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江浦古街巷

 hazgh 2020-07-31

【东西大街】

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浚故沙河,置四闸,建粮仓,设船厂,设户部公署工部分司于今纪家楼小学以东,市二中以北。永乐十三年建,有房150多间,牌坊一座。工部分司除了监督管理造船厂外,还负责管理四闸(移风、清江、福兴、新庄)、东坝、西坝相关事务,还组织道路规划和施工。工部分司筑东西大街中间路面,用长8090厘米、宽40厘米、厚15厘米的长条麻砾石,横搭在40厘米宽,用砖砌的方沟下水道上。两旁再用同样的条石夹着竖铺,以外用砖块侧立铺砌到各家门前。路面一般3米左右,除了人行,还可通骡马大车。

 清代,西大街官署鳞次。北有清河县署、扬道署、海道署、库道署;西南有户部公署(雍

正七年为河道总督署,同治六年为总漕行辕);东南有淮扬镇署(明朝的提举司,后为苏皖边区政府驻地)以及中营游击署(旧参府署)。西大街明朝时称工部前街。晚清,以别古巷为界,东面叫东大街,西面叫西大街。西大街和东大街以及贯通的花街是清江浦主要街道,商业性街区主要集中于东大街和花街上。西大街是政治文化中心区,江北大学堂、江苏省第六师范(江苏省淮阴中学前身)设在西大街。

20世纪30年代,因街中段草市口有个装怖性的圈门,故称“圈门大街”。西大街北侧的巷道,大多为南北向,一头接里运河,一头接西大街。有荷花池、平成楼、康埠楼、丰济仓、赵家楼、文元巷、观音寺巷、官园坊。官园坊系清代官宦住宅,巷首竖有牌坊。《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载:“街之河南者入东城门向西至草市口为东门大街。”丰济仓在草市口巷北。草市口巷为当年由北门至南门的主要通道之一。由草市口迤南而西互为县前街,迤北而西为道前街。此为一“丁”字路口。由此向东叫旧镇署街,清江浦镇署就设此。

向西叫城中街也称县署街,驻有清河县署。仁和巷、南巷在其南。巷西面是北门大街,民国时期叫中正路(今人民南路),其交会处叫“大尽头”(从草市口向南,再向西到交叉路口),就是说城内东西向的大街到此没有了。去西门还得从大尽头向北走,有一条向北的巷道叫汤巷,因明末清初的淮阴名人汤调鼎曾住在该巷内而得名。从汤巷西行转弯是西门洪门街。

 1952年西大街开始拓宽。改建后的西大街宽12米,其中车道8米,人行道各2米,砖石子路面,人行道系城墙砖铺就。20世纪80年代前,东大街是清江市区最主要的商业中心,市区最大的商场(东风百公司)、最大的新华书店、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城中办)、最有名的胜利饭店、新半斋饭店、最重要的娱乐中心(工人文化宫)、大光明理发店、糖烟酒公司都在这里。90年代后,东西大街改造成商业步行街。

牛行街】

牛行街位于里运河南侧,慈云寺、清江文庙东,因明清时牲牛集市交易兴旺而得名。街里多食铺,牛羊佳肴享名远近,又是回民集聚之地。这个街区,曾经以牛羊肉美食驰名中外,被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誉为“飘散着牛羊肉香气的老街”。

旧时牛行街牛衙多,街中寺庙、殿堂、石壁牌坊等古迹也不少。桥南小学的“二十四孝”牌坊高大壮观,全国罕见;观音庵的观音堂前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旺盛;街北有一座楼塔组合的五层古篮亭,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相似,同是黄墙蓝色琉璃瓦顶。古蓝庭左侧有一座雄伟精致的石壁,上书“万仞宫墙”四个斗大的金色楷书,据说是乾隆皇帝墨宝。石壁上还刻有“孟母教子”“甘罗拜相”“木兰从军”“漂母济饭”等字画,人物形象逼真,文字精练。可惜这些古建筑毁于战争和人为破坏,无存。

民国后期,街上牛羊交易逐渐消失。新中国建立后,清江市房产公司把沿街草毡的房子改成瓦毡。1998年后,牛行老街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消失。2009年后,新建仿古街道,树立“古牛行街”牌坊,成为清江文庙的一部分。2014年仿古牌坊被拆除。

【花街】

花街位于清江浦东安澜门外,自清江闸东运河南堤止,历史上曾盛极一时。花街原名元宝街,因地形似元宝而得名。在这里经商,个个发财,故又称金街。明清时有一姓康人家,会制作用来做头花的绒花,市场销路很好。另有姓许等六户人家也制作绒花,开起花店,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买些花回去。还有慕名而来的商贾和贵妇人,阔太太们专程前来购买绒花,早在明清之前,花街就已闻名全国。古花街街道约两米宽,并排三块条石铺成,条石之外就是各家店铺的两级台阶。街道两侧全是青砖青瓦的两层或三层小楼古建筑。新中国建立后,街道才扩建成现在的模样。后来花街又经营鲜花,有较多的私家花园,养花、赏花、评花成为花街的一大特色,花街更加名副其实。还有说自清江浦开埠以来,为皇宫做绢花得名,是时商业繁茂,百业兴旺,明清时最为强盛。花街原长4里,街道两侧全是店面,店面除了花店还有一些老行当如杆秤店、小吃店、布匹店、中医店等。因其位于清江浦最繁华位置,所以历来商贾云集、人流如织,1998年修建承德路拆掉一段花街,2003年东大街改造花街拆掉一大半,现仅存承德路东至轮埠路之间的一段,街道长100米左右,房屋为不同时期建筑,早至清代,晚至新中国建立初,大部分房子为后人修缮过。店面为水泥或白石灰墙面,有些房屋面街为木板建筑,大多为2层小楼,青砖青瓦,面阔2间或3间,保存状况较差,早期街道早已不见踪影。街道两边店铺主要经营早餐、五金、生活用品,还有大部分房屋为慈云寺僧人使用。2011年起花街开始进行改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的一部分。

