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伟天英 2020-08-09

不管人性的弱点有多么的明显,但人都同情弱者。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刘巧珍至今还能让读者念念不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为爱情低声下气,付出了一腔真情,却被心爱的人无情的抛弃了,因而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人生》发表快四十年了,这部作品仍然让我们那一代人耿耿于怀,丝毫没有被时光稀释淡化,什么时候翻出来阅读都津津有味。

当年通过收音机,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恋爱故事传到我们耳朵,既让我们激情满怀,又让我们怅然若失。如今回味这个爱情故事,心里依旧不是个滋味。

刘巧珍的遭遇使许多人泪流满面,为她的多情,为她的善良,为她的软弱,也为命运对她的不公。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网络图片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路遥笔下的刘巧珍既有前卫豁达的一面,也有守旧狭小的一面,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她自我意识的淡薄使她在爱情上缺乏一种自强自立精神。尽管她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束缚,奋不顾身的追求自由恋爱,但她的思想和观念始终没有走出农村这个小天地,自始至终认为婚姻就是女人依附男人。她的悲剧性格就是把自己约束在农村妇女这个圈子里,按照这么一种乡俗确定自己的爱情方式,实现其爱情的愿望。但是,在追求这份爱情失败后,她没有绝望和自暴自弃,而是坚强的选择了现实。

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不是互相倾心,平等相爱,而是从一开始刘巧珍就是一个倒追角色,到最后竟然成了一个乞求角色。这样的爱情注定会失败。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网络图片

高加林始终是一颗城市心,整天思谋怎样远走高飞,刘巧珍始终是一颗农村心,时时处处想的是嫁个如意郎君,在黄土地上居家过日子。心与心的距离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

心若在,梦就在;梦若在,情就在。高加林心没在农村,梦自然不在农村,爱情会在农村?

心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刘巧珍热爱的是乡下,高加林热爱是城市,一个人只有一条根,只能深深的扎在一个地方。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后人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后面加了一句:“志不同不相为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志向不同的人无法长久做朋友。也比喻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长久共事。

巧珍一心一意想实现与梦中情人高加林能够生儿育女,男耕女织一辈子。但是她忽略了对方是一个有不眠的野心和远大的目标的血性青年。刘巧珍明知道高加林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还天真的用她无微不至的真情和善良去感化他。

要知道,野心的本质是不安分和不可驯服,其叛离的天性是任何柔情蜜意都拴不住的。刘巧珍如果能及早醒悟这一点,不至于落到情飞心碎的田地。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网络图片

按农村人选择妻子的标准,当时的刘巧珍确实是个独当一面而又独一无二的顶尖妻子,是一位持家过日子的贤妻良母。在农村这个圈子里刘巧珍无可挑剔,同时她身上也汇聚着大多数中国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

巧珍是一个相貌出众,温柔善良而又善解人意的农村姑娘,她在高加林的教师被人顶替后最落魄的日子里陪伴他走过了一段人生的灰暗时刻,她不顾亲人的反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以自己真挚热烈的爱情温暖着自己的心上人。她对高加林心心念念,至死不渝,即使后来高加林无情的抛弃了她,她依然心疼他,依旧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

巧珍唯一的缺陷是没有文化,但是,这不是她爱情失败的全部因素,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巧珍至始至终在高攀高加林,从心底里矮他一截。就如著名作家张爱玲说的:“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在巧珍的内心深处,渴望和高加林结合是一种近乎乞求的奢望,而不是争取。在感情上,她缺乏一种独立的精神,她不是通过自己的优秀来吸引对方,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是用一种无私的爱去感动他人实现自己的目的,恰恰是这种无私的爱纵容了高加林的不珍惜,甚至不屑一顾她的感情。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网络图片

张爱玲说: '一个女人,太四平八稳了,端正的过分,始终是不可爱的。'

但是,一个女人过于积极主动,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去倒追,遇上一个心有灵犀的人,会获得幸福,遇上一个心不在焉的人,感情就会被浪费。

巧珍在追求高加林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乞求的位置上,从第一次有意经过高加林面前给他递甜瓜,追着高加林去县城跟集替他卖蒸馍,并一再坚持和他一块回村,掏心掏肺向他表白。这一连串的爱情攻势,让高加林在猝不及防中接受了她的感情。可刚刚分开,高加林就懊悔了。路遥这么描写高加林当时的心情:

高加林进了村子的时候,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

刘巧珍也许根本没考虑高加林是个什么心思,在分开时还央求他再亲她一下:

在分路口,巧珍把提包里的那条烟掏出来,放在加林的篮子里,头低下,小声说:“加林哥,再亲一下我……”

爱情,也应该讲究技巧,在对方尝到爱情的滋味后,冷却一下温度,让其有了冰凉感、饥渴感,再提升一下温度,也许还会心心相印。

刘巧珍之所以换不来高加林对自己同等的爱,就是她持续不断的在讨好他和乞求他,让他在应接不暇的感情溺爱中滋长出了挥霍感情的任性。高加林之所以没有最终选择和她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两人在文化精神沟通层次上产生距离,还因为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

读不够的《人生》,放不下的刘巧珍

网络图片

刘巧珍对高加林爱的那么迫切,那么真挚,也那么的使人心疼。在高加林进城工作的那一刻,巧珍也许已经预感到他们爱情的结局了,分手时再一次乞求高加林说:

“加林哥,你常想着我……”巧珍牙咬着嘴唇,泪水在脸上扑簌簌地淌了下来。加林对她点点头。“你就和我一个人好……”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望着他的脸。加林又对她点点头,怔怔地望了她一眼,就慢慢转过了身。

《人生》虽然只是一个中篇小说,但给人留下的思考空间不比任何长篇巨著小,启人心灵,迪开未来的意义也极其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