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朝时期发现一本“天书”, 其中记载大量遗失历史, 比《史记》还全面

 柳家李红 2020-07-3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很多的专家都会在很多奇怪的地方做探险,形成了一个探险潮流,那个时候在中国西部辽阔的戈壁与荒漠是大多数外国探险家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无数的“探险队”前赴后继,不惜跨越千里的距离,只为到新疆来做考察。

点击加载图片

当时有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就是曾到过新疆地区的“探险队”或者是“考察队”就多达几十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斯塔因,他是一个英国人。

一九○六年,斯塔因在新疆发现了尼雅遗址,还对遗址进行了大型的盗掘行动,在墓中发现了大量汉朝时期的简牍,同时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发现的简牍文物。随后,斯泰因又在敦煌莫高窟等地方盗取了大量的竹简,这些出土的文物被史学界称为“敦煌汉简”。

点击加载图片

尽管“敦煌汉简”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但并不是在“出土的古代简牍”中最著名的发现,事实上,一千多年前的晋朝时期,就出土过一个“天书”,那个时候对天书的出土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

公元前279年,在如今的河南省汲县,一个名叫不准(fǒubiāo)的盗贼连夜挖到了一个战国时期魏国诸侯的墓穴,他觉得墓里面肯定全是金银器具,但是进入墓穴后才发现,里面根本没有金银,反而墓穴里是堆满了一捆捆的竹简,上面写着一串串“小蝌蚪”文字,让人看不懂。

点击加载图片

那些沉甸甸的竹简对只图钱财的盗墓贼来说毫无价值,为了照亮他还烧了几根竹简,确认墓穴里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之后,盗墓贼就出了墓室。很快的当地官府就抓到了他,于是之后官府在墓室里将装满了十辆车的简牍全部搬走了。

看着这些写满不懂的文字的“天书”,地方官府不敢懈怠,立即报告了朝廷。晋武帝司马炎听到后,十分重视这件事器,为了搞清楚这些竹简的内容,他特地派当时晋国最杰出的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去到汲郡为皇帝翻译竹简,并且调查清楚墓主的身份地位。

点击加载图片

在荀勖二人赶到当地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才慢慢的对古书上的文字有了一点解释,并且解开了这些“蝌蚪文”。这种字形在战国时期很受欢迎,整理出被盗墓贼烧毁的一部分,出土的竹简共75篇,里面的文字超过了十多字,记载了以前朝代的历史,如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89个帝王,和属于他们的1847年的历史。

点击加载图片

书中发现的内容让荀勖二人十分兴奋,尽管西晋朝代距离春秋战国时期不到几百年,但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春秋战国以前的书籍、典籍大多被烧毁了,以至于自汉朝起,文人学者便一直在寻找先秦的古书。

而且出土的这些简牍,书写的时间较早,以至于保存了大量的先秦事迹,这个详细度恐怕是司马迁的《史记》也无法与之相比。

点击加载图片

除了记载了1847年的历史之外,竹简上还记录了大量失传的古书,如《易经》、《公孙段》、《国语》、《名》等大批书籍。

由于发现于汲郡墓中,这批竹简被称为“汲冢竹书”。如今史学界将其与汉武帝时期从孔子故居中发现的《尚书》、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敦煌中发现的藏经洞一起,称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四大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