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课 亲子关系:如何跟孩子进行和谐高效的沟通?

 阴影中游动的鱼 2020-08-01

运用心理学思维,教你轻松洞悉复杂关系,大家好,我是李松尉。


 


这节课我们来讲如何平衡孩子想要的和我想要的?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因为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家长给孩子提要求,看上去要求很正当很合理,是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比如说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做事不拖拉,但是孩子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家长就会说你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一点都不听话。我相信大家能看到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家长也参与到了其中,维持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家长是怎么参与进来的?很多时候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了一个现象,叫做需求的混淆,没有分清楚这件事情到底是谁的需求,是谁要做的事儿?混淆看起来很小,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件事情它是好的,就应该是我不要你做,你自己也应该做,可是它恰恰在我们的关系当中造成了很多麻烦。


 


这样的混淆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又怎么样去确认各自的需要是什么?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这节课当中会讲到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听一个案例:有用户在后台提了一个经典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每个爸妈都遇到过,他说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不盯着就不做,盯着他做,还要一直催促,这种情况怎么改善?


 


其实这个也不能叫问题,说明这个孩子挺正常的,我们都会拖拉,拖拉我觉得是正常人的天性,只要你生活富足、家庭美满、心态放松,只要你是个正常人,不管男女老少,你都会有偷懒的愿望。


听你这么说,感觉什么事都不是事,可是还是很多家长会觉得拖拉不好,拖拉会带来很多麻烦,会耽误事就不说了,如果小孩长时间拖拉,就像上面说的,再怎么有关系视角,也会觉得小朋友怕不是品性有问题。


 


这就回到我们的主题了,拖拉会给谁带来麻烦,是孩子的麻烦还是父母的麻烦?


 


很多父母不区分这两件事儿,如果他能把孩子的麻烦当成是自己的麻烦,孩子就不会因为拖拉而着急,因为有父母替他们着急。如果他们把自己的麻烦当成了孩子的麻烦,孩子就在替父母背锅,孩子还挺委屈的。


 


有点把我绕晕了,你举个例子,什么情况下是孩子的麻烦,什么情况下是父母的麻烦?


 


比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太小了,不懂事,你不要求他晚上睡觉就拖着不睡觉,早上拖着不起床,该吃饭的时候他拖着不吃,每天就爱吃零食,做作业也要拖到半夜,所以你必须要求他,我们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是大人的责任。


 


其实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看法,没有多大的错,但是这个说法背后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把两个人的需求混到一块了。我们今天说要把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分开,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我们看这件事儿,让孩子不拖拉,早点起床,晚上到点了就睡觉,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这是大人的需求。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好接受,但是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就是真相。因为是大人需要孩子这么做,我们要先承认真相,所谓真相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你不能说我不同意,那他就不是这样,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他就是这样,因为孩子他的确不需要让自己在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他也不需要让自己做事情特别的麻利、有效率,或者不需要让自己准点起床。他需要什么呢?其实他需要的是拖,他需要的是晚睡晚起,他需要随便吃零食,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这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我估计说到这你已经听不下去了,你会说这怎么可以,这是不对的,不应该的,有害的。我完全同意。我完全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是我想提醒你,这就是孩子真实的需求,这些需求它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愿意承认这一点,你可以说他有他的需求,但是我也有我的要求(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你接受这里边有两个不一样的需求存在,那就恭喜你,因为你得到了我们这节课想要传递给你的非常宝贵的心理能力,第一步,你可以承认现实。反过来,如果你还在纠结这个东西明明是错的,为什么孩子还可以这么喜欢?我就建议你先停在这里,你好好想一下慢慢来,或者你从头再听两遍,你得先过了这个坎。后面的内容才会对你有帮助。


 


OK有没有过这个坎,把应不应该或者对错放下来,去承认不管应不应该,我们的需求就是不一样。承认之后我们就有了后边的一些办法,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应对亲子关系。不信的话,你想一想你们家孩子是不是有一些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根本就不用你操心。比如说很多孩子他上课的时候一直乱动,安静不下来,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他非常认真,他一个小时都不动一下的。


