承,常在工作中遭受挫折而为人正直、不卑不亢的一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