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考︱大丰陈姓由来考

 陈晓春 2020-07-31


大丰陈姓由来考

 文/陈相怡

大丰陈姓源起首推陈天福。

陈天福,苏州阊门人,字佑之,排行九二,世称“九二公”,娶当地孔氏之女为妻,后世称其“孔老太君”,生二子名本富、本贵。

元未明初,义军迭起,相互攻伐,时局混乱,为躲避战乱,陈天福首先由苏州阊门迁至白驹场狮子口。祖辈流传有两种说法:一.天福兄弟四人先在盐城伍佑生活两年,后兄弟分流,陈天福则来到白驹狮子口,后又东迁至现在的民窑一组定居(当初此地叫小洼,属白驹关帝庙庙产田地)。二.陈天福兄弟四人共同在白驹狮子口生活两年,在盐帮扎牢根基后,老大陈天球带另外两兄弟北上伍佑等地定居,而陈天福则留在原地。不管哪种传说尚可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陈天福到白驹场是大丰陈姓第一人。

陈天福一生打工务农,但他幼年时在苏州上过学堂,识文断字,在当时盐帮派系中算是有文化、有头脑,会出主意,办事活络的人,所以定居后盐帮中有一班人听命于他。用现在的话说,混得还算潇洒。只是他死后并没留下多少资产与遗物,其葬坟及家庙祠堂均较简陋,坟和其二子本富、本贵葬在一起,位于现白驹砖瓦厂东北角边。该三位祖坟现己平整,但棺木均未挖掘。其家庙位于民窑一组东南河边,庙分三间,天福公神位居中,东间是长房本富神位,西间为次房本贵神位,后裔祭拜均分摊行礼。解放后在“破四旧”运动中庙被拆毁,近几年才由住在附近的后裔在原址修复(但附近的后裔均不知庙主为何人,只知道是陈家老老祖)。

天福“九二公”的世族宗谱,于明嘉靖年间由后裔建立,一直由大房收藏,据其十八世孙八十八岁陈荣柏回忆,抗日战争年代,日本兵铃南班长和士兵铃东追杀陈荣柏之大伯父,追到大伯父家没有搜到人(即现在的沿堤2队),就滥杀无辜,用枪上的刺刀一下刺进其母的胸膛,并放火烧房,其实他大伯父就躲在离家不远的条沟内,见日本兵一走,火速回家抱起血泊中的母亲就奔出求救,没顾得上放在柜台香炉边的世族宗谱及先祖牌位(木祖)。所幸鬼子的刺刀是从侧面刺入,仅刺进其母乳房,流血虽多,并没生命危险,后她尚健活多年,但其家中收藏的世族宗谱从此泯灭火海。

解放前,“九二公”后裔各房先祖凭记忆和传闻编著各房简谱,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两次运动中被收缴失落,存世几乎为零。“九二公”陈天福谱系堂号为“颖川堂”。此为大丰陈氏由来的源流之一。

大丰陈氏的另一个由来是陈德忠。

陈德忠,字次望,世称“德公”,系张士诚自立“吴王”时“吴国”太仆丞鄞公之长子,生于元朝至正登基之年,官至天雄军武信浑节度知。朱元璋征讨张士诚至苏州城破,德公在“苏州大赶散”中被强行迁出,辗转来到陈家滩,成为白驹陈氏又一始祖公。

张士诚曾与朱元璋结拜为异姓兄弟,携手抗元,张占据南接绍兴,北逾徐州,西达汝、颖、濠、泗,东临大海,纵横2000余里,这是张士诚事业上的鼎盛时期。后因军事上连连受挫,“步骑不敢出广德,舟师不敢溯大江”,为了摆脱困境,一度接受元朝招安,官拜太尉。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称“吴王”,部队改称“天雄军”。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两大将率军前来征讨,围困苏州城达十个月之久。由于百姓拥护张士诚,军民齐心守城,明军久攻不下。最后两军决战于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七月,平江城中弹尽粮绝,城外死伤遍野,终于城破国亡,张士城被俘至金陵(南京),后自缢身亡。

据平江志记载,陈德忠时在张佐丞麾下,任天雄军武信浑节度知,佐丞兵败,德公因伤未能追随北撤,即落草为民。朱元璋得胜后,仇恨吴地百姓拒朱助张,下令将天雄军将士及大批苏州平民百姓统统驱赶至边远荒漠地带以泄恨,即史称“洪武赶散”。

德公父亲陈鄞曾任张士诚的太仆丞,德忠公又在张士诚所部当官,自然属重点赶散对象,其时德公在苏州已有妻室并生有五个儿子,但是“赶散”规定不许携妻带子,他只得和所有被赶迁的人一起被押解至江北通州,监守官将被赶迁的女子统一用麻袋套住头,强迫赶迁男子抽领一位回去过日子。德公无奈抽领一人,竟还是黄花大姑娘,但满脸是麻子(即以后的陈门宗氏老太君),两人在南通被监视居住三年,觉得回苏无望,为摆脱监视于1373年决定北上白驹兴化界定居(现在的陈家北滩)。来此落足的另一个因素是“九二公”己在此定居,德公和九二公是近门堂兄弟(根据苏州大赶散的时间计算应比陈天福晚二年到此)。德公在此又与宗氏生育五个儿子,后来白驹陈家大庙五族分庙就是以这五兄弟而为立之。

德公年过半百以后,曾回苏探亲,苏州的夫人并未改嫁,一直在家守候,五个儿子也均长大成人,因苏州妻儿阻拦,德公终久未能再回陈家滩。陈家滩后人也去苏州理论追讨,但遭到苏州五子强辞拒绝,以致双方不相往来。

陈家滩起初只有北滩,德公定居以后,因经营盐业受欺,且帮派林立,争斗不断,决定另图产业,一来他熟悉苏州纺织,二来在赶散出来时也带了些银两,故开始发展染坊。经过多年的艰辛与努力,陈家滩印染兴旺无比,名赫八方,子孙也兴旺发达,故在小河南岸开发了陈家滩南滩,周边三千多亩良田均属陈家所有。相传直至明嘉靖年间,因家族内部纷争遭同门小人忌妒与暗算,印染业才日渐衰落,后裔四散买田种地。

德公一族修建了陈氏宗谱和陈家大庙,宗谱续联了苏州陈氏宗祖,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公元1932年曾以伍拾大洋聘请白驹有名的修谱先生施六子(音)重新修订,适逢日本鬼子扫荡白驹,施六子失踪。有传被日本鬼子打死的,有传潜逃外地的,从此世族老宗谱再无下落。以后各门房根据看过老谱的先辈回忆续编了各门的简易家谱。解放后又经过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的数次运动,除老四房保存残谱外其余均己失落。老四房家谱因是先祖凭记忆所编著,明显有多处失忆。德公谱系堂号为“星聚堂”。

因此,陈德忠和陈天福两堂兄弟,乃大丰陈姓之始祖。后来三龙陈姓为九四公陈天锡(天福四弟)支系迁入。

大丰陈姓从先祖一世至十三世,没有上辈与下辈传承排序的字号规定,只有同辈兄弟间的排列,十四世以后才兴行字辈传承(如永远相林等)。因缘自一脉之同祖同宗,故天福和德忠两族后裔混联排序,致使后辈难以区分识别及查证。至于陈家滩老五房(大部分后裔住兴化合陈地域)他们的世序排列又比之小了一辈,即远字辈为十九世,相字辈为二十世,但族内世系不乱,此属各门房先祖排列编续的问题,只得存疑于此。

陈相怡 采访编撰

(本文曾刊载在2018.7.7大丰日报第三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