 


这就是孩子自己的需求,你拦着他,你也拦不住,比如说我女儿在她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玩水,我也不知道那个水为什么有那么好玩,但是她特别喜欢,所以有一段时间洗个手,她要洗半个小时,主要就是玩水,一会弄泡泡,一会弄什么波浪,然后还会玩各种各样的玩具,什么深水炸弹,什么水底过家家,什么海底探险,有很多的花样。我有的时候看到她玩水能玩出那么多花样,我也觉得她挺厉害的。如果我想要跟她的需求对着干,我想让她不要玩水,想让她抓紧时间,非常困难,她根本不听我的。


 


但是如果她自己有一些事情想做,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她从来不会有任何一次因为玩水耽误过。比如说如果回家有零食可以吃,有新的玩具可以玩,有动画片可以看,那个时候你根本就不用拦着她洗手,洗得跟飞一样,一点都不拖拉。为什么?因为对她来讲,有比玩水更重要的需求,当这个需求存在的时候,大人就一点都不用操心了,这点大人小孩都一样,如果是自己享受的事儿,一点都不会拖拉,我也从来不会拖着不追美剧,拖着不吃甜品,拖着不去海淘,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拖拉的那个事儿是正事,拖了谁的正事,是孩子的还是大人,我们还是可以从分清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比如说孩子拖写作业这件事,你作为大人肯定会想着总不能随他去吧。我就想提醒你,现在看起来当我们不断的监督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按时完成作业就成了我们的需求。但实际上做作业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所以这里有一个思路,就是咱们有没有办法把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儿,从大人的需求变成孩子的需求。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他都有写作业的需求,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喜欢写作业,而是因为学校要求他们写作业,如果不完成作业的话会被老师批评。


想一想,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在寒暑假的最后几天是不是会疯狂的把假期作业给补完?那个时候爸妈是不用催的,如果补不完的话,我们心里比爸妈还着急。所以其实在孩子的需求当中,他有很多自己想要去完成作业的动力,我们只要在旁边提醒他一下就好,说假期还剩几天,你注意掌握一下时间,如果我们这样去说就会很轻松。因为这个动力是他自己心里边的,我们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有一些情况下,孩子好像失去了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你戳一下他动一下,你不戳他就不动,甚至变成了你希望他快点把作业写完,他自己反而无所谓了。


 


这时候就发生了我们前边提到的情况,需求的混淆,他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这段关系的问题。所以如果某件事情本身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却变成了你的需要,你就要把孩子要负起的责任,还给他。如果是比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帮他去制定一些规则,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比如他完成了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奖励,他做不到就要承担什么后果,这个后果要他自己去面对。也就是他来面对他的行为的反馈,如果他做作业迟了,被老师批评了,他下次就会抓紧一点。


 


有时候我们如果不愿意让他拖,不想让他被老师批评,我们就一直催他,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就变成了他的闹钟。假如我们换一种做法明确告诉他,以后我不催你了,如果你太迟了,我不等你作业,要是没有家长批改的话,你自己去跟老师解释。那么可能在一次两次当中,孩子可能真的会陷入到一些麻烦当中,他会发现自己原来的那些套路不好使了,可是长时间下来他就意识到这是他自己的事儿,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他就不会再依赖家长成为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提醒者,他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如果是更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要看到他完全有自己的能力和打算,让他自己去掌控节奏好了。


 


如果你不放心,你就可以直接去问他说,你对未来具体有什么样的打算,你在学习方面有什么样的目标,你以后想做什么事儿?这样去问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他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听上去是要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自己有自己的节奏,但是有些家长也会困惑,自由的度要怎么把控,比如有一个用户问我们平时其实给了孩子很大自由的,也没给他报过补习班,告诉他学习就好。但他现在上初中了,A成绩特别差,每次都倒数,我耐着性子问过他,他说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对未来也没什么打算,没什么规划,我的尊重就好像变成了对孩子的放任,怎么办呢?


