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传说:遂古之初,一切源何从来

 清云阁 2020-08-01

站在历史长河的尽头,张目向源头处望去。千万年的时间,是那么遥远,过往的人,都已化为了飞扬在风中的尘沙。时光也顽皮,又磨灭了许多往事的痕迹。所以,即便极目而望,那源头处的景象也如掩映在层层水雾之中,朦朦胧胧,不能真切。

依着人类寻根倒源的天性,好奇心又是那般强,要放弃探寻那水雾之后的真相显然不太可能。而身居时光之河中,我们又不能逆流而上……幸好,窗前案头。我们还有自古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能提供一线契机。

在先民瑰丽的想象中,宇宙从何而来,人类又自何而生呢?

一、宇宙从何而来——盘古开天辟地

遂古之初,浑沦之世,宇宙间唯有一团气是唯一的存在。万物视之不能见,听之不能闻,循之亦不能得。此一混沌状态,也谓之“虚廓”。

随着时间推移,这片“虚廓”之境也慢慢起了变化。无序趋向于有序,渐有形质且从气中分离。自无物而有形,由虚渐实,天地间第一个物的形象渐渐被廓清。

古神盘古,就是生于这虚廓中的第一个实物,也是第一个神。

盘古,自诞生以来,久沉于梦。一日忽醒,睁开双眸,自然地伸肢展足间,将天地拨开。遂清薄之气上浮,重浊之气下沉,天地始分。

盘古立于天地间,足踏虚空,举目四望。除自身之外,天地间再无他物,显得贫瘠而荒凉。这世间的第一抹忧伤,第一缕孤独,第一份失落悄悄在某一心尖划过。盘古低头看看伸开的手掌,再望望周遭荒匮的天地。沉思片刻后,一抹决然之色从眸中闪过,他慢慢闭上了眼睛,张开了双臂,似乎是要将这天地也收揽入怀。

然而,下一刻,他那庞大的身躯便开始肢解。气成风云,声动雷霆,双目做日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盘古,以身化了这世间的万物。

盘古,自生而灭,历一万八千岁。身死,遂万物得成。

自此,宇宙脱离了混沌的状态,天地有了具体的形貌。大地广袤千里,天空一碧万顷,眼之所致,皆不见尽头。山林苍翠,平原沃野,湖海明澈,树木百草破土而出,鸟兽虫鱼各行其迹。日自东升,月落西垂,洋洋天地间,好一片勃勃的生机。

二、人类自何而生——女娲抟土造人

女娲,是自盘古之后大地上的第二个神,人首蛇身,日可七十化。传说盘古死,而五脏六腑化为神,许这女娲也是由盘古身躯中的部分化来。

一日,女娲在大地上漫步,行至河边,在临水的一块青石上坐下歇息。看向水面,发现了水中自己那随水纹闪动的倒影,初有些惊奇,但随即又被满眼的喜悦所替代,她怔怔地望着,渐渐地入了神。直到天空中传来几声苍鹰的鸣叫,才将她的神思不知从什么地方拉了回来,她寻着声抬头,望着苍鹰的身影,直到它消失在云层的尽头。

远古之世,那生机中的荒凉,喧闹中的沉寂,斑斓中的灰调……不知是哪一处触动了她的情思。

她秀眉微蹙,将目光从高高的碧空收回,转而投向眼前的群山草甸。她在屏神细听。眼中所见,大到虎豹豺狼,小到蛇鼠之类,都在平地林间奔跑飞窜;耳畔是虫鸣,鸟啼,还有鱼尾拍击水面的空灵声响……原来这世间生灵竟如此的多,是这般的热闹。

然而,发现这一切,依旧赶不走女娲眼里那层淡淡的忧伤,也许连她自己也不曾意识到这忧伤的存在。心里只是空落落的,似乎总觉少了点什么。

不自觉随手拿起河边湿软的黄泥,开始在手中玩捏起来。不知不觉间,像极了自己的一个个小黄人就被捏了出来。看着手中这么个巧妙可爱的玩意,她眼睛立马来了光彩。她渐渐抛却了周遭的一切,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捏泥人的活计中。那情景,想来和你我小时候玩泥巴的模样,差不了多少。

不一会了,原先空荡荡的河滩上就立满了一个个高高低低,胖瘦各异的小黄泥人。女娲站起身来,一边拍落手上的泥土,一边观赏着自己的杰作。这些泥娃娃当真可爱,如果能动起来就更好了。她意念一动,眼前的小泥人一个个神奇般的长大,电光火石间,竟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血有肉的小人,围着她就是一通地转。

女娲,看着眼前这一个个像极了自己生灵,她称他们为“人”。

看着这些她能读懂的神情,看着这些令人愉悦的欢喜。她好像突然悟到了什么?

为什么一人,或一神很难在这世上活?如果这世上只是一人,那便不能成人。至少,这万物的名字不能从一人的口中被叫出。

世间生灵,或群居,或独处,于生存各有其道。那么,一神也好,一人也罢,既然都有这超乎寻常的明锐感官,于本能之外,另有更大的所思所求……

想到此,她激动地一手从旁边抓过一根树枝,伸入河底的淤泥中,沾了足够多的泥浆,然后猛地将其抽出水面,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滴滴黄泥如雨点般向四周洒了出去,一落地便见风长般地化作了一个个人,都蹦蹦跳跳地,好不活泼……

这下女娲终于舒展了眉头,会心地笑了。

自此,在这条河的两岸,除了飞禽走兽,又多了一个叫做“人”的族群,万物在他们的口中被重新创造。借了这条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他们开始繁衍生息,代代不绝。

自此,在这片土地上,万物有名,喜悦有喜悦的声音,忧伤有忧伤的声音,在每一个日光初露的清晨,夕阳遍洒的黄昏,都可以被听到。

自此,那条河,被叫做黄河。而女娲,也被尊为大地之母,受人世香火,护佑生灵太平。

三、我是谁?来自何处?终将去向何方?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在我们先民瑰丽的想象中,这便是宇宙的源起,人类的来处。

也许有人会说,即是远古神话,就是虚构杜撰,怎么信得?信不信,其实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远古神话的内容本身并不被用作还原远古之世的模样,我们只是想通过这些由先民精神创造的产物,返身一窥其精神的畛域。

1.“我是谁?”

女娲抟土造人,“我”由神塑形,黄土化育。在世界其他文明的神话中,不乏神依着自己的模样造人的传说,这体现了人类在未及岁的幼年,对自我形体的一种探源。借神之手,也显示出远古先民对自然未知之力的敬畏之意。

泥土可孕育五谷,树木花草自土中而出,大地亦有泉眼,可涌出潺潺甘露……在先民最初的意识里,人与万物齐平,皆以大地为母。

2.“我来自何处?”

盘古开天辟地,以一己之力拨开混沌。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英雄的身上是每一个凡人的影子。盘古大神,牺牲自身化天地万物。在先民最初的精神世界里,就有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气概的追求。对生与死的界定,也早已超出了一般生死的意义。

“盘古开天辟地”既是对我之来处的回答,同时也将这回答糅合进民族的血液灵魂里,形成的民族的性格——我们关于死生的定义。

3.“我终将去向何方?”

对“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回答,都是为了解决这第三个问题:“我终将去向何方?”这里没有神话故事具体的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也是一个一直都属于未来的问题。

然而,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对生死之意的考量定位……这一系列已然形成的民族性格,又何尝不暗示着我们的想往之境。

我是谁?来自何处?终将去向何方?这三个哲学的终极问题,原来早在哲学诞生之前,就被反复地追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