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八法思辨录

 昵称20499314 2020-08-02

   太极拳近代以文和雅著称,被称为文人拳,被视为武术界的阳春白雪。很少很少有人知道,太极拳诞生之初,它原本是下里巴人。

   太极拳诞生于河南中部农耕地区,八法的建立者是本土农民。他或者说他们用本土方言和劳作行为为太极八法定名,形象而且逼真,可谓字字有出处,字字有讲究。

   今人阅读古文献时最容易犯的原则性错误,就是拿现代官话和官话字典去套古文献资料,一'念'之差,便入歧途,误读和失真便在所难免。太极八法的解释也不外此。

   长期以来,太极圈内对太极八法的解读,已经努力到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但如此解读的后果,却是让人越听越糊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在用普通话去读方言,用新华字典去解方言。

   欲正确地解读太极八法,我们得溯源到太极八法的童年,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乡村语言来解释我们自认为极不陌生的太极八法。

   这个工作说起来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百年沧桑的物是人非,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谢天谢地!幸好我还可以,并且愿意为此涂鸦。

   下边就让我用六十年前中原农村的方言土语,对太极八法进行解读。

     何谓掤?

    掤就是用稳定的间架结构承受、承载和支撑来势来力。

    掤字象形取义源于棚,这个棚就是供葡萄菜豆葫芦等藤蔓植物攀爬的支架。

    掤与棚音义相同。棚的偏旁用木而掤的偏旁用手,是为了注明这个掤主要是手臂的支架作用。

   掤与格挡不同。格挡是用动力冲撞对方的力,是以动制动。掤是用预应力承接对方的力,是以静治动。

   掤劲是间架的内在状态,不拘外观形式,掤是桩架的伸紧状态,而桩架的紧与松 粗看并无区别。

   掤劲可以通过三步桩功很快具备,没必要旷时持久的去'渐悟'!

   掤的态势在太极拳上叫'周身节节贯串',的劲力要求是'无令丝毫间断'。练太极拳无论定势动势,必须使掤劲贯穿始终。

  松无掤则沦为软,紧无掤则沦为僵,势开张时无掤劲则形体涣散末梢失坚锐,形束缩时无掤劲则大相萎靡难抗八面风。

  掤之重要如此,故冠八法之首。

  何为捋?

  捋就是用手攥握对方梢节顺势拖拉。

  捋字的形与义,取之于古老的采摘活动。捋字有两个手和一个采组成,表义是从长长的上一次采下一串树叶或花蕾。这种历史悠久的收集食物的工作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做了。但是在农耕地区或山村有时还可以看到。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采收柳絮和榆钱。

  前人以捋命名拖拉之势,意在强调拖拉的细节和劲力,强调拖拉至少注意以下几点:、

  1、攥握对方的手不是紧抓而是环固。

  2、拖拉用的是长力即远距离持续用力。

  3、力要逐渐加大由轻到重。

  捋的手势有单手双手的形势,捋的方向以后下斜捋最为常见,此势圈外称为顺手牵羊。其技术熟练者,水平的横捋、左中右的下捋甚至向前下方的斜捋都可以做到,技术高者,甚至可以捋腿。

  何谓挤?

  挤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目标层层施压或持续施压。

  挤有正面挤和侧面挤两种基本形式。

  正面挤的形和义源之于捆庄稼捆柴草和压豆腐,侧面挤的形和义源之于古法榨油、木楔开木和铁楔开石。

  正面挤的力是直接压制之力,作用力与力源的方向一致。侧面挤的力是旁逸斜出之力,作用力的方向与力源的方向相垂直。

  太极拳正面挤的经典动作,是野马分鬃和倒撵猴,也就是进步左右云手和退步左右云手。左右云手控制对方的双手,然后一只手将对方的双手压制在对方胸部,一只手攻击对方头部,即可重创对方,结束战斗。

 正面挤也可以左右云手接双按,也就虎扑式,得机得势,可将对方拔根放飞。

  侧面挤的经典动作是提手上式和高探马式,此两式对付攻击头部的直拳有奇效,妙不可言。臂挤掌劈一动完成,可谓'高探马要躲无门'。

  何谓按?

  按就是手掌贴实某处后酌情续力。

  按有水平用力和垂直用力两个大形,水平用力的续力可以水也可以垂直,垂直用力的续力可以垂直也可以水平,不同的续力产生不同的效果。

  按的形与义源之于砌砖墙、补墙洞、粉墙、撬石头、刨木头、揉面团。不同的按法和不同的续力方式各有原型。

  在武术实践中,按可以用双手也可以用单手。双手按时,两只手多并列使用或叠加使用。单手按时,一只手的按往往与另一只手的提相互配合。

  太极拳经典的平按是十字手接双手前按,亦即虎扑。

  太极拳最經典的按是如封似闭,整个动作由下按和前按组成,对付抓臂摔法有奇效。这种打法太极圈内很少有人知晓,这种用法好象只有博爱县的郭氏家族世代传承。

  太极拳经典的单手按,是扇通背、玉女穿梭和亮翅式。扇通背的按带平搓式,玉女穿梭的按带上搓式,亮翅式的按与提反向互动,效果尤为出色。

  何谓採?