【都天庙街】   

都天庙街西邻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北依里运河及清江大闸遗址,东接慈云寺、文庙,南靠楚秀园。都天庙街是一条因都天庙而得名的老街,据考,在明朝清江浦开埠之时,此地就是最为繁华的市井之一。以前的都天庙街东起东大街,西到博古路头。此街以坐北朝南的都天庙为分界,庙南面有都天庙前巷,庙背后有都天庙后巷,并有许多支巷。都天庙街的前段在1998年扩建淮海南路时消失,后街在东大街改造时消失。早年路面多由石板铺成,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改为水泥路面。都天庙街历史上出了多位名人,最出名是于郎静山和周信芳。

2011年后,清浦区政府对都天庙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定位为以宗教和世俗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清江浦古城历史人文与传统风貌特色展示区,都市文化旅游区和高端商业、艺术与文化娱乐休闲区。

【张仙楼街】

    张仙楼街因张仙楼得名。张仙楼位于都天庙街南,中镇街东,今大众剧场两街交界处。初何时建何时毁已无记载,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的清河县城图中就标有张仙楼。相传,相传张仙楼中的张仙是五代时期四川眉山人,原名张远霄,少年时善用弹弓打猎,后张远霄得道成仙,经常周游人间,据说他只要看到谁家有灾气,就用弹弓击之,将其驱散,他还善用弹弓驱赶天狗,是小孩子的保护神。他使用的弹子在民间谐音“诞子”,暗喻诞生贵子之意,后来就成了送子张仙。

都天庙街大众剧场南是张仙楼街。《淮阴风土记》载:“广荫庵,庵非名刹,不足于慈云诸山(门)比。然四方游客,多闻其名,则以黄花道人真迹所在之故。道人乃清代中叶匦师,偶过清江,冷庵寄宿,一日大醉,濡墨写清奇古怪四柏树于殿壁,倾刻而成,识者赏焉。广阴庵西一带为张仙楼街,家家皆前有市麈,后临池沼。”民国时期,黄埔军校中校教官张宗泽就住在张仙楼街上。日军侵占淮阴时,大殿一面山墙被炸毁,二幅壁画消失。1956年大众剧场改扩建时,大殿被拆,另二幅壁画湮没。张仙楼街的住户皆面向文渠,门旁柳荫成行,多以经营茶肆为业。午后客人最多,吃茶,听清唱,颇为风雅。张仙楼街有百十米长,由于旧城改造,现也只有不到几十米了。此地还有吕祖社,为吕洞宾道场,已湮没。

【空心街】

空心街位于东大街原庆园春饭店西边,名为街,实际只是一小巷。巷北端有经营多年的叶记面条店,终日生意不断,向南蜿蜒延伸,一直到都天庙街上。全长约50米,原街面石板铺成,每块石板下设有下水道,且道为中空状,所以称之为空心街。此街道很窄,一个人张开双臂正好可触摸到街道两面的墙壁。此街以居户为主,很少有店铺。

 【进彩巷】  

进彩巷在原东大街百货公司对面,纪家楼西,空心街东。向里走与都天庙街相连之处就是进彩巷。《淮阴市地名录》载:“巷内墙壁曾绘有油彩画,故名。巷口甚小,仅容一人出入,鲜为人知。”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陈白尘先生曾居住此地,并在此巷内就读私塾。1957年陈白尘在《淮海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我的故乡》《别矣!进彩巷》,进彩巷因而出名。20世纪90年代,此巷被市二中征用。

【花门楼巷】

花门楼巷位于都天庙街东边,全长约60米,街道很窄,只容得下两人过往,街面房屋建筑小巧,低矮,檐高大概都在六尺左右,路面基本是水泥方砖铺砌而成。

花门楼巷因何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清末明初,巷口曾有一座高大的雕花门楼,故而得名;二说早年花门楼巷曾是三教九流,花天酒地,烟花柳巷之地,出入此巷便是喝花茶,饮花酒,所以称之为花门楼巷。巷首有高大门楼,中有尖顶,两旁有望柱。门楼上有浮雕五角星(为新中国建立后作品),下方有“漂染”两个大红字。门楼里是解放前一宿迁人开设的漂染坊。后染坊主回乡,此房产改造为大众旅社,后为饮食服务公司职工宿舍。花门楼巷向南到文渠河边,院内有座老式建筑,是1928年至1932年间中共淮盐特委机关所在地。20093月,“花门楼漂染房”被淮安市文物局公为不可移动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