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杨健发 丨 游泳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杨健发(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游泳”一词,在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不熟悉的,通常会说去“互水”了,“互”字用的对不对切不说,至少可以理解为是人跟水互动的一项运动,所以写成“互水”似乎也就有它一定的道理了!

      竟然有杂志上说过:人是由水里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理由是人天生喜欢在水里运动,并且最近有医院里推崇水下分娩技术,既可以减轻孕妇分娩时的痛苦,又说是回归到了初始的自然状态。这些理论靠不靠谱?暂不去做评说,人们对“互水”的喜爱却毋庸置疑。

      我村离洹河河道也就一公里多一点的路程,可谓是在洹水之滨长大的,村里及邻村有好几座水库,有了这些游泳所必须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学会游泳的人很多。而我的游泳技能是在家附近的一个小水池里学会的。

      一到夏天,水池里异常拥挤,站在池边,看着池里面会游泳的人们,潇洒自如地挥洒着四肢,特别羡慕,不由自主地脱掉衣服,下到池里了。毕竟有担心被淹住的恐惧,也仅仅是在较浅的地方湿湿身体而已,断然不敢涉足深水区半步的。终于有一天,实在经不住从岸头直接跳入深水区中自由自在畅游的那种诱惑,纵身从岸头直接模仿别人跳入池中较深的区域,结果还是被别人救上岸来,差点报销。据后来一个发小说他是救援的主力,也算是有救命之恩吧!但从此就学会了游泳,尽管不太成熟,但毕竟能游一小段距离,也算是大难不死后的收获吧!大概临渊羡“泳”,不如退而“纵身”就是这个道理!

      记忆中的洹河水清澈透底,并且常年不断流,水中螃蟹,鱼等水生物很多,夏天伙同玩伴到河中抓虾、螃蟹、鱼等,总会有收获。记的有一次我把手伸进浅水区石头下面的缝隙里,手被啥东西夹了一下,几个人合力把石头掀开,用手四面合围,一下就抓住了一只个头特大的螃蟹,再稍微努力一下就抓到了很多,带回去放到煤火边烤熟,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很不错的美味。

      学会游泳后的我,就不再满足于在村里的小水塘里游了,村大队水库及临近的水库里夏天几乎不间断去游,站在高高的水库边纵身跳进水里,游一圈上来再跳,特别刺激。有时把握不好落水的角度,会把肚皮“板”的通红,并且很疼,休息一会儿再跳。记得有一次刚站在岸头准备跳时,回头居然发现老妈从西边顺着路往水库方向走来,明显是担心被淹来找我回去的,吓的赶紧兜上裤衩,往回窜。回到家里通常会被很揍一顿,但第二天中午就又去了。那时候没有风扇之类的降温设备,空调根本就连听说过都没有,不去水里还真就没有有效降温的地方。

      夏天游泳被淹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为了控制学生游泳,老师下午上课前,先让班组长挨个去男生的腿上划道道,白色道痕特别清晰的,则视为去游泳了。学生大都会辩解在家里冲凉了。后来干脆上午放学后,让男生排队在大腿上盖上学校的公章,下午来到学校检查,印迹冲淡的,则定性为去游了,会被老师责罚。为了控制学生不去游泳,各种奇葩的方法都用过,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再后来有了专门用于游泳的游泳池,而原先“互水”的水库干涸,河水也混浊还经常断流。能游泳的小水池,也成了附近村民的垃圾填埋地。偶尔回到老家,便寻思着“互水”的地方,东坡大队水库加固硬化了坝堤,残存了一些水,正好可以“解馋”。八十多岁的母亲想必再也不会走到水库边训斥不让游泳了。

     我下到水里游了几圈,却发现再也找不回儿时的味道了。

 ——  The  End  ——

  杨健发     林州市横水镇人,职业瓦工。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