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

 一脩 2020-08-01
(我的家乡--宁化 ) 编辑:张共民
共民
07-28 22:23
阅读 312
关注

                 前言

———————————————————

日夜如穿梭,时光似流水,一晃已过半个多世纪,从前家乡的面貌已模糊,童年的的印象已淡忘,为寻回渐失的憧憬,我这里收集了宁化县志中的有关资料和部分老照片,凭自己的记忆编写了这篇“我的家乡--宁化”。有宝贵的历史资料,有难忘的事件叙述,另外还挑选了我近几年,在城区拍摄的宁化新貌美照,转载了摄影大师张家彪录制的“宁化城区风光集锦”录像片供分享。

                         编者:张共民

                                    2020.7.

                          家乡古城旧貌

         宁化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东麓,与江西赣南地区相邻,属三明市管辖。县城距三明160公里、福州450公里、江西赣州200公里。全境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辖4镇12乡226个村(居),解放初期全县人口才十几万人到2008年全县总人口翻了3倍。境内陆势平坦,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

       宁化是革命老区,二战”期间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了诗词如梦令元旦 :“宁化 清流 归 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五夷山下,山 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轻快地勾出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的运动之美。
        宁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清代书法大师伊秉绶、全国最著名的两部半县志之一的编撰者李元仲的故乡。
       宁化石壁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的祖籍地,如今散居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后裔有1.2亿人。
                          客家祖地全景
       县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主要有被誉为“江南一绝”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天鹅洞群。自古以来盛产粮食、茶叶、辣椒、薏米、魔芋等,所产的牛角椒、被列入“闽西八大干”,宁化毗邻江西,是福建省五个边贸试验区之一。
                               天鹅洞景区
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湖“蛟湖”(百米之深)。
河龙米、延祥茶曾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宁化城区,667年在岗下设黄连镇742年更名宁化县,916年由岗下迁至竹筱窝,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县城分城外城内,以河(翠江)为界分南外北内,过去大富人家都住在城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城内四周还有城墙,东南西北都建有城门,南大门由“寿宁桥”进出,城内桥头还建了一栋四层楼的钟塔,总个 (五十年代寿宁桥城外桥门)县城如同城堡一样,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和屯兵之处。
                      古寿宁桥与钟楼
        经宁化县志记载:1315年赣南起义军蔡五九属部,攻破宁化据地称王一月有余,1656年赣兵数千人扎营宁化坐食150天,百姓负担日重,柴米昂贵,1857-1864年太平军“红线会”、“花旗军”、石达开属部、林正杨属部先后都占领了宁化县城,
                     寿宁桥城外入口桥门
      1930年中共工农红军攻占了宁化,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都经驻宁化,1931年1月9日朱德还在宁化县城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演讲)。
                    寿宁桥城内桥头
城内东至西有一条用石卵砌成的街道它连接横七竖八的小巷,街道两边是商店、店铺和那“九井十八厅”的住房,雕有龙风的门坊等,确是一个美丽古老的小山城,近几十年变化特大。一九八四年行政区划为镇建制,因翠江穿过镇中而称为翠江镇,总人口37万多人。
                       城内古小巷
        城内桥头祠堂五十年代为文化馆
        一九八七年前,城外沿岸有一排木房它一半悬空坐落在大河底层两级堤坝上,木房前面是一条用石卵铺成的街道取名叫“横街”,东至大桥西至薛家坊,街道两旁都是木瓦房(两层)底层基本上都是店铺,有杂货店、饮食店、各类手工业店铺等。见图:从江西、石壁、禾口、淮土、方田、济村等地来的游人、客商都要经过此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主要街道。童年时代,就在这美丽的翠江岸边悬空木房横街30号中长大

              宁化城外横街尾薛家坊

                  横街河边乌龟石前
                宁化老横街河旁的吊脚楼
                     西门河边沙滩
       大河从西至东有八座桥梁(西门桥、陈新桥、猪仔坝桥、桴桥、寿宁桥、水门桥、东门新桥、铁咀桥)将城内城外相连。除寿宁桥,其余都是木板桥(八十年代前),每块桥板由人字型木架支撑,木架支柱插入河床水里的木墩(用老松木桩打入河床内4-5米深,每个墩打四个桩,桩头拴入一条横松木上)孔内,每块桥板和支架都用铁链相连,铁链两头牢牢的拴在两岸的石桩上。若涨洪水时,桥面桥架上浮被拉靠在河提两边,退水后又可重新组合恢复原样,东门桥1957年新建为公路桥。
                          木板桥                  
       寿宁桥建于1078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时它由二个石墩支撑,南面五分之三是用木头横跨的瓦棚屋桥,桥内两边有栏杆座椅,北面是一个半园石拱桥,屋桥与拱桥之间还建了一个造型雄壮,雕刻精致的门坊,每年端午节县里都要组织民间龙舟赛活动。

