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炸毁黄河大堤,最终淹死了多少日军?说出来许多人都不相信

 泊木沐 2023-09-14

1938年6月22日,《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此次黄河大堤,在赵口、杨桥、花园口一带被炸溃,洪流越陇海路而南,沿贾鲁河入皖,将与淮水合流……黄河北岸之卫河、广济河,亦续被敌军炸决堤防,孟县、沁阳一带,复罹水灾。豫省连年水旱频仍,继以战祸,现又加以空前水灾 ,截至目前,难民已达四五百万人。”

以水拒敌

新闻不长,却触目惊心,这一次黄河决堤,导致三个省44个县沦为黄泛区,在水灾中死亡的群众高达89万人。

而更残酷的是,造成这一次决堤的,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下达命令的,正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者——蒋介石。

在当年的许多报道之中,由于国民政府施压,所以,不敢直接点出是蒋介石的命令,为了阻止民众议论,蒋介石甚至买通报纸,直接把花园口决堤的锅甩给了日本人。

后来隐瞒不住,他便又出来信誓旦旦的说,炸毁黄河大堤,乃是为了抗日,是正义之举。

然而,花园口决堤之后,不见国民政府拿出精力抗日,只看见黄泛区哀鸿遍野,平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历史的罪恶是无法掩盖的,而关于这场沉重的历史,要从台儿庄大捷开始说起。

这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战果之一。台儿庄大捷之后,蒋介石喜出望外,调集了大批兵力前往徐州,打算和日军再次对战。

国民党45万大军浩浩荡荡往徐州开去,而另一边,日军看到国民党的动向,反而大喜过望。

因为过去,国民党兵力分散,日军没有办法做重点攻击。但现在,国民党的兵力汇合一处。日军打算直接在徐州与国民党展开决战。

日军来势汹汹,很快占领了徐州,这是蒋介石意料之外的。而且,国民党很快出现了大规模的溃逃,导致之前敲定的作战计划全线崩溃。

蒋介石本来打算将日军围歼,但现实情况却是,国民党军几乎被日军团团包围,性命攸关。

国民党军向来是只要崩溃,便一溃千里,所以,这一次败仗不仅导致徐州失守。而且,日军还一路猛攻,眼看就要打到郑州一线,这让蒋介石顿时方寸大乱。

郑州在民国时期,是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日军攻下郑州,那他们就可以掌控全国几条最重要的交通铁路线,国民党的重点城市西安、武汉也会无险可守。

这时候,自然应该调兵去救援郑州,可是,河南已经没有什么兵了,之前河南的精锐部队都被蒋介石调到了徐州去打仗。

可现在,这些军队又灰溜溜的跑了回来,人困马乏,精力不济,每天逃兵的数量都创下新高,这样一支部队,没办法去和日军打仗。

为了抵御日军,蒋介石只好召开军事会议,可是,国民党诸多将领也束手无策。

日军这一次攻势太猛,眼看就要越过黄河。这时候,有人忽然提出一个主意,为什么不炸毁黄河堤坝,用水来阻挡日军呢?

这个想法简直惊世骇俗,因为黄河两岸不只是将要进攻的日军,更多的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平民百姓,黄河一旦决堤,这些老百姓要如何生存?

但没想到,蒋介石几乎立刻通过了这个方案。

因为,对蒋介石而言,老百姓的生死存亡并不重要,他自己的利益才最重要。

洪水滔天

1938年5月底,日军逼近了黄河大堤。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让部下立刻掘开花园口一线的黄河堤坝。

6月初,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新编第八师开始对花园口的堤坝进行挖掘和轰炸。

6月9日天降暴雨,与此同时,黄河大堤终于被彻底掘开,水流很快失控,涌向了四面八方。

无数的生命在滔天洪水之中消失,在这场惊天的计划之中,蒋介石并没有通知沿岸的百姓,所以,没有一个人来得及撤离。

短短两天,洪水已经蔓延三省,因为蒋介石方面一直对于花园口的消息严防死守,所以,全社会都在质疑,好好的黄河大堤为什么会突然决口?

外界舆论让蒋介石非常慌乱,他知道,人为的制造出这样一场洪水,是丧尽天良的事情,所以,6月11日,蒋介石便指示新闻报道:

“敌军于 9 日猛攻中牟附近我军阵地时,因我军左翼依据黄河坚强抵抗,敌遂不断以飞机大炮猛烈轰击,将该处黄河堤坝炸毁,致成决口,水势泛滥,甚形严重。”

这暂时把吸引力都转到了日寇头上,但是,黄河大堤明明是被人为挖开的,痕迹很明显。

于是,蒋介石竟然又命令部下伪造证据。

在洪水爆发之后,新编第八师又在蒋介石授意之下,将黄河大堤附近的树木,房屋全部用炸药炸倒,以此来掩盖人工挖掘的痕迹。

依旧有不少记者提出质疑,因为,这个时候日军绝大部分还没有渡过黄河,他们急着去炸黄河大堤,并不合理。

有记者强烈要求要到现场去采访,为了掩人耳目,新编第八师又在长官的带领下,于6月21日进行了一场荒谬的采访排练,上下统一口径,以图堵住悠悠众口。

然而,他们漏洞百出的说辞,最终让真相暴露于世人眼前。

黄河两岸,触目惊心,无数人要求国民政府前去营救灾民,给这件事情一个交代。可是,洪水没淹到蒋介石头上,他依然悠哉悠哉的在自己的豪宅之中,做着春秋大梦。

当然,心虚的蒋介石一生之中极少提起花园口事件。晚年,在记者的频频追问之下,蒋介石终于勉强表示,这件事情与自己有关。

但很快,他又对记者说:这次洪水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洪水没过之处,老百姓依旧能够正常行走。

