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修篇 站桩之「正身形」(三)

 哦456 2020-07-31

上一篇写了「以心行气」,抽象的讲,这个练习是从控制「注意力」开始,体会「呼吸」时的「动作」,来感受「劲气」。在练习的过程中,以优化「劲气」来提升「专注」的效率。而更加的「专注」可以更容易得到「劲气」的感受,而对「劲气」的优化则可以更高效的「专注」。但练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要求去「感受」劲气,也没有要求去「优化」劲气,而是要求保持对实修内容的「专注」控制。

实修篇 站桩之「正身形」(三)

传武中的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这三个「合」单拿出来解释很难理解,但这三个「合」放在一起,可以用「专注效率」来衡量。越容易「专注」则「合」的越充分,足够的「合」便可以「自然的专注」。就像上一篇的一个评论,好像「有一条线牵着」,既是「意识在别处」,也有一线的联系时刻保持着「状态」。

当然这「合」的程度,并不是初练所求的东西,所「求」的更多是通过提升「专注」效率来「优化劲气」的过程中的「整体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不求」才能得来。。。之后再以「这种感受」作为「基础」,来提升「合」的程度。

本篇的「正身形」与之非常的相似,不过与「以心行气」刚好相反,练得是「外在筋骨」,通过「注意力」控制「筋骨」,在「专注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感受「筋骨」。某种意义上来说「筋骨」和「劲气」是一个东西,只是从「内」看和从「外」看而不同。

内外练习保持「注意力」都是基础,这样才能通过「变化」得到「感受」,而保持「注意力」使「专注效率」的提升,正是为了「减少注意力的消耗」。希望各位能够理清其间的关系!

一、「正身形」的基础

在写「正身形」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些信息。

肌肉

在平常我们通常都不会「刻意」的「控制肌肉」,但当「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能对「肌肉」有所「感受」,而在此基础上对肌肉的控制便是「肌肉控制」。

对于「肌肉控制」的基础是「感受」,如「松紧」,「轻重」,「快慢」等。

动作意识

当我们的目标是「拿一个东西」或者「挠挠痒」等,有时候可能不会去关注「具体的动作」,但如果「目标」是「高难动作」,比如「把脚放在脑后」,「左手绕过脑后摸左耳」等,就会「不得不」关注具体的动作。另外,如果「目标」本身是「动作」比如「站」「坐」,当我们想做「任意姿势」或「任意动作」时,那样也会关注具体的动作。

只要是对整体动作有所关注,那么必然对动作有所认知,不可能有意的做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动作!

筋骨

大家都知道「筋骨」是支撑和联系发力的!但是除了「够不着」「扛不住」的时候,平时的动作对「筋骨」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但「筋骨」对于完成「动作」的发力「效率」来说,其「结构」和「发力联系」十分重要!

而「筋骨」本身,难以「直接感知」,「够不着」「扛不住」等多数是「紧」或「酸疼」等「信号」的感知。

要普通的动作中感知「筋骨」主要靠「肌肉」的「感受」,而调整「筋骨」则需要「动作意识」的「感受」,而控制「筋骨」又需要「肌肉」。

关系

这个关系再说一下,首先「肌肉控制」和「动作意识」这个要区分开来。

比如: 手臂平抬托着一定负重,「动作意识」是手臂平抬,由于负重使「肌肉」有所「感受」,通过「肌肉」的松紧「感受」「筋骨的状态」,再根据「动作意识」感受「筋骨」与动作的「联系」,再反过来根据「联系」对「筋骨」的感知,通过调整「肌肉」来调整「筋骨」。

对「手臂」而言,越靠近肩膀「筋骨」绝对负荷越大,越靠近「手部」相对负荷越大,根据承受能力,调整「平衡」,以实现更长时间的保持状态。如果是「劲力」平衡,整个手臂的「筋骨」都得到「相对均衡」的练习!这里还有一些共性,「远端」和「近端」的发力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借力,而「关节」的「锁死程度」决定「联系的效率」。

二、立身

话说都是「站立」就暂且叫做「立身」吧!这个「立身」是相对「动作意识」而言的!「注意力」要始终保持知道自己在「站立」。

这个练习很简单,就是随便一站(直立不用刻意蹲或绷直双腿),并且保持「立身」,对于「动作意识」而言,关注「整体」便无法关注「局部」,关注「局部」便无法关注整体。这里给出一个目标,「头」向上微顶,「脚」向下略沉扣。

而具体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个「动作意识」。不用关注「整体」也不用关注「细节」。在保持「动作意识」的「注意力」的过程中,身上会有各种的「不自在」,这是影响保持「动作意识」的主要因素!

