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教育,颠覆往事

 高占国 2020-08-01

第495篇原创文章



突破与迂回



新的模式总是在突破与迂回中前行。
 
如果没有惊叹,没有想要颠覆既有的定式,恐怕未必产生真正的价值。
 
这不仅是需求驱动,更是一种改变的精神。
 
有的颠覆,最终走向幻灭,也有的走向融合。
 
疫情下,凸显了在线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线下关闭,线上来凑。
 
如果不是为了凑数,而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与尝试,那这个故事就说来话长了。



MOOC·颠覆之光

 
这个故事,可以从很久以前讲起。
 
大约在10年,MOOC(大规模开放课程)兴起。其典型代表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毫无保留地开放了大量系列视频课程。
 
包括了每一节课的课程视频,甚至还有专门为了网络学习而定制开发的视频。
 
辅助以平台系统,实现了在线作业递交与反馈。甚至有些课程学习完毕之后,还会有课程证书。
 
特别是大学,当时很多学校既满怀期待建设共享慕课,又比较紧张,生怕自己的课堂不再有吸引力,同学们纷纷离开课堂,进行慕课学习。
 
MOOC,带来了世界性共享,仿佛一阵颠覆之光,使得那些最具冲击力的思想,最具张力的信息,最具吸引力的教学设计,即便需要穿透屏幕,也能够让人受益良多。
 
当时不少观点,纷纷反思大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信息,而是交流思辨,实验探索,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化成长的重要时空。
 

MOOC·辍学之伤


然而,正当人们期待MOOC带来大学甚至中小学的全面转变之际。MOOC本身似乎遭遇了不少问题。
 
由于不设置任何门槛,有些MOOC有上万人选择。但是真正坚持学习下来的人数不足百人。这让MOOC饱受质疑。
 
在没有教师陪伴与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学习者往往很难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大多数学习者的效果堪忧。
 
MOOC带来了开放共享的优质视频课程,由此产生了颠覆之光,但由于辍学之伤被局限在了一定范畴内,并无法真正带来更具普遍意义的影响。



SPOC·小而美


 
MOOC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混合学习,也就是线上线下教育需要有机结合。
 
之后,出现了SPOC(小规模开放课程)。这类课程形态对选修课程的人员进行了限定,需要一定的基础并通过考核才能选修。

并且,课程对人数进行了限制。在课程实施中,会有线下讨论的时间,往往采取同城线下“咖啡讨论时间”。由于限制了人数,且有大量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且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

SOPC在课程学习上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成率也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是小规模课程限制了学习者人数,局限性也特别明显。
 


移动学习


再之后,随着智能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步兴起。
 
移动学习极大地扩展了学习的时空,也让学习与生活场景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当然,移动学习充满了碎片化的特性。容易因为缺乏规划,缺乏反思,而使得学习的过程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从MOOC到SPOC再到移动学习,每一次某种新型的方式,想要适合所有人,颠覆既有的定式都被拒之门外。学校教育的体系的确有其鲜明的特征优势。
 
或许,抛弃直接颠覆的思路,抛弃适合所有人的思路,其实以上所述的三种方式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学习,甚至是人生。
 
只不过,真正的转型尚未到来。

教育者不断吸取迭代过去尝试的经验与反思。
 
适合更多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已然出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新型社会中,学会学习,数字化学习,研究学习,理解学习,反思学习,热爱学习都变得更接近本质。
 
所谓的教育体系,或许对于个体来说,只是形态的外壳,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