寿宁桥下翠江水,端午佳节赛龙舟

       农历十五的夜晚,远望天空的明月与大桥,映照在清澈的河水中随波荡漾,此时此景就像在夜梦中一样。这就是宁化八景之一的“寿宁夜月”。1957年9月拆除新建(水泥桥)1958年3月完工,九十年代初又扩建。
寿宁桥夜景(寿宁夜月)八景之一
                九十年代重建的新桥
      1537年建新桥(当时叫通安桥)1980年改建为公路桥,九十年代又重建。铁咀桥其实是一座引水灌溉的水渠桥后拆除。
                          慈恩古塔            
       八景分别是:慈恩古塔、寿宁夜月、草苍古迹、 南山古刹、翠华春晓、龙门长桥、南山倒影、西溪返照。1958年4月慈恩塔、青云塔、允升塔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化古允升塔
                       宁化古青云塔
                    新建的慈恩宝塔
1970年6月县革委会以“战备”为由拆除了这 (慈恩古塔) 三座古塔,真是个愚昧的决定。2007年由县政府和民间各界人士投资,在原青云塔处新建一座“慈恩宝塔”。
                  宁化老北山公园
              宁化老车站

时光似流水,一晃已过半个多世纪, 家乡的古城面貌,在我的记忆中已模糊,可,在我经历中的重大事件却记忆犹新如:1968年的洪水,1962年南大街的火灾,1960年的饥荒。

                                     水火无情
1、水灾
       涨大水对我们横街沿河一带的居民,每年春夏的雨季都得担心害怕,据旧志记载:(1192年至1922年平均29.24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水灾,1954年至1986年平均3.7年发生一次较大水灾,尤以80年代后水灾最为频繁,1632年寿宁桥崩塌,冲走桥上不能脱者一百多人)。

  1968年6月16至18日的水灾我记忆犹新,据记载:(日降雨量为158.2毫米,河床水位12.96米,城关街上水位2米)。16、17日这两天,天,下着倾盆大雨乌天黑地,没有雷声和风声只有暴雨的崩泄声,河水迅速上涨,奔腾的洪水冲击着沿河一带悬空的阁楼柱子,这时的老百姓个个都是忧心忡忡,观天观水相互询问和商讨,洪水一寸一寸的逼近楼面(与街道路面水平)只剩两尺了,雨还在不停的下着,洪流中漂浮着树木、杂草和被洪水冲走的家具、木料、杂物等,它们像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冲向大桥,冲向前方所有阻挡之物,我们这些浸泡在洪水当中的阁楼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冲击,“该行动了快搬快搬”有经验的老一辈吆喝着年轻人,雨声洪水声人们的叫喊声,意味着灾难的来临。

       我们全家拼死的往二楼搬运东西,跟洪水抢时间,半小时过去了,水吞没了街道和楼板,部分楼板在松动上浮,我们只好丢弃没搬走的东西,望着可怕的洪水带上衣服和口粮,无可奈何的离开了浸泡在水中的家。我和祖父祖母挤进了地势较高的邻居家(以后的丈母娘),父母和妹妹住进了我外婆家。

6月17-18日的晚上是个担心害怕不眠的夜晚,雨在哗哗下,水在寸寸涨,一米二米……,咆哮轰鸣的洪水声使人们的心都啐了,轰轰的声音好像就是我家房子倒塌被冲走的声音。我坐在临时铺的床上,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透过蚊帐呆呆的望着隔壁床上手抱婴儿(弟:生林)的少女(我未来的妻子),心想,如果我房子被冲走了我就住在这里吗?和她生活在一起吗?屋顶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隔壁邻居“良才”爬上了屋顶在观望水势,并呼唤左邻右舍表达担忧之心。天啊,雨小了水不涨了……,好啦,水开始退了……。临晨,地面水位只有一尺多了,这漫长的一夜总算过去了,人们忙着下楼,随着退水打扫泥浆,我却忙着涉水回家看看房子在否,好,房子还在,压在心头的大石总算落地了。我们全家又回到了木阁楼忙着清理泥浆,修补冲坏冲走的楼板木壁和凌乱的家具……。

