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22】任建昌 | 我的人生与《人生》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读一本有心得的书,为人生的旅程加油。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我记住了这句话,与路遥的《人生》发生了际遇,这句经典的话就印在《人生》的扉页上。于是,我便以我自己的理解与兴致一边品读《人生》,一边感觉人生。

路遥的作品在那个时期很有召唤力,忠于他的读者(那个时代还没有“粉丝”之类的词)很多,只要有点儿文化思想的人都读路遥,老太太也读,我本家的四爷跟我抢着读,四奶奶丢下她手里的《古代诗歌作品选》凑过来:让我看看。就这样,路遥在我的周围以他作品独有的典型性、独特性、社会性、教育性和可读性创造着我们那一帮人神圣的路遥时代。

爱情、事业、前程、体制、流俗、命运,彼此割裂又彼此搅和,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高加林、刘巧珍作为《人生》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多舛的命运当然避不开作者制造的社会矛盾。在他们生活的小村庄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一张无形的网,高加林一直想挣扎着潜出去,刘巧珍也想跟着潜出去,但他们却始终挣不脱来自方方面面的纠绕。当情节推着高加林的人生理想、追求,被无情的高明楼们摧毁与击伤的时候,刘巧珍举着最美村姑的招牌一直在圪梁梁的远处施放爱情。她就这样拥着自己“全副武装”的美好向高加林走来,她一定要走进高加林的心里,她必须踩着高加林的脚印去飨她人生的爱情的释怀。善良有时是最无助的弱者,好在善良和美好的爱情在自私者施加的残忍面前没有沉沦,求变求进的高加林将自己的人生和巧珍的爱情结合起来,非常温暖的向那张无形的网发起奋力的抗争,于是,希望和一再提示的诸多希望便在他们仿佛的天空翻云覆雨。情节营造的时事注定了巧珍爱情的悲怆,她不止一次或又一次的窥视着高加林追求泯灭的无可奈何,但她依然坚定的驾驭着一片琴心的爱情方舟驶向了高加林的心岸。此时,文化、地位纠结的病缘巧遇了与高加林有着志同道合的黄亚萍,高加林的悲剧就这样缥缈一声瘫倒在刘巧珍最伤心的情怀里。悲剧表达的思考,打碎了美好的愿望,考量着人的意志,考量着决意要抢注现实的人生。

我,不仅仅是我,和《人生》长得非常的相似,有过光天化日的关照,也萍聚过像梦一样虚幻的泡沫。就在美丽的境况来得太突然时,你毫无准备的幸福感觉一直不敢袒露出来。我承认我胆小,我的其他人呢?人都想活的锋芒,却都害怕在锋芒到来时卷刃。老四爷问我:读罢巧珍有什么感觉?我心流泪,其实我想说流血。但我却非常私密的想像着像巧珍一样的姑娘,从我的面前走过,还希望她走过去向我回眸一笑,多好!善意的同情总是在需要善意的地方获得一些回馈。老四爷是一介儒生,四书五经熏陶的问话里有他文化上的反复琢磨。他为什么拿巧珍问我,高加林呢?他知道什么最能抵达我心灵的敏感之处,什么最能让我与之共鸣。

我的人生还是我的人生,《人生》可以照映出一些“我”来,如果要做到救赎一个人,那就需要读很多的书,需要走很多的路。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意。

《人生》的扉页上印着一句《早晨从中午开始》里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这是为什么呢?我扪心自问,我必须反省我的人生。          

任建昌    昵称水木沁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签约创作员,曾获“中国梦,劳动美”林州全市职工诗词创作一等奖,中华散文网“相约北京”诗歌创作一等奖,2016年获全国文学艺术精英人物称号,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安阳日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羲之书画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红旗渠文学等。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