  採就是在折撇的基础上实施拖拉!

  採的形和义源之于采花和摘果,整个程序是先使花枝或果枝与母体离断,然后将其收入囊中。

  採法有单手与双手两种形式,其折撇拖拉的原则完全相同。

  採法的外观形势一如捋法,二者的区别只在于细节的处理,即捋是不撇手的拖拉,採是撇手的拖拉。

  所以在套路上採无专形。

  单手採的经典招数是反折指牵拉,双手採的经典招数是卷腕牵拉。

  何谓挒?

  挒是捩字的简化字,是个自造的字。

  捩的意思是扭曲旋转。

  挒就是通过扭曲旋转亦即复合旋转摔倒对方。

  挒的形和义源自农耕地区的掼牛,亦即徒手斗牛。

  掼牛的基本技术,就是拧牛头、屈牛颈、绊牛腿。

  人们把掼牛的技术用于掼人,摔法就叫'拧挒'。这就是中国跤的'拧领'。'领'应该是'捩'的音误。

  挒的经典动作是作为摔法使用时的扇通背。

  用扇通背摔人时,双手的反向用力迫使对方的身体水平旋转,我方身体的旋转和位移迫使对方身体倾斜和失衡,我方脚和手的反向用力迫使对方垂直旋转,多层次的交叉旋转构成力学上的'文氏效应',最终以不很大的力导致对方不可逆性倾跌。

  太极拳除了手挒,还有肩挒和肘挒。可惜呀!圈内似乎是都失传了。因为太极拳圈内几辈子都没人用没人提了!老李倒是挺拿手,但他是圈外人,传出去有些人的面子不好搁,还是留点想头儿,且听下回分解吧。

  在河南方言中,挒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向外倾斜'。例如,一堵房墙裂了縫,向外倾斜,有倒塌的危险,方言的说法就是,''这堵墙挒出来了!'墙壁的挒只有在面对裂缝时才看的最清楚,因此人们看到的挒都是左右方向的。所以,挒的意思通常是'左右倾斜'。

  在太极拳中,但凡是重心左右倾斜的间架结构即归类于形式上的'挒''。

   挒的大形的代表是'亮翅式,'亮翅式的标志是同边脚手同屈同伸。也就是说,重心偏左时左腿屈左臂屈右腿伸右臂伸,重心偏右时右腿屈右臂屈左腿伸左臂伸。

  亮翅有上中下三盘练法。

  亮翅上式的代表是扇通背,亮翅中式的代表是白鹤亮翅,亮翅下式跨一代表是跨虎转身。

  在河南方言中,挒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用手自下而上的挥击。

  在官话取代方言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方言是多么的严谨细致和讲究!

  在河南方言中,同样是掌击,出发点不同,称谓便不同。从上向下的挥击叫打,例如'打屁股、打手心'。近乎水平的左右挥击叫扇,例如'扇一耳光'。自下而上的挥击叫'挒',例如'挒一巴掌'。

  当扇通背用作摔法时,'挒一巴掌'比'扇一巴掌'更为得力。

  但是,这个动作来自崇尚速度和力量的二路通背,想当年,那一掌是全力以赴的扇打!

  用通背力扇打,就是扇通背的名义!

  何谓肘?

  肘是河南方言中一个动词的发音。在太极八法中,它表示一种动态而不是一个部位。

  为了明确地表述方言的语义,我不得不临时造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扌肘)。

  在肘字的一边加一个提手,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扌肘)而不是胳膊肘的肘。

  音同字不同,同音不同义,这个(扌肘),才是太极八法的''肘'!

  何谓'扌肘'?

  '扌肘'就是小臂竖着向上托举!

  这个字的音和义出自河南方言,字典中没有这个字没有这个词也没有这个字音表述的意思。

  (扌肘)的形和义源之于徒手举重。

  手可以是双手也可以是单手,只要是小臂竖着托举均可称之为(扌肘)。

  (扌肘)是需要一定的实力的。一个人无论身体多么灵活反应多么灵敏,都无法改变没有千斤力就不能(扌肘)千斤的事实!

  (扌肘)法的经典内容是四面八方的过身摔,即把对手从身体上方拋出去。

  (扌肘)法的单调动作一般是用手把对方的手臂举起来,为后续攻击创造机会。

  手臂的(扌肘)并不一定都是手掌托举,手往上(扌肘)的动作也可以用于手腕被抓时的解脱和脱打。

  把对手整个(扌肘)起来抛出去,对实力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力气要足够大而且身子骨要足够结实,需要力大如牛虎背熊腰。近百年丝毫不用力的意练早已把太极人儿练得除了嘴硬之外哪儿都是软塌塌地,对四面八方的过身摔就只有离得越远越明智的选择了!