  1977年的这次水灾使我家损失惨重,6月17日特大暴雨,雨量集中,中沙、和口日下雨量达190毫米,水茜达262毫米,城关雨量都集中在南面(寨头岭一带),当时,大河水位还低,可从寨头岭南面流到小溪的水量特大,一时,小溪暴涨,洪水从道士巷、伍家祠各小巷涌至横街,街面水已达一尺来深,整条街的堤坝受水压参透的影响,纷纷崩塌,沿河这些堤坝上的阁楼可遭殃了,顿时,堤坝的崩塌声、房子的倒塌声、家具冲走的撞击声、人们的喊叫声、大水的咆哮声混成一片,真是惨不忍睹,沿河上百米的堤坝变成了汹涌的瀑布群。这天,我还在安远伍坊蹲点(县支农工作组),大水冲垮了公路和桥梁,18日一早我一个人怀着对家中的担忧之心,步行75里地赶回了家。看到这崩塌的地面和空荡荡的房屋,悲哀年老的祖父祖母,手抱幼儿体弱的妻子,心中是多么的难过和内疚,这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崩塌的房屋又如何修复……。可灾后不久我又忧心耿耿的回到了安远伍坊,把家里的重建工作丢给了家人。在多方面的救灾补助和祖父的资金筹措下,几个月后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1982年我和妻儿搬进了一中居住,1989年县统一规划将房屋拆迁新建至小溪新村,家人从此结束了那年年被洪水威胁的生活。

  2、 火灾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虽然受灾面积较少可大火所到之处,寸木不留、残墙啐瓦场景凄惨。1962年7月27日南大街(塔下街)斗笠社油纸起火,烧毁南大街房屋496间(当时全县90%以上的民间房屋都是木瓦房)。那天下半夜1点多钟已是夜深人静,忽然从北山响起了“呜……呜……呜……、噹……噹……噹……”的警报声和钟声(警报声加钟声为火警,单独警报声为防空),这可怕的声音惊动了全县熟睡的人们,各家大人纷纷跑到街上打听或登高了望火情。我被这可怕的报警声惊醒,心里呯呯的跳个不停,爬上屋顶天窗看到南大街方向火光冲天,街上叫喊声、跑步声乱成一片,警报响了一阵又一阵,我无法入睡不时起来上天窗观望,盼望大火快点扑灭。天亮了,大火还在扩展、人们还在奋战,各道路口都有人员把守,我们小孩只能远远的观望,只看见南大街上空滚滚浓烟冲天大火,人们在来回奔跑搬运东西,还有一些被亲人扶着转移,在哭泣的妇女,火区不时还传来爆炸声,到下午4点多火终于被扑灭了。

