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必背歌赋之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建蠡先生 2020-08-02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源自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十三鬼穴是孙思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13个治疗神志疾患的经验穴。鬼穴,有两层含义,一指'鬼病',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古人对精神类病症认识较为局限,对于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认为是'鬼怪作祟';二是'鬼穴',这里指对精神情志疾病针刺后有意想不到效果的穴位,也可说是当时的特效穴,如有神工鬼斧,手到病除之意。有许多医生体会十三鬼穴不必全用,对精神分裂症就有神奇的治疗效果。

【原文】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1]。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2]。

第二手大指甲下[3],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趾甲下[4],名曰鬼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5],入针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6]。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为鬼枕[7]。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8]。

八针承浆名鬼市[9],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10]。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11],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12],若逢孤穴只单通[13]。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针灸必背歌赋之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注释发挥】

[1]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此一句非常重要,一一从头逐一求,是指取穴进针的上下顺序,意为针刺时必须按照先人中、次少商、次隐白等逐一进针先后次序,不能打乱。男从左起女从右是左右顺序,其规律是男左女右。对于单穴,笔者本着孙思邈先师的原意用的是过梁刺法,男患者从左边下针刺入针尖透过对面皮肤从右边出来,女患者从右边下针透过对面皮肤从左边出来。如果是双穴的话,男病人先针刺左边的穴位然后再针刺右边的穴位;女病人则先针刺右边的穴位再针刺左边的穴位。

[2]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人中穴位于口鼻之间,为督脉之要穴,具有开窍醒神、通阳止痉的功效,疗效神速。宫,是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如《说文》:'宫,室也。'鬼宫就是指鬼所居之正室,为十三鬼穴中最重要的穴位。人中穴正常刺法是针尖向鼻中隔方向进针,行雀啄针法或行捻转泻法,但对于癫狂的鬼病则采取提捏进针法,从人中穴的左边进针,针尖从人中穴的右边透出来。

[3]手大指甲下:指位于手拇指末节桡侧的少商穴,进针后向指间关节方向刺入3分左右。

[4]足大趾甲下:指足大趾末节内侧的隐白穴,进针后向心刺入2分左右,深度要比少商浅。手、足太阴经之井穴鬼信(少商)、鬼垒(隐白),具有清肺健脾而化痰浊的功效。井穴位于四肢的末梢,为阴阳经交接处,一穴可以调两经,从而交通阴阳两经之气血,可恢复经络之气的正常运行。另外井穴处末梢神经丰富,刺之有较强的针感,故疏通经络、开窍醒神作用亦强。现代研究也证实,针刺井穴可以增强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缺氧状态。

[5]掌后大陵穴:大陵穴为心包经原穴,心包为心的包膜,生理上保护心脏,病理上代心受邪。大陵具有治疗心主神志功能失调所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病等疾患的作用。进针半寸,行苍龟探穴法,取得针感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法疗效好。

[6]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 ,具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效,《针灸甲乙经》载:'癫狂,互引僵卧,申脉主之。'锃锃,形容器物经擦拭后闪光耀眼的状态,这里指针就火后针身耀眼。火针,属于泻法中的重手法,现在使用起来要谨慎。三下七锃锃,主要是形容提插的次数之多。所以在十三穴中手法的重头戏在于申脉,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之后,行泻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7]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为鬼枕:大椎上有2个穴,入发0.5寸为哑门,入发1寸指风府穴。风府属督脉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贯脊,入络于脑,具有清热息风、开窍醒神的功效,治疗晕厥、抽搐,可迅速缓解症状,稳定病情。风府位置比较特殊,针刺要注意安全深度角度,要严格按规定操作。

[8]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耳垂下5分理论上应该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在耳垂下方的天容穴,属小肠经,一个是耳垂前下方的颊车穴,两穴何者为鬼床,后世一般尊《针灸大成》之说,认为鬼床就是颊车。这种说法有些过于武断,因为《千金要方》并没有明示耳垂之下0.5寸就是颊车,天容更接近实际情况,考察分析一下古代对于两穴有关的文献记载,都没有治疗神经疾病的作用,而近代文献中有天容穴治疗癔病的记述,笔者用天容穴治疗梅核气,也很有效果。从经络角度与心神的关系分析,天容也较颊车更近一层,所以认为作为十三鬼穴第七针鬼床应该是天容而不是颊车。

[9]八针承浆名鬼市:承浆位于面颊,为任脉最后一个穴位,从经脉阴阳关系看该穴为阴极生阳的重要穴位,为阴中之阳穴。善于治疗元神督脉为病,如《明堂经》:'主……癫疾呕沫……'《针灸甲乙经》:'寒热,凄厥鼓颔,承浆主之。'《千金方》:'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肘后方》:'卒死中恶及尸厥者方,灸其唇下宛中承浆穴,十壮大效。'

[10]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即男子为会阴穴,女子为奇穴玉门头,即女性外生殖器阴蒂头部位。为任、督、冲脉的交会穴,为急救要穴之一,具有宣通阴脉之海,滋阴降火的功效。

[11]舌头当舌中:指舌下系带中央,海泉穴。舌下中缝放血,以泄心经火邪而清神开窍,治疗因舌体肿大或舌体僵硬造成的发声、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临床急症。

[12]手足两边相对刺:双侧穴者同时选用针刺,但应分清男左女右的不同。

[13]若逢孤穴只单通:取单穴透刺。

以上节自陈以国老师主编的《针灸歌赋注释发挥》一书,下附明代杨继洲关于十三鬼穴的注: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入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