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爆了!浙江深山惊现三百年客家村

 369蓝田书院 2020-07-31

三百年客家古村

这里有参天的古木

这里有独特的木排楼

这里有奇异汀州风俗

南洞风情



仙宫湖畔,库北山区,沿着九曲十八湾的盘山路,两旁一片片树林翠屏千叠,一条条林带逶迤连绵,高处远眺,在绵延起伏的山脉层峦叠嶂中,有这么一个村落,它如劲松一般屹立在群山绿野中,仿佛与大山一体自然生长,融合得完美无缺,古朴典雅的风格把时间推前了两个世纪——它就是南洞村。



南洞村位于浙江省云和西北边沿处,北邻松阳,西接龙泉,海拔600余米。南洞村乃是云和黄氏最早的发祥地,黄家村至今无外姓家族,南洞黄氏乃唐昭宗时百十九世祖峭山公第九子之后裔。一带这莽莽群山之中的全部是“汀州人”,他们从福建汀州迁徙过来,至今“作客”云和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踏入南洞村,村口一排水杉高耸入云,环顾四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如忠实的门神守卫了村落三百年的安宁。鸟鸣山愈静,水流村更悠,村中蜿蜒而下的是一条欢腾的涧水,瀑布倾泻之处,形成了一个秀丽的盘景,这是山涧汇聚的天籁之水,云露凝萃的甘露之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繁衍不息。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南洞村一个绝妙的外景地。迷雾之中的村落,仿佛来自远古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暗黄色的土墙参差洒落,点缀周围翠绿的森林。古色的木屋如浓重的油彩,构就了立体的空间。环抱村落的是浓密的树林,远胜于花团锦簇的壮观。



村后一笔重重的浓绿蓬勃生腾,那是荫佑黄氏三百年的风水林,古老粗壮的枝干骋目可及。你看,那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又一抹青色的彩虹在随风舞动,最终,你分不清是烟是雾……


↓ 数量不多的14年白酒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客家建筑



南洞村作为一个客家古村落,沿袭了客家一贯聚集而居的典型印记——客家排楼。木排屋是客家建筑的延伸,从结构上很讲究和谐对称。村中随处可见的排屋皆有着墙身厚、屋梁高等特点。



家家户户并排建屋,左邻右舍墙瓦相连,每逢雨天,村人也不担心零被淋湿,因为只要沿着左邻右舍屋檐下,不管怎么走,都是能走到自家排屋下。



登高而视,依山而建的层层排楼、古色的木窗、土墙、石阶构成一个弧形的村落,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精细的客家风情的雕梁画栋铭刻着客家人的记忆,而排屋上印着繁复花纹的木窗上雕刻更是雕刻着客家人迁徙的过往……



排屋前有空旷的禾坪,四周种植高大植被,整个排屋像是一个巨型堡垒,让南洞村这个古老的村庄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三百年来保持着它一贯的安宁。

祭祖文化



在南洞村这一带的客家人皆为福建汀州支系。尽管迁徙多年,血液里却依旧流淌着浓烈的客家意识。在南洞村一众客家文化中,最精髓的莫过于祭祖文化。



据《黄氏族谱》载: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自闽才溪迁本南洞开创兴居。黄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黄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云和县云和湖畔南洞村,该宗祠在村落的至高点,俯视全村,已荫佑了十余代裔孙的安祥,屋后大片的古木是涵养宗祠的脉血。



宗祠大门上方悬挂铜色的金属牌匾,魏体书“黄氏宗祠”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的苍劲辉煌。走进大堂,正面是四块大型的古铜色金属牌匾,在烛光中熠熠生辉,庄严肃穆的气氛油然而生。两侧立柱贴满红纸手书对联,体现了黄氏的精神文化传承,其中有“读书明理知天下,通史求真鉴古今;处世尤记宗祖德,贻谋惟望子孙贤”。



每到八月十八日,南洞黄氏举行祭祖大典,这是南洞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无数裔孙们,在当日必定会聚故乡,祭拜先祖,感受桑梓的温馨。香烟弥漫的祠堂,大鼓擂起、锁呐吹响的一刻,传统的祭祖大典开始,裔孙们带着无限的崇敬和感恩,上香跪拜,祈愿安康幸福、财丁两旺。

汀州风俗



在那一幕幕传统祭祖仪式中,有一种不得不提的风俗——汀州吹打。汀州吹打是盛传于康熙年间闽西汀州移民中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如今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南洞村,汀州吹打由大小唢呐、二胡、越胡、板胡、锣、鼓、钹等传统乐器组合而成。每逢红白喜事,村庄的村民都能组成吹打乐队,增添强烈的喜庆或哀悼气氛。代代相传的古老民间艺术,体现了汀州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排屋,老巷,古树延伸的是一段又一段远去的历史;宗祠,家训,族规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南洞人。漫步村庄,望着那些镌刻着岁月沧桑的客家建筑、曲曲直直的古街古巷、悠然自得的淳朴村民,内心宁静而祥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