这个「不自在」有个方面:一方面「动作意识」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另一方面联系「筋骨」的「劲力」不合理。

要保持「注意力」,主观上不去干涉,但客观上是在「排除干扰」。

当你能够保持住一定「注意力」的自然稳定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自然站立的「具体动作」从而排除「不自在」的第一个方面,同时可以可以感受到「劲力」的不合理。

所以,要做的就是保持「注意力」本身,其他什么也不用做!另外,要求「精」不求「量」。

三、正身形

正身形则是对「筋骨」的调整!这个需要「立身」的练习,对「自然站立」有所「认知」!

虽然需要前面「立身」的练习作为基础,但初练不需要太深入的「立身」。

当你能够保持「立身」5~10分钟,应该就可以明显的体会到身上的不足!

正身形就是针对「不足」的「筋骨」练习。这个网上有大量的基本功,可以自行参考。

具体的劲力体会,参考「品头论足」中,关于「劲力」的体会方法。

再强调一遍「筋骨」练习注重「稳定」与「放松」,这两条同样重要!

「筋骨」的练习,要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求「量」不求「精」。练习方法同「立身」,保持「注意力」。

1.竖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有「耸肩」和「头前伸」的「毛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都可以「挺直」。

对于「立身」而言,其目标「上顶下沉」本身就是「竖头」的练习,但是这个练习主追求「自然」,因此不会去对抗原本的「毛病」。

对于「竖头」来说,以「筋骨」练习为主,通过适当的「用力」来「整合筋骨」,通过「注意力」来保持状态,通过「松」来提升「注意力」的效率。

2.竖腰

对于大部分来说,都有「弓腰」的「毛病」。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挺」不直的,最多能「略直」一点。

对于「竖腰」来说,「越挺越弓」,主要是「松」,这个「松」就是物理上的松「少用力」,主要的「劲力」是顺应整体「上顶下沉」的「上顶下坐」。

需要说一下「胯」,「胯」的劲力,主要是「沉卷」,大概的「动作意识」如同「夹尾巴狗」。。。「沉」和「卷」是相互联系的,沉便是卷,卷便是沉。需要注意的是「臀部不过足跟」,这样下面才有支持,力是相对的,有「顶」,「沉」才能用上劲力。

同样,「竖腰」,不一定要「竖直」,求「量」不求「精」,要「稳」「松」保持「注意力」。这个后面就不再赘述。

3.屈膝

这个并非是「正身」的内容,但是有必要强调一下。

「屈膝」可以帮助「卷胯坐臀」,间接实现「竖腰」,但「竖腰」本身在于「劲力」改善「筋骨」,而不是依赖「屈膝」。

因此不要过于「屈膝」来追求「竖腰」。

另一个「膝关节」疼的问题!这个主要在于「关节锁死」的程度,「屈膝」本身就是一定程度的降低「锁死」,但如果「足与胯」劲力不够联通,「膝关节」常要通过「锁死」来代偿。这样所造成的「不平衡」极易造成代偿。

另外「屈膝」的角度,因人而异,「过高」「过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锁死」。

因此「屈膝」,一方面通过锻炼来强化,一方面通过调整高度来降低「锁死程度」,来减少「膝盖疼」的问题。

当痛经以后,「膝盖」得以放松,「膝盖疼」的问题,不用解决就会消失。

所以,对于「屈膝」来说,要提供适当的「注意力」,当有不适感时,适当调整高度或活动放松一下,不适感消失再继续练习,到一定程度根据自身体会,扛不住就休息。筋骨锻炼和高度调整,足够保证膝盖不练坏!

4.扣足

这个参考「品头论足」,无需多言。。。

四、总结

正身形主要就在「竖头」「竖腰」「扣足」上!以提升「注意力」效率为基础,练习筋骨。如果练习时间少,也可以结合平时「注意」保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