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黄庭经学习教程(版权归林泉书院所有)

 攸州刀郎 2020-07-31

第一部分 风格特点

李白为他的好友贺知章还乡时写了一首送别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诗中提到了《黄庭经》。足见《黄庭经》是非常有名的,是文人墨客案头书箧里的珍宝。

《黄庭经》是王羲之小楷的经典代表作,上承钟繇,下开智永、虞世南、元明诸家。该帖明显取法钟繇,保留隶意,但与钟繇相比,摆脱隶书束缚多一些,更加流便妍美。其字势方中带扁,左收右放,呈左右舒展的横势,整体古茂俊逸,欹侧多变,因势布形,错落有致,既沉静端庄,又轻灵飘逸。

据笔者学习王羲之小楷的切身体会,在现存王羲之小楷作品中,《黄庭经》最具代表性。与另一件名作《乐毅论》相比,更富有晋楷艺术性,更有学习价值。个人以为《乐毅论》是王羲之写给王献之小时候的范本字帖,是写给小孩子学习的,端庄工整,法度有余,趣味不足,《黄庭经》是写给道士的道家经典,与道家的气息非常契合,其气清虚怡逸,意态闲适。另外在笔法、结体的丰富性、多变性来看,《黄庭经》也更胜一筹。第三,从现存版本来看,安思远藏本更接近《乐毅论》的风格和原貌,但是安思远藏本损毁严重,仅存21行,300余字。保存最完整最有名的是褚遂良临本,但临本经过了褚遂良的二次加工,明显烙上了唐人痕迹,还是不及晋楷的神韵。而黄庭经流传下来的版本比较全,60行,1200余字,最著名的当属《鲽砚庐本》和《星凤楼本》,较好地保留了《黄庭经》的艺术特色。

后世的小楷名家无不学习《黄庭经》,如虞世南、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王宠等,他们都有临本传世,成为后世学习《黄庭经》的重要参考。

第二部分 笔法探秘

笔法主要指笔画、偏旁部首的写法,至于笔画之间的衔接、搭配、分布主要是结体方面。笔法是基础,笔画好比零部件,零部件不完美,很难说成品会完美。

(涉及版权,此部分略。加关注,私信免费索取)

第三部分 精讲精练

前面没有单独讲字的笔顺、结构,本部分通过逐字临写,指出重点注意事项,如特殊的笔顺、结构特点、笔势、韵律、神采等。书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只有落实到每个字的具体临写上,才有指导意义。

(涉及版权,此部分略)

第四部分 书学心法

对于书学心法,不必神秘化,我用四个成语来概括:

第一个成语是“熟能生巧”

欧阳修的《卖油翁》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学习什么技艺,只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用心领悟,就一定能达到高深的境界。“此无他,唯手熟耳。”

再比如,一个职业球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区别在哪里,职业球员对打球的整套动作和技巧进行分解,然后逐项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每一个动作都要练成千上万次,直到准确、熟练,形成运动性记忆和条件反射。而业余爱好者则缺乏这样的系统性、专业性训练。

书法说到底也是一门手上的技艺。需要对用笔、结体、章法等进行系统性、专业性训练。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怎么临帖,一开始必须写得像,越像越好,临得像说明笔法、结构、章法写对了(这里先不谈意临的问题,这里只讲实临)。怎么临得像,就是一个字反复练习,写完一次与字帖对比一次,看哪些地方不对,包括笔画的起笔收笔处、长短、粗细、位置、角度、衔接等方面,不对的地方在下一次改进。如此反复进行,达到熟练的程度,形成肌肉记忆和下意识,能随心所欲地把眼睛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最终落实到手上,写在纸上。从出土的古人练习书法的残纸上,我们看到,古人就是这么做的,一个字写几十遍,上百遍。

除了单字的练习,还应该通临。通临的好处是加强书写性,提高章法的处理能力,增强对作品风格、气息的理解与把握。就好比学一套拳法,既要对单项动作分解练习,又要一气呵成地把整套拳法打出来。

第二个成语是“眼高手低”

从人的生理功能来讲,人的手永远跟不上眼睛。眼力提高的速度总比手的表现力提高的速度要快些,眼睛看到了,手表现不出来是常有的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勤动手,苦练手上功夫,让手尽力去追上眼,缩小它们的距离。

第三个成语是“熟视无睹”

人的观察能力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有时眼睛看不到、看不准,或习惯性忽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多读帖,要仔细看,反复看,看了就要练,不练也白看了。

第四个成语是“心明眼亮”

功力不到,修为不够,心里没有,眼睛也看不到。这说起来有点“唯心主义”,但在艺术领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你对韵律、节奏、气息、神采、风格这些书法内在的东西知之甚少,你眼睛怎么看得到呢?只有你心中明白了,你的眼睛才能看到,借用一个成语“心明眼亮” 。所以除了反复观察,反复练习之外,要加强审美修养、艺术修养。

王羲之黄庭经学习教程(版权归林泉书院所有)
王羲之黄庭经学习教程(版权归林泉书院所有)
王羲之黄庭经学习教程(版权归林泉书院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