这样的无耻言论,让人不知如何评价,当年无数报道之中,都对灾民人数有个统计,灾害发生的第一天,就有大约30万人被淹没在了洪水之中。

洪灾退去之后,由此而病死,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白骨累累,蒋介石却可以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遮掩过去。

《豫省灾况纪实》之中,记录了一部分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多缺衣乏食,魂荡魄惊……”

天灾人祸

即便是能在滔滔洪水之中逃出生天,等待这些灾民的,依旧是暗无天日的生活。

他们的土地,房屋都淹没在了洪水之中,而国民政府始终拿不出救急的方案,所以,他们只能四处逃亡。

绝大部分人沦为了乞丐,穷人之间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的事情,每天都在灾区上演。

七年之后,有记者前往灾区查访,依然看到大量的房屋掩埋在淤泥之中,曾经繁华的村镇已经荒无人烟。

而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么葬身水中,要么流亡外省,很多人一辈子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44个县受灾,89万人丧生,400多万人外逃,灾民的总数量高达1000多万,经济总损失高达十亿。

哪怕是光看数字,都令人觉得触目惊心,可蒋介石却依然觉得高枕无忧。

他认为,只要能够将日军拦截在黄河之外,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一切就是值得的。

然而,他这个如意算盘却依旧落空,滔天的洪水,让无数百姓受灾,但却并没有拦住日军的脚步。

蒋介石认为,凭着这一场洪水,可以拦住日军六年左右。

但事实上,洪水爆发的第三个月,日军便南下了。

一切并没有改变,因为军队和平民应对灾情时,本身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

洪水爆发的时候,日军绝大部分都在城区,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虽然有许多日军也被困在了洪水之中,但是他们有船,有逃生用品,日军的后援部队还用飞机给他们空投了粮食和药品。

等洪水淹到日军驻扎地的时候,绝大部分日军都早已经逃之夭夭。虽然日军原本的作战计划的确被打乱了,可是,也只不过是让他们费了一些心思,调动了一些船只罢了。

至于日军的死亡人数,更是成了一个笑话。

日军14师团,也就是当时被困在洪水之中的那支日军部队,对这次灾情之中的损失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在洪水中死亡的日军人数为3人。

89万中国人民的冤魂,最后只换来了3个日寇的死亡,这样的残忍对比,让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炸开花园口大堤,这样愚蠢的行为,没有带来任何一点价值,只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

花园口决堤之后,大片的黄泛区形成,由此导致了气候突变。

1941年,河南省爆发了一场最严重的旱灾,天地寸草不生,蝗虫过境,数千万百姓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300多万人因此饿死。

旱灾爆发之后,如同当年的洪灾一样,蒋介石的第一反应依然是隐瞒,而且在旱灾爆发的三年里,蒋介石从未停止向河南农民征收粮食。

1942年,在民怨沸腾之中,蒋介石终于下令,给河南省拨去两亿元赈灾款,用于购买粮食。按照当时的市价,这些钱大约能买得粮食两千万斤。

听起来,倒是不少,然而同一年,蒋介石向河南征收了三亿四千万斤军粮。

他明知河南已经成为人间炼狱,可是在他眼中,军粮比什么都重要,300多万人的性命,又一次被轻飘飘的无视了。

不久之后,《大公报》的记者不顾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决心前往灾区进行访问,而眼前的景象令记者大吃一惊。

河南这样一个曾经富庶的中原地区,如今因为饥荒,已然是十室九空、饿殍遍野,野兽在道路上横行,啃食着死人的遗体。

少数活着的人面如土色,靠草根树皮来维持生命,灾民们或多或少出现了中毒的迹象,因为,他们过量的食用了一种叫做“霉花”的野草。

民不聊生

中央拨下来的两亿赈灾款,一点也没有来到灾民的手里,层层盘剥之后,灾民非但没有粮食吃,反而还得给地方长官交税。

这真是天下间最大的笑话。实地访问之后,《大公报》的记者们愤而写下一篇报道,向人们揭示了灾区的真实情况,并再一次提到了此前的花园口决堤之事。

因为,这一次河南的旱灾,就是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延伸。

对于灾民状况一向麻木的蒋介石,在看到这篇报道之后,突然怒不可遏。

当然,他并没有选择去赈济灾民,只是下令让《大公报》停刊。

《大公报》是当时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一停刊,立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反扑,不少人纷纷质问蒋介石为何如此。

《大公报》的记者们也没有放弃,纵使停刊,他们也要求蒋介石停止对河南征税,要求立刻派出专员,去拯救灾区的民众。

然而,蒋介石很快出来表示,报纸上所说的白骨累累,饥民遍野,都是假新闻。

同时,他还再一次强调,不得停止对于河南的征缴。

对于引起这一切浩劫的花园口,蒋介石后来谈起,却是志得意满:

“假定对决堤之觉有所踌躇,则日军机械化部队便会由郑州一鼓作气冲到武汉。是故面对暴虐侵略而谋保卫国土,有时乃不得不采取有牺牲决心之非常手段。实则,由于此一洪水得以遏阻日军向武汉推进达半年的时间;又在淹水一带的以西地区,在此后的6年之间,得以一直未许日军侵入。”

他始终不曾为自己的罪行反思,而这也正是他成为失败者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