 


这个案例当中的父母是很有想法的,他们试图给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但是又好像不得要领。孩子现在得到的自由有一点空荡荡的。父母的行为传递了一个想法,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被人管,但是他不被我管了以后,我希望他做什么呢?好像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来谈一谈自由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把自由理解为没有任何人影响孩子去推动它、指引它,其实不是自由,是真空。一个人其实没有办法生活在真空当中。所以我对自由的理解是家长他有对孩子提要求的自由,给建议提要求,告诉你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这都是家长的自由,但是不是去强制这个孩子必须听,孩子听了他可以不答应,这是孩子的自由。


 


家长有家长的期望,孩子有孩子的反抗,甚至两代人他们围绕孩子的发展方向,会有冲突,会有不愉快,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儿。有一种矫枉过正的观点是说,父母就应该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只要让孩子学或者对孩子抱有一点期望,这就是父母在干涉孩子的人生。就像我们家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我给她选了学校,有的人就会质问我说,你不是说要给孩子自由吗?你为什么会替孩子选学校?你就应该让一个6岁的孩子自己来选,他要读什么样的小学。 


 


可是这种很绝对的理念,他难道不也是一种干涉吗?如果我们硬要让这个孩子他自己去做选择,而我们硬是剥夺他从我们这里获得建议,获得一些引导的权利,这不也是在干涉孩子的人生吗?对,这也是一种干涉,他同样也剥夺了孩子的很多可能性,是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是有一个比较强烈的倾向性的。我的建议就是父母要好好想一想,他们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期待,然后大大方方的承认期待。就算你不承认,其实它的影响也在那。所以像有的父母会说我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可以接受他考最后一名。


 


这个话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期待,他需要想的是你在乎什么,你不能接受什么,你说我可以接受他考最后一名,那说明在成绩这个方面你是不在乎的,你是没有期待的。在哪个方面你有期待,在哪个方面你希望他做什么?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并且需要去承认的,我们内心的一个声音。很多父母都会说这种话,没关系我可以接受,他学习不好,这些都没有真正在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对吧?


 


然后有的父母会说,我希望他将来平平安安的身体健康就好,或者会说我希望他做的事情能让自己开心,我希望她幸福,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可以,这些话算不算是在表达期待? 


你问的特别好,这些新时代的片汤话,很流行,可是其实没有太多营养,它表达的是我是一个特别开明的父母,我很棒,至于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所以它们其实是让孩子找不到自己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孩子会困惑,因为他得到的自由是一个空的东西,看上去他什么都可以做,另一方面你做什么我都不在乎,有的时候这反而会带来一种很糟糕的体验。在今天的案例里,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他每天不做别的事儿,对未来没有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在挑战他的父母。


说真的吗?我真的怎么样?你们都不在乎吗?妈妈的反应是他这个样子我还是有点不能接受,我觉得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这代表他是有存在价值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问妈妈,你不能接受他这样,你希望他是什么样的?他变成什么样,你就会觉得这是我更想要的一个情况,这跟一直以来大家听到的声音还是很不一样,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年轻一代爸爸妈妈很困惑的地方,就是你现在是在鼓励父母去表达对孩子的要求,对吧!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听的声音都是要给孩子留空间,不干涉他们自己的人生。


 


是这里用的词叫做不干涉,可是不干涉不代表不care。所以我们吸收这个声音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状态经常就是我不care。孩子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吧,可是不干涉和不care我觉得是差很远的两个概念,其实我们是care的,我们在乎孩子做什么,我们在乎他,好不好。我们是有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需要的,可是这个不代表我们要去干涉他。这里边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就是过去我们的主流文化就是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什么叫干涉?就是我替你选,我强制你按照我的愿望去做,你想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以,我不允许,那个叫大逆不道,所以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家当然就是鼓励我们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我们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你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就不能允许父母表达他们的想法。如果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包括对父母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公平。所以呼应我们今天的主题的话,其实就是虽然我们说要看到孩子的需要,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自己,但是我们有想法和期待的时候是可以大大方方讲出来的。这是我们的需要。是的,这就是我们讲完孩子的需要之后,我们要讲的第二点,怎么来面对自己的需求。在上面这个例子当中,我建议的是家长向孩子表达出你的需求是什么?


