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在老上海,如何做个优雅的“吃瓜群众”

 光宇阵 2020-08-01

说起夏天,眼前就会浮现出各种冷饮和瓜果的画面,而这其中,西瓜一定是最重要的。在那个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的年代,上海人是如何优雅吃西瓜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上海地区种植西瓜的历史可上溯至15世纪。老早的时候,受到交通及物流的限制,外省,特别是北方的西瓜是较难进入上海市场的。夏季市面上唱主角的主要是来自周边及本地郊远地区。

 《松江府志》中关于西瓜的记述

同治《上海县志》中关于西瓜的记述

上海《图画日报》中“营业写实 卖西瓜”的内容

从这些历史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今奉贤、浦东南汇、松江、闵行三林塘地区的西瓜种植源远流长,而且出品颇佳。

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沪产本地西瓜主要以南汇最为著称,然而历史上“三林塘西瓜”也曾显赫一时。《上海县志》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向以三林塘产雪瓤蝴蝶子为最佳,近则稍逊。有名洋西瓜者,细皮、白瓤、红子。又有马铃瓜,椭圆、小如碗。又有崩瓜,长如枕。均极甘。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三林塘西瓜还有过一次品种改良的过程。1933年6月22日的《申报》上有较为详尽的记录。

20世纪30年代后,“三林塘崩瓜”开始名噪沪上,皮薄,熟瓜弹指即破,雷震可崩,雷雨后常瓜破满地,形椭圆如马铃,人呼马铃崩瓜,浦东浦西地区普遍引种。此后,该品种名声远播,被日本引种。

02

从地方志文献上看,我们可以推断,三林塘、南汇、南桥等地的西瓜种植应该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而当时外省入沪的西瓜主要是以浙江平湖为主。上海是平湖瓜最重要的销售地,以至于品质与行情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瓜农的生计。1926年7月9日《申报》上的一则消息中提到“霉雨之中瓜田损失,平湖西瓜盛销于上海,味美价昂,为出口货之大宗。本年运瓜轮船亦已组织完备,不意霉雨连天,瓜田水没,碗大西瓜漂流入河,藤籽根拔难望良果,一般农人均已另起炉灶改种晚稻……

夏天是一个瓜果的季节。当时西瓜被归类称为“地货”,在大热天,各类西瓜在地货市场上是最活跃的。虽然20世纪初之后,冷饮开始风行到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里,但蜜甜的西瓜终究要比人造的冷饮品爽口得多,所以每年的盛夏,西瓜市场在上海,也还保持着相当的热闹。当时的西瓜的贩运和销售主要依靠水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各大商家在《申报》上刊出的西瓜销售广告。其中可见“平湖三白瓜”“平湖花皮瓜”“南汇瓜”等品种

1934年,上海南星书店出版的《最新种西瓜法》

20世纪30年代之前,上海有4处传统的西瓜市场,分别是十六铺、白渡桥、老闸桥和新闸桥。其后随着城市格局的不断变化,白渡桥瓜市逐渐消失。

此后,上海较有规模的西瓜集散市场仅剩下十六铺和老闸桥。十六铺地处老城厢,又有大量码头岸线,成为瓜果集散地是顺理成章的。而老闸桥则更有意思,主要也是依托苏州河(吴淞江)水道的物流。当年,自福建路、北京路的转角上起,一直至老闸桥和南苏州路的街角上,所有的街面房,十有八九是开着地货行,每一家的门口横着一块市招,店堂里面堆满了西瓜等时令瓜果,还有倒挂着大串的香蕉。而特别是西瓜,堆得小山一样高,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20世纪30年代,老明信片上十六铺码头装运西瓜的场景

1936年,苏州河边的西瓜交易摊位

1987年,长宁区工商局为了进一步畅通商品渠道,活跃市场,在三官堂桥(今苏州河曹杨路桥)南堍,紧邻苏州河开设曹家渡西瓜批发交易市场,曾经也是繁盛一时的瓜果集散地。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回忆,当时苏州河上运输西瓜的船队穿梭往来,沿途停靠各码头装卸瓜果,难免会产生损耗,破损的西瓜一般都会被弃置。久而久之,每当船工处理之时,很多沿河的居民就掌握规律,适时地端着各种脸盆来收纳破损西瓜,不亦乐乎。

1983年,苏州河西藏路桥以西的果品交易码头,可见许多运输西瓜的船只

03

至上海解放前夕,虽然历经四五百年,但沪上西瓜的种植面积一直不大。解放初期,西瓜面积仅1万~2万亩,以农民自吃为主,小部分运往市区销售。上海市场销售的西瓜主要货源还是依靠浙江平湖。

此后,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农民种西瓜获利较多,因此西瓜生产逐步发展,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到1959年,郊县种植西瓜5.52万亩,比解放初期增长2倍多,除农民自食外,当年上市西瓜2.88万吨,约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但是受制于物流等原因,由运销不畅,西瓜腐烂问题严重,挫伤了瓜农积极性。1960年,市郊西瓜面积下降近万亩。

1965年开始,市政府把西瓜面积列入国民经济统计项目,当年种植西瓜2.26万亩。1966年,市政府又把西瓜列为计划生产内容之一。

1979年,川沙城河滨西瓜交易市场

1981年7月,金山县亭新公社西瓜采收

20世纪80年代,苏州河上运输西瓜的船只

1984年,是西瓜种植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当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吴明珠教授培育出了最为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良种。由于是早熟品种,故名“早佳8424”西瓜。“8424”的名字正由此得来。

原南汇农技人员与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所接洽。1989年,早佳“8424”西瓜成功引入上海,并在南汇三墩、东海、书院、六灶等地试种。该品种生育期为90天,从开花到成熟约30天,适宜中、小棚双膜栽培,单果重3~6公斤,皮薄汁多,鲜甜可口。特别让南汇瓜农兴奋的是,此地种出的“8424”西瓜,经测试,糖度要比其他地区还高,口感更甜,一举成为南汇西瓜的当家品种,并冠名“南汇8424”西瓜


2003年,南汇惠南镇种植的“三林塘崩瓜”

 2005年,金山漕泾镇种植的8424西瓜(左)及南汇大团大棚中的8424西瓜(右)

上海市区街头的流动瓜贩

2009年,上海市场中促销的8424西瓜

新世纪以来,上海郊区西瓜种植生产区域化趋势越发明显。西瓜种植以沿海沿江的浦东新区(南汇已并入)、金山、奉贤和崇明为主。2009年4区县西瓜种植面积17.8万亩,占全市境域西瓜种植面积20.2万亩的近八成。

从全市西瓜种植品种来看,中型仍然以“早佳8424”“抗病948”“京欣”等品种为主,小型西瓜以“小皇冠”“早春红玉”等品种为主。特别是近年来,“早佳8424”已占据绝对优势,平均种植面积占西瓜总面积的90%左右,地位无可撼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类社交、电商平台的涌现,西瓜,这种传统上只能通过线下销售的时令水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线上销售模式中。包括电商平台、微信营销、卡券等,各显其能。而线下销售依旧以批发市场、门店销售、团购、田头直销等。

从数据来看,线下销售特别是批发市场是上海地产西瓜的主要销售方式,占总销售量的50%~60%;线下的门店销售、团购、田头直销约占销售量的30%~40%。西瓜线上销售从2015年开始起步,到2019年销量已经接近总销量的10%,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010年6月,上海市农委组织全市西瓜评比

商家正在将新采摘的8424西瓜装箱打包运送给客户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编辑:韩冰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