  当今的太极大师没有一个人敢告诉自己的徒弟,他们的祖师爷力气大着呢!身体壮着呢!四面八方的过身摔,从陈长兴到郝少如,那几代人做的好着呢!

  他们提都不敢提。他们不配提,他们没脸提!

  他们没有实力(扌肘),(扌肘)不起人,就瞎说太极八法的肘是胳膊肘,大言不惭说射说'肘'就是用胳膊肘推人。如此自欺欺人的讲师大约是都白长了两只眼,没有发现八法之中其它七法都是法而不是肢体部位,八法之中又怎能安插一个肘进来!

  说肘就是用肘击人的人还忘了一点,那就是太极八法都不是暴力击打术。八法中七法都是''如棉裹铁',怎么可能冷不防顶一肘锋芒毕露!

  太极大师们不敢正视前人的'扌肘',也就对太极拳中(扌肘)的存在集体失明,他们看不见太极拳的(扌肘),当然也就不知道(扌肘)在其中的妙用。

  太极拳的(扌肘)并因为大师的无知而凭空消失。

  当以扇通背的大形完成过肩摔也就是倒口袋时,它的技术模式就是(扌肘)。

  玉女穿梭式、弯弓射虎式,上面仰着的手就是(扌肘)。

  金鸡独立式,上挑的手就是(扌肘)。用于反制垂手抓腕,金鸡独立是要命的招数!

  跨虎式,头上的手同样是(扌肘)。

  何为靠?

  靠就是主动挨紧对方,将身体贴在对方身上,用整个身体的质量、动能和势能挤压对方。

  靠的形和义源之于架梯登高和紧贴墙壁码放物品。

  靠的经典动作是斜飞式和斜飞下式。

  武术圈内的靠有三种基本形势,分别是发力后接触、接触后发力和接触后挤压。

  典型的发力后接触的靠是心意拳的《六合大撞》,是用胸、背、腹、肩丶胯、臀等部位猛烈撞击对方,打法极其原始凶狠,接触后对方带有与铁人相撞的感觉,往往五内巨(俱)震、惊心动魄。

  接触后发力的靠是太极拳经典的靠,这种靠不是撞人而是放人,被靠出的人并未在被靠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他的伤痛源于随后的跌仆和碰撞。

  这种靠真正拿得出手的人并不多,因为零距离发力绝对称的起是高功夫。

  接触后并不发力仅靠势能压垮对方的靠是最能体现太极拳阴柔一面的靠,斜飞下式就是这种靠。对于高手来说,这种靠可以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完成,如一团稀泥粑在对方身上,对方不胜其重又无计可逃,只好无可奈何地垮掉。

 这种靠能拿得出手的人似乎比接触后发力的人更少,因为敢于这样靠人的人对技术对实力对事态的发展有着绝对的自信。在他眼里,对方不过是一团任其摆布的泥。

  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多,因此,也很少有人能一饱眼福,深疑不信也就不足为怪了!

  行文至此,本人对太极八法的解读告一段落。

  本人的解释与众不同,是道前所未道,而让眼下的人闻所未闻。

  本人对自己的解读负全部责任并可以一 一 实作验证,本人有这个自信和这项学术实力。

  太极八法之所以众说纷纭以致不知所云,其根本在于近代的文化人对太极拳的前生今世缺乏了解的缘故。近百年解释太极八法的文化人都是只知道翻着字典查字的书呆子,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些方言词汇在官话字典里根本就找不着!

  太极拳一百多年前诞生于河南中部的农耕地区,太极术语大都源自当地当时的方言土语。想真正弄明白其中的真实含义,你得从当地当时的方言土语中挖掘真相。

  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只知道闷着头子拿现代词汇去套古文献术语,就象拿着华语字典去翻译外语一样,又怎么能够弄清楚俄语的''屋拉'和英语的'三克油'是什么意思呢?

  现代人拿着唐三藏翻译的《心经》'揭地揭地、菠罗揭地''地念,菩萨听了都要皱眉头。须知在唐代,那几个字读作'吉达吉达、巴拉吉达'。同样的道理,如今吃太极饭的一帮子人把太极八法的'肘'解释为胳膊肘的肘,把竖着手臂向上托举解释为拿胳膊肘顶人,如果地下有知,蒋发、陈长兴等人一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踢破棺材跳起来打那帮人的鳖脸!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把史无前例的太极八法解读放在世人面前,接受所有人的评判和裁判。

  所有看到的人请发言!

  要么驳倒我,要么认同我!

  要么否定我,要么肯定我!

  我等着!

                      2019 12 14草就2020 01 01--01 04誊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