 


有的时候表达出来还不够,比如有的原则问题或者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你需要孩子配合你,他的需求又跟你不一样,这时候怎么办?比如说在我女儿很爱玩水的那段时间,如果我有事情要带她出门时间比较紧,我就不能让她慢吞吞的洗手了。这就是我的需求,我要请孩子帮忙配合我。我就用请求的语气跟她说,请你帮爸爸一个忙,快点,好不好?如果她不答应,我还会给她一点好处,我说你要是能快一点洗完的话,下次洗手的时候,爸爸帮你把这个水变成蓝色的,我就会想各种办法来诱惑她。


 


这样一种方式其实就是跟她商量去合作的一种方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需求跟我们自己的需要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就会有一个想当然的念头,说他应该快一点,这个念头说的是我需要的事情就变成了别人理所应当要做到的事情。如果要是有这种想法的话,你就会给自己找很多不痛快,因为如果你用一种很不耐烦的语气,比如说你直接催他,你快点我要出门了,那孩子玩得正开心,他理都不会理你,那时候我们就会很烦躁,还有可能跟孩子吵起来就会闹得很不愉快,或者我们在家工作,孩子在旁边吵,如果我们直接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吵,没看到爸爸妈妈在工作吗?你安静一点,大部分的时候这样讲是没有用的,孩子还会继续玩他的,你被烦得不得了,这是你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但是对不起人家凭什么要为了你的要求服务,如果你看到想让孩子安静一点或者快一点,这是你的需求,你要为此买单,你就会考虑我要怎么请孩子帮我一个忙。这时候我们就会跟孩子商量说,如果你安静半个小时,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孩子可能就会讨价还价,说一个不够,你要讲两个。OK问题解决了,你看即使需求不一样,我们跟孩子之间还是可以合作,所以不是没办法,我们是能想到办法的。办法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得愿意去想办法,能让我们迈出这一步,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心态。


 


当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我们得去想孩子他要什么?我们积极的想办法去跟他合作,而不是想当然的觉得他就应该满足我们。拥有了这样一个心态,你就能找到很多的办法,既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关系洞察:


我们今天讲如何平衡孩子想要的和你想要的。核心是在讲分清一件事情,到底是孩子的需求,还是你想让他做的?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需求,他自己就会去负责,如果是你的需求,你要跟孩子寻求合作,有时候你跟孩子之间的需求会混淆,比如说像把控写作业的节奏,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有的时候你会揽过来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孩子,这时候就把写作业变成了你的需求,怎么解决?我们把孩子该负责的事情还给他,把按时写作业、好好学习,变成他自己的需要。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帮助他制定计划规则,直面反馈,如果是比较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让他自己去掌控节奏。有的家长会担心让他自己掌控节奏,是不是什么都不管?不是,你还是可以表达你的期待和担心,这是你的需要,当孩子不配合你需要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关系双方的需求,常常是不一致的,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你想这样,而我希望那样,这种矛盾经常会出现。面对这种矛盾,最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心态和视角,意识到你跟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人,所以永远都不要去想,他怎么可以跟我想的不一样,肯定是他有问题。这种心态下你就开始批评、指责、抱怨,双方都会叫苦连天。你换一个视角想一想,他的需要跟我的需要不一样,这很正常。我们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就可以跟他去谈合作。


 


谢谢大家,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请帮我分享给你爱的人。


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