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商越高的人, 其实就越不会二面讨好

 看书之家 2020-07-31

看书之家

    提起笔想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对于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不认识。

    不过,他有一首很出名的诗,想来应该有无数人品读过。)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据说,这陈子昂生平有一大得意之事。

    按唐书所述,在武则天治下曾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

    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据说,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

    凶手是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当时徐元庆的身份是该驿站里的一名服务人员。

    一个小小的驿站服务员,却谋杀了一位在职高官,这显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新闻,顿时将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

    当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后,很快就查清了案件始末。

    标准答案是徐元庆为父报仇。

    原来,赵师韫曾任下邽县尉,后因犯罪被赵师韫正法。

    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逐是选择了隐姓埋名,到这一家驿站做起了服务员。

    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赵师韫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也借此抓住了机会,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赵师韫,报了杀父之仇。)

   案件倒是查清了,不过,却也在当时给众人出了一个不大却也不小的难题。

    要知道,唐代初讲究的是以德治国。

    那在这案件中的凶手徐元庆,到底算是孝子还是凶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当时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予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因为,尽管徐元庆杀了人,但他杀人的动机高尚,出发点良好,在讲究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朝廷应该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 

    就在这时。

    陈子昂力排众议,提出了他的观点。写下了一篇《复仇议》据说后来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陈子昂的观点或是说意思很清楚,徐元庆谋杀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当然毫无争议地应该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将杀父的仇恨记在心间,誓与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

    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在当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最后徐元庆这案件,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给了结了。 

    这是一件很出风头的事情,好像面面都讨了好,也都说得过去。

    但,真是这样吗?

    历史,或是说时间总会给人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就好像在后来,陈子昂他的这个看似无比完美的观点,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给驳得一无是处。

    柳宗元认为,陈子昂逻辑混乱,大脑不清,当初,陈子昂所写下的那一篇《复仇议》完全是错误的。

……

    柳宗元说:“徐元庆一案的要点在于徐元庆的父亲是否真的有罪?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有罪,那么被县尉正法就是罪有应得。

    既如此,那么父亲有罪而被诛就是天地正理,而徐元庆却执意为父报仇,谋杀朝廷命官,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杀之是应有之义,又怎能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颂扬他的一片孝心。

    反之,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无罪,那赵师韫就涉嫌草菅人命,这样的恶官被徐元庆杀掉也就毫不足惜,徐元庆的行为在客观上也就是为国除害。

    所以,徐元庆不但不应被杀,而且还应予以表彰。

    在这二点中,徐元庆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二者只能居其一,一个人决不可能像陈子昂所分析的那样既有罪又无罪。

    柳宗元因而断定,陈子昂的分析看似滴水不漏,实则精神分裂,其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多元论,逐是他的建议最终也只能扰乱人心,让人无所依从。

    柳宗元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驳复仇议》的文章,据说也同样被作为定论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写这一个故事。

    是希望能透过故事,或是说历史,去述说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不错,这世间五彩缤纷,从来都不只是拥有黑与白。

    不过这一点,却从来都不是针对做事。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或是说任何一个决策,其实都包含有正反二面。但,人就只有一个,就好像选择或是说决策,通常都只能拥有一个。

    逐是不可能说,二面都能让你握到的,而你也只能选择其中一面,若是贪心,想要二面都拥有,那往往只会鸡飞蛋打,什么都不可能收获得到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将这一篇文提名为智商越高的人,其实就越不会二面讨好

    因为经历越多懂得越多的人,就越是懂得,想要真正的得到,就首先得学会如何去付出或是说舍去,末了,才能拥有资格去谈收获。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