事后从大人那里才知起火的原因和救火的过程.那天晚上,南大街斗笠社值班人员,因香烟头点燃了油纸引来冲天大火。那时,通讯工具落后,除几个大工厂和机关单位有电话外民间全无,等到北山警报响起时,火势已较大了。七月份那段日子,天气干燥炎热,木房子遇火就着。听救火的人讲,南大街街面虽然有十多米宽,可冲天的大火一会儿就把对面房子烤起了白烟,呼的一声整栋房屋就像浇上了汽油燃烧起来,救火人员根本无法靠近。县消防队只有几台汽油发动抽水机,而且时而停机断水,大火范围广水源又远,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拆火路,也就是在离大火几十米以外拆掉几栋房屋,使火不能蔓延。可好端端的房子要被拆掉屋主如何舍得,再说
拆房子搬东西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往往房子才拆一半火已烧到面前。后来,调来了部队,用炸药炸开火路(炸房子),用手榴弹炸塌已着火的房屋,减去火势的高度以便救火,就这样经上千人十几个小时的苦战终于扑灭了大火。
火灾过后整个南大街两旁到处是断墙啐瓦和烧焦的残木,有的还在冒着青烟,受灾的老百姓在自己的残屋之地,有的抱着幼儿、有的扶着老人、有的坐在地上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哭声震撼天地,还有的在啐瓦堆里扒来扒去希望能找回一些可用的东西,可,除了金属之外还能找回什么,目睹这悲惨的场景何人不会流下同情的泪水。
3、 饥荒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最严重的损失发生在农业,它导致了60年全国严重的饥荒,它是解放以后人类最严重的一次饥荒。经宁化县志记载“1960年粮食总产量下降4.55万吨,出现较严重的营养性水肿和人口非正常死亡”,听老一辈知名人士说:“因饥饿致死的人口有几万人之多(当时全县人口才十几万人)”。
       1958年,全国推行大炼钢铁运动,抽调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参加炼钢运动,我县,每个村、每个企事业单位、工厂、机关、学校都建起了炼钢炉,大量砍伐山林烧取木炭炼钢,农业劳动力减少,农田荒废,地方干部为了给自己赢得荣誉和保证地位的稳定,不仅不向上反映实际情况,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不断的夸大农业的收成,为此,浮夸风越演越烈,“什么亩产上万斤”、“共产主义就要到来了”、“食堂,饭任你吃,商店,物任你拿,都不要钱”等等。那时我还小,听了这些宣传非常高兴,心想,到时我一定到商场拿很多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可梦想没实现带来的却是1960年的大饥荒。
        那时,居民定量米为:大人24斤,工人28斤,小孩20斤、16斤……,城区各居委会都办了一个大食堂,由食堂管理员向国家粮店统一购米,各家按人口粮食定量标准向食堂购买相应的饭票,每餐到食堂购饭,我们大人每人每餐只能吃到2.5两米的饭。除食堂人员可模到大米外,老百姓连大米的面都见不到,一些可充饥的粮食作物就是花大钱也买不到。听大人讲,我们买的每罐饭都要被炊事员抓走少许米,得到的饭又稀又少,还没放学肚子就饿得受不了了,每次到食堂拿饭回家的路上就忍不住要咬上几口。记得有一次我从食堂抱着几罐饭回来上楼梯,边吃边走一不留神脚下踩空从二楼滚到了一楼,甩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左手臂骨折,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才治愈。
       那年头肉类品连面都见不到,就是连青菜也很难买到,祖父带回一点青菜时我特别高兴,因可吃上一顿青菜煮饭,肚子可多填上一点了,野菜也是我们填肚子的常粮,如:瓜子苋、野麦菜、地瓜藤、糠丸等……。有一次放学回家遇到姨婆送了我一条地瓜,我高兴得不得了,带回家交给了奶奶,洗干净后皮也没刮,切成小块与饭同煮。我周岁时就跟祖父祖母一起吃住,他们总是让我多吃一点,但,我想到祖父打铁赚钱很辛苦,也就不忍多吃。吃国家粮的居民虽然吃不饱可总算还有米饭下肚,那些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可就惨了,粮食减产,定购过度和救济措施的延缓与混乱,大部分的农民都断了粮,靠的是杂粮野菜度日,病死和饿死的甚多,直到61年秋后,饥荒才算结束。
       从饥荒中挣扎出来的人们得到了启示,各级领导也制定了新的决策,另一个时代又开始了,尽管今后的这几年不那么令人振奋,但减少了瞒动性,虽然比较沉闷,可也更稳重的得到发展,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起色,人们生活正在改善。在我读小学的后几年,每天早晨起床就可吃到祖父给我买的糕点(印盏糕),那种饥饿的日子已成了历史。俗话说得好“人凭土地土凭山,手中有粮心不慌,脚踏实地喜洋洋”,饥荒过后,人们四处开荒种地,寻求粮食的来源。我家也在现干扰台附近开垦了一块山地有几十畦,每年都可以收成好几百斤的地瓜,在车亭坪大河边也有几畦菜地。

                          撰写:张共民
————————————————

  家乡如今的新貌

(2017--2020摄影)

       如今的宁化县城已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林立,公园美景处处可见,夜晚灯火辉煌,楼房、桥梁、沿河长廊彩灯沟边,清澈的河面映现出美丽的倒影。如今高速公路已通,铁路正在筹建之中,家乡在发展,老区在前进,下面是我这两年来拍摄的一些照片,供大家分享。
                          如今的寿宁桥
                     如今的陈新桥
                   如今的猪仔坝桥
                        如今的新桥
                      宁化新汽车站
                              翠园戏台
                      黄慎石雕广场
                             美食城
                    客属文化中心
                        红土地广场
                        红土地纪念碑
          长征广场 苏区博物馆效果图
                         下东门西路
                         美食城阁楼
                     寿宁桥下游河畔
                      中山路旁翠园
                            新桥头广场
                   新桥上游河畔
                           龙门长桥
                        龙门桥夜景
                         龙门桥河畔夜景
                     老车站十字路口
                           慈恩宝塔
                           老年大学
                      客家国际大酒店
                   福宁桥牌坊入口
                      福宁桥河畔
                        福宁桥西照
                   福宁桥河畔清晨
                      江滨休闲公园
                        文化长廊公园
                      文化长廊舞台
                     文化长廊壁画
                  文化长廊壁画
                    东西河流合水口
                              美食城
                    客属中心一角
                         宁化一中艺体馆
                           城东小学
                         城南御景湾
                      马原亭路口庞
                     半月潭休闲山庄
                   山水田园休闲山庄
                           摄影者:张共民
—————————————-----------

                       
                  宁化城区风光集锦
             --录制:老树皮(张家彪)--
00:00
去APP下载
更新于 前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