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语语言] 德语中关于“建制主义“,“建构主义”等几个容易混淆的单词

 吕律德语老师 2020-07-31

德语国情课,我讲国家理论(Staatstheorien)的时候, 在讲到“建构主义”(Konstruktivismus) 国家理论的时候,我也提到了“建制派”,当时我把建制派仅仅解释为“香港建制派”,Pro-Beijing Camp, Pro-Establishment Camp,即指香港拥护或支持香港特区现有建制以及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政党和人士。

但是我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所以今天补充几个和“建构”“建制”相关的容易混淆的单词,解释一下。

n Establishment 建制派

m Konstruktivismus 建构主义 (以皮亚杰为代表)

m Konstruktionismus 建构主义 (以派帕特为代表)

m Neo-Institutionalismus  新自由制度主义

前年的美国大选中,经常出现一个单词The Establishment,这就是“建制派”,比如共和党建制派,民主党建制派,原意指的是比较传统的,温和的保守派,长期在美国两党中掌握较大的权利,并处于政治上的考量,愿意做出较多的妥协和让步来保持低位的精英阶层。

这是“建制派”The Establishment。

那么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Sozial)Konstruktivsmus,即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也称为“社会构成论”,是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种国家理论,关注行为体和结构的互相建构,注重社会规范结构。

而这个单词Konstruktivismus是从教育学衍生而来,是作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学习理论,只要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适当地扮演支持者的而角色。

Piaget

教育学中,建构主义Konstruktivismus,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Piaget, 即皮亚杰,这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Papert

而他的学生西蒙-派帕特 Papert,著名的教育信息化奠基人,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近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之一。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建构主义理论:Konstruktionismus 理论。

西蒙的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于1968年发明的LOGO编程语言(LOGO programming language )。 1970年与其同事合著了人工智能著作《认知器演算法》(Perceptrons)。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一直致力于通过LOGO语言帮助儿童成为他们自己“智力建设”的建设者。

在其1980年出版的著作《头脑风暴:儿童、计算机及充满活力的创意》Mindstorms.Children, Computer and Powerful Ideas)中,他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建构主义观Learning by making,在他看来,好的教育不是如何让老师教得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西蒙·派珀特把计算机作为帮助学习者形成算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锻炼智力的强有力的工具。

一言以蔽之:

m Konstruktivismus von Piaget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强调由内而外的个人知识模型的改变,强调同化,

m Konstruktionismus von Seymour Papert 派帕特的建构主义强调由外而内的个人知识 模型改变, 强调调试。

最后说 m Neo- Institutionalismus, 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制度主义”,意即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us: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强调合作理论,认为合作是普遍的,主张互相调节,协调性合作。

这也是欧洲及欧盟政治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